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744813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读】:毋庸讳言,精神文明是造就人的新思想、新品质、新人格即人的现代化素质的 必然要求。精神文化寄托需要是人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人的物质需要满足是精 神文化需要发展变化的基础,而人的精神文化寄托需要的满足又会促进人的物质需要的发展 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要在人的需要 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在社会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衡量中国社会文 明程度的基本尺度。当前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 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人的关注,可以说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有着共同的精神 内涵和价值追求,人文精

2、神的构建只有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才可能生根发芽。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与高速发展的物质 文明不相适应,精神文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物欲的膨胀、精神的匮乏和人情的淡漠,使现 代人在现实社会中迷失自我,当前人文精神正面临失落的境地。因此,关注人本身、实现人 文精神的回归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 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享乐主义激发人们无尽的物质欲望;自由主义造就极端个人主义;工具 理性也不断加大对人文精神的胁迫。再次是市场经济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竞争的运作模 式,也不断侵蚀着仅存的人文精神。根据心理学将精神症状进行分

3、类的,主要包括人的感知、 思维、情感、意志、动作行为、意识、智能、记忆、注意等方面的障碍。从多维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和阐述理性与非理性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批评、彼此消长、不可分离的关系的基础 上,探求非理性因素之间的整合关系、结构、机制及其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在社会历史发展 过程中、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完整的人;从非理性作为整合体的维度,探求了非理性因素 之间相互关系、作用机制及其内在结构,为非理性价值研究奠定了基础;从非理性在人的认 识中作用的维度、从非理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作用的维度、从非理性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作用 的维度,着重阐释

4、了非理性在上述领域的价值和作用,以此昭示:人的情感、需要、灵感、 直觉、信仰、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在上述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否认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种终极需要的实现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发展到一个极大丰富的水平。依据基本国情, 转变思维模式,我们可以从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角度思考全局问题,推动科学发 展,促进社会和谐。民族精神是一定民族的成员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民族的 生存和发展为价值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共同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发展的过程 中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发展是民

5、族精神产生和建构的历史前提;人们 自己意识到这种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并主动将之付诸社会实践,在文化上表现为一定民族 的一种主动追求和自觉践行的理性态度,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民族精神内涵的价值尺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及其满足的主要功能,制约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现状;提出正确引导人的 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方向的基本途径,提出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主要措施;人的精神文 化需要发展变化的前景。现代人的精神寄托是时代精神、集体精神、人文精神、自治精神、个性精神、理性精神、睦邻精神、平等精神、诚信精神和合作精神的集中体现。教育对提高国民

6、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作用是很大的: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 物,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和人之间在公有制基 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人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 为目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人的 现代化过程,这一过程在目标实施中具有中心的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归宿。如果说,物质文明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物质生产力的增长与人民物质生活质量 的提高为前提,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就要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以人的素质提高与人民文化生 活质量的上扬为根本。从人的社会化而言,精神文明影

7、响人的行为规范,培养人们身份、地 位的认同,造就人的心理与人格,带给人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等;从人的生活方式而言,一 定生态环境下的精神文明创造和发展,既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样式,也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趋理性化和多样化。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九个方面;即求知需要、归属需要、交际需要、道德需要、娱乐需 要、审美需要、发展需要、理想需要和信念需要等等。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结构呈多层次、多 样化发展态势,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实现途径越来越多,总结了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 要的观念更新、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成就,指出了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 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有腐朽文化的沉渣泛起、不同区域之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差距较大、对精 神文化需要的理解不全面和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够等。毋庸讳言,精神文明是 造就人的新思想、新品质、新人格即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必然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