十八罗汉简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74975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罗汉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八罗汉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八罗汉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八罗汉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八罗汉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罗汉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罗汉简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十八罗汉简介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指断尽一切烦恼而得尽智,值得受世人供养的圣者,后世则多用来指称佛弟子证得的最高果位。罗汉,一译杀贼,是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是当受天人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是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十八罗汉,是指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这种说法没有佛教经典的依据,它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十六罗汉名目的出处,主要是唐代玄奘所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 法住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姓名和住处,此书由玄奘译出后,十六罗汉的信仰日渐隆盛。或为求与佛教十八界相契合,或为求与八戒、八宗、八苦等佛学思想相融洽,或又如

2、学者们所言,纯粹出于中国人认为“十八”是吉祥数字,晚唐五代时,进入中国的十六罗汉变成了十八罗汉,增加了降龙、伏虎二罗汉,并很快传播开来.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五代时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看到后,题了十八首赞,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到后,也为其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七为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为宾头卢尊者,即十六罗汉中宾度罗跋罗堕阇的重出。宋代学者志磐所著佛祖统记对苏轼的说法提出质疑:庆友是法住记作者,不应在住世之列;宾头卢为重复.第十七尊和第十八尊应为迦叶罗汉和军徒钵叹罗汉,这两位是四大声闻却不在十六

3、罗汉之列。志磐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能自圆其说,但却没流行开来。此后十八罗汉中最后两位众说纷纭,难以推定,有的摆上唐代的玄奘法师,有得推上“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有的还把人们尊称为弥勒佛的布袋和尚也纳入十八罗汉的行列.降龙伏虎是后世传说,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降龙罗汉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伏虎罗汉是弥勒尊者。总的来看,十八罗汉的兴起,并没有什么经典的根据,只是由于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绘了两人而成为习惯,于是引起后人的种种推测和考定。自元代以来,多数寺院的大殿中皆供有十八罗汉,且罗汉像的绘画及雕塑一般亦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八罗汉在我国远较十六罗汉更为普遍。这里介绍的是十六罗汉加降龙、伏虎两位尊

4、者,其十六罗汉名称依次为: ()宾度罗跋罗堕阇,(2)迦诺迦伐蹉,(3)迦诺迦跋厘堕阇,(4)苏频陀,(5)诺矩罗,(6)跋陀罗,()迦理迦,(8)伐阇罗弗多罗,(9)戍博迦,(10)半托迦,(11)罗怙罗,(12)那伽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阿氏多,(6)注荼半托迦。第一尊罗汉:宾度罗跋罗惰阇骑鹿罗汉宾度罗跋罗惰阇,宾度罗为名,译作不动;跋罗惰阇为姓,译作利根、捷疾、重瞳,是婆罗门十八姓之一。宾度罗是十六罗汉之首,也是四大声闻之一,与自眷属一千阿罗汉,多分住于西牛贺洲。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之相,所以又称住世阿罗汉.原出身于婆罗门贵族,是印度优陀延王辅相之子,自幼皈依佛教,

5、后来出家成了罗汉.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宾度罗,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国王出来接他入宫,并请他还俗做官。宾度罗反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随他出家做和尚。宾度罗罗汉永住于世,不入涅槃,是有缘故的。据记载宾度罗虽当上了罗汉,但是还留着一个毛病,就是爱在人前卖弄本事。有个树提伽长者,是个外道人物.一天他把一个旃檀钵放在网兜里挂在高处,说:“谁能不用梯子、杆子取下,就送给他。”宾度罗听了很动心,就撺掇师兄目连去摘,目连怕惹事没敢去。宾度罗便“逐身飞空,得钵已还去”.释迦佛祖听说此事很生气,苛责他道:“何比丘为外道钵而于未受戒人前

