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乐精神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74605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乐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乐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乐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乐精神(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乐精神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艺术的宝藏,是人类文明的殿堂,被誉为世界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45000多平米的壁画和卷帙浩繁的遗书以及各种类型的塑像、绢画、建筑等蕴藏着弥足珍贵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宗教等领域的一手资料。目前莫高窟现存的492洞窟中,大约有一半保存了相当数量的乐谱和歌舞图像,这些零碎的图像整合起来就清晰的展示出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敦煌古代社会民众的精神生活。从艺术的角度讲,这些图像和乐谱都反射出敦煌艺术和中国古代所有艺术种类一样,在追求祥和、欢快、健康向上的乐舞精神方面是一脉相承的。那么敦煌艺术的这种乐舞精神是如何呈现的呢?在当代又是怎

2、样继承、创新的?发扬敦煌乐舞精神时代意义何在?天界人间的乐舞呈现敦煌艺术是佛教艺术的副产品,其职责就是沟通天界人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释艰涩难懂的佛教经典,从而图绘出净土世界的美好。笙歌乐舞的场面便经常出现在大幅的经变说法图中,盛唐第172窟南北壁上所绘的观无量寿经变是这方面的代表。该经变南壁正面,阿弥陀佛端居中央,两侧是八人一组,呈八字行列置的伎乐,东侧八人分别演奏排箫、拍板、海螺、横笛、羯鼓、鸡类鼓、腰鼓、答蜡鼓。西侧八人分别演奏笙、筚篥、竖笛、拍板、箜篌、阮咸、琵琶、筝。伎乐灵动多姿的神态为我们营造出一个“仙乐飘飘处处闻”的欢快祥和气氛。如果说南壁展现的是动”,那么北壁以“静”为主。但

3、“静”中有“动”在庄严肃穆的说法图上方绘有九组天人赴会图,杂陈着飘逸自由的飞天,从图面布局的角度上看,外围的但“静”中有“动”在庄严肃穆的说法图上方绘有九组天人赴会图,杂陈着飘逸自由的飞天,从图面布局的角度上看,外围的舞动妙音为中心庄严肃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可以说第172窟南、北壁上所绘的这两幅观无量寿经变图充分展现了佛界天国极乐世界的乐舞情貌。除此之外,敦煌壁画中场面恢弘、气势充沛的巨幅经变画如药师变、净土变等中绘制的大量乐舞图像,充分显示出净土世界的庄严和神洁,让人们直观感受到理想中的佛国世界歌舞升平、衣食富足。其他如众多窟顶藻井的天宫伎乐也都是敦煌壁画舞乐精神的生动体现。敦煌艺术的乐舞精

4、神最具代表的是飞天”,她们从带有西域色彩的笨拙到魏晋的瘦骨清像”再到唐宋的自由飘逸,从作为佛教的天龙八部神祗之一到作为装饰图案的转化过程中,不仅为敦煌壁画的总体注入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灵动和神韵,而且为敦煌壁画的乐舞精神赋予美学情操。据统计,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现存有5000多身飞天,自由飞动,曼妙飘逸,姿态万千,可以说是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形象代表。根据其形态,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可以分为伎乐飞天和天宫飞天。伎乐飞天最初由西域传入,“由于敦煌画家不熟悉新的佛教题材和外来的表现手法,运笔豪放而略粗犷,但意外地带来了稚拙而朴质的美感。”她们衣袂飘飘,凌空飞舞,在祥云中奏乐散花,超脱俗世,但她们的形象、

5、服饰、动态以及所演奏的乐器无不来自现实生活,画家们将现实生活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达到了一种艺术上的完美。天宫飞天往往是在空中阁楼奏乐散花,歌唱舞蹈。相对而言,天宫伎乐的写实性更强,而飞天伎乐则表现出东方民族出人意料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天界如此,人间也不例外。古代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场所,经济发达,物产丰富。虽然地处边陲,战阵不断,但人们的总体精神面貌是昂扬向上的。著名学者胡同庆先生在其敦煌古代游戏一书中共介绍了三十多种古代敦煌游戏种类。虽然都是“一种具有娱乐性和互动性的玩耍活动,”但其在互动中把握的节拍,节奏,步伐等因素也同样展现出古代敦煌民众的精神追求:积极、乐观、质朴、智慧。在敦煌壁

6、画中最具现实意味的舞乐精神的代表作是晚唐第152窟北壁的宋国夫人出行图,在这幅图中,不光有丰富多彩的百戏杂耍,还有规模宏大的舞乐队伍。这不仅显示的是主人公身份的尊贵,更折射出古代敦煌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的精神风貌。乐舞精神的现代延续敦煌莫高窟的继续营造在一段时候由于多种原因停止了,但敦煌艺术的乐舞品格缺始终没有终止过,尤其到了当代,这种自由、乐观、向上的乐舞精神在当代艺术家的继承和创新中显示出光辉而持久的魅力,甘肃近水楼台,捷足先登,先后创编出敦煌古乐、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韵敦煌神女水月观音等一系列经典舞台剧目,蜚声海内,驰名中外。将莫高窟壁画“复活”的同时,也赋予了敦煌艺术乐舞精神新

7、的内涵:友谊、和平、正义、勇敢等成为时代主题。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些充分展示敦煌乐舞精神的当代舞台剧中,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是“再生”敦煌乐舞精神的典范,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飞天英姿、大漠驼铃的塞外风光、百戏杂耍、商贾往来的敦煌集市,惩恶扬善的英雄壮举等“故事中的敦煌”,而且发掘出中国古典舞的新品禾一敦煌舞,“长绸舞”、“胡旋舞”、“鼓舞”、“印度舞”、“琵琶舞”等十多个民族风格迥异,姿态变化多样的舞蹈类别成为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一朵奇葩。20世纪末期,莫高窟藏经洞一书中的部分乐谱被席臻贯等敦煌学家破译后,创编的音乐剧敦煌古乐震惊世界音乐界。可以说,随着敦煌学的发挥展,敦煌再生”艺术在走俏演出市场时,敦煌艺术的乐舞精神必将在宗教艺术的时代转化过程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辉。“敦煌艺术的再生在表面上看是对原生的敦煌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但再生的敦煌艺术的意义却并不仅仅在艺术领域,而是在创造了新的艺术的同时创造了新的民族文化,甚至可以说展露了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