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精细化管理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744849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精细化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流精细化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流精细化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精细化管理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流精细化管理研究1河流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定位精细化管理就是“精和细,“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详细,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为精,过程为细,那么河流工程管理要实现精细化,一是确定更详细、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管理目的体系;二是在实现目的过程中,在标准化的根底上,每个细节精益求精。2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2.1开展精细化管理是进步河流工程管理程度的需要。大局部河流工程管理,通过水管体制改革,实行了管养别离,开展了标准化工程建立。经过几年的努力,工程相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一样或类似工作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管理人员容易出现疲劳、厌倦

2、情绪,丧失工作热情和创新,并在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从而造成工作理念固步自封,工作方式循规蹈矩,工程相貌踏步不前,工程管理很难再上新的台阶。2.2开展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需要。根据现代管理学划分,工程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标准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在这三个层次中精细化承上启下,作用至关重要,精细化工作做得好与否,影响着河流工程管理实现现代化的进程。2.3开展精细化管理是水管单位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需要。从宏观上,目前我国经济开展正从引进、加工型、粗放型向自主型、创新型、集约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河流管理部门的开展必然受到影响。开展

3、河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进步工作效率,促进河流管理事业开展的重要手段。3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几个要点3.1建立好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几个体系。建立完善的目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目的管理体系,大目的要明确,小目的要细化,并制定实在可行的施行方案,结合河流工程管理的特点,把日常工程管理、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单位建立等工作列出详细的目的方案,编制出工作流程图,明确每年的总体工作目的,每月的分解目的,以及每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且确保每项工作目的细化落实到人。建立可行的工作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假如目的管理体系解决了干什么的问题,那么工作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就是解决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了。对于河流工程管理来说,

4、要根据已经规划制定的目的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对应的详细的可行的操作规程和合理的工作评价标准,用以指导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每项工作任务,检验其完成的是否到位,以便对每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体系。结合目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标准评价体系,建立起操作性强的不同等级的考核奖惩机制。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工作任务完成的优劣程度,对单位、部门、人员进展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在允许的情况下,可实行“百分制的考核方法,即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最优状态为100分,然后按其完成程度,根据考核等级,给予相应的成绩。3.2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基层管理部门,在上级规章制度的统领下,

5、应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量化,根据详细的工作任务,制定相应的施行细那么,并查漏补缺,不留死角,使规章制度囊括每项工作任务,实现制度约束每个人、每件事,排除人治,标准工作程序,崇尚规那么意识,以此推进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3.3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单位职工素质。一是不断进步综合分析和决策才能。把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找准切入点和打破口,按要求按程序,开展好各项工作。二是不断进步工作组织协调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工作热情,更好地落实精细化管理。三是进步工作执行才能,认真准确地贯彻执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注重细节,进步工作效率,改良工作方法,擅长创新。3.4做好细和

6、严。“细是做细,细节决定成败,详细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严就是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不打折扣;严格执行目的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迫度执行的刚性;根据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标准的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与控制,实现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循、人人遵守的新管理理念,彻底杜绝人为操纵。3.5工程管理中逐步突显个性。在河流工程开展精细化管理后,工程管理收获的成果之一就是实现了个性化管理。实现个性化管理也是河流工程管理程度进步的标志。笔者根据实际工作,在河流工程进展“区划管理突出个性方面进展了探究,结合建立生态河流的实际划分为标准堤防区、险工闸涵区、景观文化区、经济种植区、城乡结合区、生态种植区。按照“区划管理形式打造个性河流,生态河流,最终实现“六型河流的目的,即标准型、防护型、生态型、效益型、景观型、文化型。 陈俊祥工作单位: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沧州河务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