6、现神通力!”于是佛祖就将他摒出南赡部州,让他去西牛贺州,教化那儿的男女信众。后世印度之大乘寺院多以文殊为上座,而小乘寺院则以宾头卢为上座.东晋之道安为中国佛教史上信仰宾度罗跋罗惰阇之第一人。相传道安法师曾梦见头白眉长的“胡道人,因不得入涅槃,住在西域,愿相助弘传佛法,请以饭食供养。以后道安大师弟子慧远法师看了十诵律,方才明白道安所梦即此位罗汉.因而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常常将宾度罗跋罗惰阇罗汉的像供奉在饭堂里。此外据佛经记载,宾度罗在寺院修行时,优陀延王经常到寺院来看望他,每次宾度罗都只是坐着,并没有起来迎接国王.有一次,陪同国王前去的一个臣子看不惯,在回程的路上对国王说道:“宾度罗这样对待国王,

7、实在是不礼貌、不尊敬。明天我们再去看望他,如果他还是不起来,就夺取他的性命。”到第二天,当国王再去寺时,一到大门口,就看见宾度罗走上前来迎接,并恭敬地说:“王上好”。优陀延王很奇怪,问他:“你今天为什么起来迎接我?”宾度罗说:“为了王上你而起。” 优陀延王继续问道:“那你昨日为何不起?宾度罗回答道:“王上您昨日是带着善心而来,今日则怀恶心,如果我不起迎接,王上必夺我性命。如果王上杀了我,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我起来迎接,王上恐怕将失去王位,权衡之下,我宁愿王上失去王位而不堕入地狱,所以起来迎接。” 优陀延王说:“多久后我会失去王位?”宾度罗回答道:“七天后。果然,七天后邻国率兵来攻打,优陀延王被打

8、败活捉,戴上锁链被囚禁七年。 因宾度罗骑鹿度化国王,故名“骑鹿罗汉”或“坐鹿罗汉”.第二尊罗汉:迦诺迦伐蹉喜庆罗汉迦诺迦伐蹉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北方迦湿弥罗国。迦诺迦伐蹉原出生于豪富之家,遵照父亲的遗嘱,每天礼拜六方,终于遇到来摩揭陀国弘法的佛陀。他虔诚向佛陀求教,佛陀看到他披散着头发,衣服湿漉漉的,却伏在地上顶礼不已,十分感动,佛陀便为他讲了“四种结业”(即杀生,盗窃,邪淫,妄言)、“四处恶行”(即永无满足之自私的贪欲,忌妒交狂之恼怒的嗔恚,所做行业之后果的恐惧,执断执常之己见的愚痴)和“六种不应做的事”(即嗜酒,好赌,闲荡,沉迷歌舞,爱交恶友,懒惰)等等。迦诺迦伐蹉听后,茅塞顿开,

9、便放弃了骄奢淫逸的生活,追随佛陀,成为佛弟子。迦诺迦伐蹉尊者是古印度有名的论师,他初听佛陀说法便倾心,修行专心,对“喜庆有独到的见解,认为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称为“喜;不由眼、耳、鼻、口、手而感觉到的快乐称为“庆”。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第三尊罗汉:迦诺迦跋厘堕阇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于东胜身洲。他在佛陀弟子中是出名的急性子,他常常一副匆匆忙忙的模样,动不动便和别人争吵不休。为此佛陀曾耐心地给他和参与争吵的比丘们讲了长生童子忍辱负重、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迦诺迦跋厘堕阇此后便逐渐改掉了急性子的

10、毛病.他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修成罗汉后,仍改不了高举铁钵的习惯,借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故名“举钵罗汉”。第四尊罗汉:苏频陀-托塔罗汉苏频陀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北俱卢洲。他出生于舍卫城一位长者家里,他出生时,家中的人们都听到梵乐从天而降,看到甘露遍洒人间,不禁欢呼赞叹.一位卜者说,他如果出家,能成为超凡的人物。他在宠爱中长大,仪态端正,聪慧过人。一次他听到佛陀正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便赶去拜见,看到佛陀相好庄严、光焰护身,不禁五体投地。佛陀也很欣赏他的慧根,便收他作为最后一名弟子.他对佛的追求执着,年

11、纪虽小,但修行进步很快,在佛陀帮助下先于许多师兄之前成为阿罗汉。他是佛陀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塔中藏有舍利,作为佛陀常在之意,所以被称为“托塔罗汉”。第五尊罗汉:诺距罗静坐罗汉诺距罗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南赡部洲。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为追求正果,他效法佛陀,出家修行。起初,他执着于苦修,节食枯坐,日渐衰弱,却一无所获,十分苦闷.佛陀看在眼里,立刻明白他的忧郁因何而起,于是,便以弹琴做譬喻来启发他:弹琴时琴弦太紧便会崩断,太松又会失去声音。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过于偏执于某一种方式都会背离对真理的把握。诺距罗听到这个譬喻,

12、顿时觉悟,从此便以平常心思考问题,在修行上也有适度调整,修正了从前当兵时的粗鲁、野蛮性格,于禅坐中瞑思世界宇宙的真理,证悟后说法度众,故称“静坐罗汉”.第六尊罗汉:跋陀罗过江罗汉跋陀罗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于耽没罗洲。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院出家。跋陀罗在树林中结茅坐禅修行期间,得到佛陀的关怀和探望,这使他喜出望外,精进不息.跋陀罗既好净,又勤快,他专门负责同修的洗浴之事。这个讲究洁净的好传统在佛教中一直继承了下来,至今寺院仍设浴室,浴室供奉跋

13、陀罗尊者.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跋陀罗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第七尊罗汉:迦理迦骑象罗汉迦理迦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布于僧伽荼洲。迦理迦曾追随释迦牟尼身边,是他的侍者。迦理迦悟道证果全靠日常积累,佛陀一言一行都是他获得智慧的源泉。他最受益的是释迦牟尼所提倡的尊老受礼精神。有一次佛陀率众布道,先到达驻地的比丘占满了床位,后到的长老只好露宿。佛陀认为如果不加教诲,自己涅槃后,少长之间便无法妥善相处,于是让迦理迦召集僧团和全体成员,给他们讲了尊老受礼的重要性。从此僧团的风气大为改观,迦理迦的智慧也得到了增长.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

14、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第八尊罗汉: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意译金刚子,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原为古印度一狩猎者,出家后放下屠刀,专心修行得罗汉正果,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报:天塌地陷他不会死;火烧水淹他不会死;盗贼凶残他不会死;王法不能制裁他;战争不能毁灭他。他的容貌高大伟岸,令人肃然起敬.而他具备谦逊缄默的美德,并不随意卖弄神通,而是坚持禅定苦修,力求精进。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他认为话讲多了会令人厌恶,倒不如在静默中彼此会心,于己于人都能得到更多的受用。据佛典

15、讲,在佛陀涅槃后不久,有一日阿难为大众说法,伐阇罗弗多罗尊者也在其中听其讲法,尊者入定以观阿难,知道他还没有修成正果,未离欲念.便出定为阿难说偈教诲。阿难受教后,便离开众人精进修行,最终证得阿罗汉果。因伐阇罗弗多罗戒杀,两只小狮子感激,特跑来陪伴他,尊者便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第九尊罗汉:戍博迦开心罗汉戍博迦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香醉山中。戍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我心中只有佛,从来不想当国王。”弟弟不信,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另有一说法认为,“戍博迦”意为“贱民”,他出

16、身低微或曾被阉割在宫中为奴。戍博迦原是舍卫城的乞丐,后为佛陀收留为弟子,深感佛陀法力无边,很快修成阿罗汉果。因其袒露其心,启示众生若能常保持心地的清净,不造恶业,努力行善,自身便是佛,自心即是佛心,故被称为“开心罗汉”,盛传戍博迦就是唐玄宗时期来到中国的善无畏尊者。第十尊罗汉:半托迦-探手罗汉半托迦与自眷属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于三十三天。半托迦,意译作道生、大路边生、大路.这位罗汉是个私生子,其母为大富长之女,与家奴私通,逃到别国,久而有孕,临产思归,于中路产两子,长名莫诃般陀,弟名周罗般陀,换成汉语,兄叫“大路边生”,弟叫“小路边生”。长子即半托迦尊者,他长于书算,精通唱诵音声等,其他各种知识,也很丰富.后所闻佛法,乃立志出家,以家事托付于弟弟,不久修成阿罗汉果,后来他弟弟也随其教诲而出家,同样得阿罗汉果位,就是第十六罗汉注荼半托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