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74475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和正始文学一、填空题:1、被鲁迅先生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1、操2、*文坛的领袖人物是 ,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 。2、操 短歌行3、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 的 。3、丕 燕歌行4、*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 ,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 。4、植 *之杰5、植的生活与创作以 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 ,后期的代表诗作是 。5、*二十五年丕称帝 白马篇 赠白马王彪6、被南朝梁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他的代表诗作是 。6、王粲 七哀诗其一7、*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 ,其代表作是五言体的 。7、蔡琰 悲愤诗8、继*之后的正始诗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 和

2、。8、阮籍 嵇康9、阮籍,字 。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 。他的代表作是 。9、嗣宗 步兵校尉 咏怀诗10、*时代,、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翻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 10、三 七子11、*时代,三、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翻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的典。 11、*风骨12、操,字 ,沛国谯郡(亳县)人,是汉末出色的 、 和 。12、孟德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13、 青年时曾被当时名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3、操14、* 年,丕称帝建后,追尊操为武帝,史称武帝。 14、二十五15、在操乐府诗里,写初平元年190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的是

3、 。15、蒿里行16、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是操诗 的诗句。 16、苦寒行17、对酒当歌, ! ,去日苦多。 17、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 18、惟有杜康19、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 。 19、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20、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 。 20、何时可掇 不可断绝21、宋人敖诗评:武帝如 , 。21、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22、 ,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22、越陌度阡 契阔谈宴23、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23、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24、 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开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4、丕25、鲁迅在 里说操是

4、改造文章的祖师。 25、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26、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出于 的 。 26、王粲 七哀诗27、 的诗歌具有骨气奇高,辞才华茂 的艺术风格。 27、植28、提出文章经国之大业的观点的是 。 28、丕29、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山巨源即 。29、山涛二、单项选择题:1、三国后期的士人群体主要有 1三;2*七子;3竹林七贤;4竟陵八友。1、22、提出文章经国之大业的观点的是 1洪;2丕;3陆机;4挚虞。2、23、以下作家属于*七子的是: 1阮籍;2琳;3阮咸;4植。3、24、操诗歌创作的风格是A、古直悲凉 B、便娟婉约 C、文采气骨兼备 D、以上都对4、A5、中国第一位大力写作

5、五言诗的文人是A、植 B、丕 C、操 D、阮籍5、A6、鲁迅在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改革文章的祖师是指A、操 B、丕 C、植 D、孔融6、A7、与吴质书的作者是A、丕 B、操 C、王粲 D、孔融7、A8、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A、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B、描绘洛神的追求与幻灭的过程C、再现襄王梦中艳遇的经历 D、讽喻君王不可贪恋美色8、A9、王粲登楼赋A、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美景 B、抒发了去国思乡之情 C、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恨 D、以上都对9、D10、以下对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B、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C、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D、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6、 10、D11、阮籍的诗歌创作的主要体制是A、五言诗 B、七言诗 C、四言诗 D、杂言诗11、A12、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较高的是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2、A13、不属于操的纪实类诗歌的是A、蒿里行 B、薤露行 C、秋胡行 D、苦寒行13、C14、不属于操的述志类诗歌的是A、对酒 B、气出唱 C、短歌行 D、度关山 14、B15、以下诗不属于四言体的是A、短歌行 B、观沧海 C、龟虽寿 D、苦寒行 15、D16、丕最有成就的诗歌类是A、宴游 B、抒情言志 C、游仙类 D、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 16、D17、植诗歌中前后期搭配正确的选项是A、前期名都篇七哀诗 B、后期白马篇

7、浮萍篇C、前期白马篇美女篇 D、后期美女篇浮萍篇 17、D18、汉音响指A、操 B、丕 C、植 D、三 18、D19、以下哪个不是钟嵘对植诗歌所作的评价A、能移人情 B、骨气奇高 C、辞采华茂 D、情兼雅怨 19、A20、钟嵘语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是对以下哪位作家的评价A、琳B、王粲C、应玚D、桢 20、D21、桢的哪些诗对杜甫的前出塞和后出塞有影响 A、赠从弟两首B、赠*干C、参军行五首D、登楼赋 21、C22、以下不是蔡琰主要经历的是A、董卓之乱 B、被掳至南匈奴 C、嫁左贤王 D、再度出塞 22、D23、正始是以下谁的年号 A、明帝睿 B、齐王芳 C、晋宣帝司马懿 D、

8、晋武帝司马炎 23、B24、以下不是正始名士的是A、夏侯太初 B、何平叔 C、嵇叔夜 D、王辅嗣 24、C25、清人方东树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是说阮籍以下哪首诗A、夜中不能寐B、嘉树下成蹊 C、驾言发都 D、壮士何大方 25、A26、阮旨遥深是哪位诗人的风格A、阮籍 B、阮瑀 C、阮咸 D、阮浑 26、A27、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 A、阮籍 B、嵇康 C、操 D、丕 27、B28、以下不属于阮籍散文作品的是A、解老论 B、释私论 C、达庄论 D通易论 28、B29、阮籍的不单独明心性,发泄愤懑,亦借古讽今,直指礼教虚伪散文作品有A、通易论B、大人先生

9、传 C、达庄论D、解老论 29、B30、嵇康的散文代表作有A、养生论 B、声无哀乐论 C、与山巨源绝交书D、释私论、 30、C31、植的诗被誉为A、骨气奇高,辞彩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31、A32、除政局外,对正始诗歌创作影响重大的是( )A、玄学思潮B、佛学思潮C、理学思潮 D、心学思潮 32、 A三、名词解释:1、*风骨所谓*风骨,即是在*时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总体风格。风 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容,骨主要指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汉末社会动乱,生计多艰,一方面给士人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又一方面,人命危浅,朝不虑

10、夕,又使他们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叹,加上诗歌中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故使这一时的诗歌总体上呈现出雄健深沉、大方悲凉的风格特色。2、*七子七子之称,始出丕典论论文。计为孔融、琳、王粲、*干、阮瑀、应玚、桢七人。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十三年208被杀,实际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文学活动。其中王粲,诗赋具佳,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其他如琳,章表也堪称一绝;桢诗,甚有*风骨。3、七子之冠冕七子之中,王粲177-217成就最高,其诗感情深沉,大方悲壮。故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七子之冠冕。王粲,字仲宣,存诗23首。四、五言诗兼善,其五言七哀诗三首,体兼诗、骚,颇得十九首韵致,是*诗人的上乘之作。其赋,如登楼赋,抒写去国

11、怀乡,壮志未酬的心境,在*抒情小赋中,与植洛神赋并为双美。4、蔡琰汉代末年著名学者、诗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董卓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后来汉朝与南匈奴矛盾缓和,操遣使用金璧赎回,重嫁留董祀,整理父亲遗文。她的五言体的悲愤诗重点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中广阔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和人物的心活动,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悲愤诗深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可以和孔雀东南飞比美,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它的影响。5、正始之音正始,是齐王芳的年号,此时为晋之际,玄学既是政治斗争的思想武

12、器,又是文人保性全身的手段,更为文人纵欲任情提供了口实。它对于晋文人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和文学的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使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还是散文,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一些比拟隐晦的特点,比拟著名的作品有阮籍的咏怀诗,这些诗多抒写个人的忧愤,颇多感慨之词和忧生之嗟。它是正始之音的代表。6、邺下文人集团邺下,即现在省临漳县,是时氏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以三为中心,有琳、王粲、*干、阮瑀、应玚、桢六人团结在氏周围,作诗写文。形成一种描写现实,具有大方悲凉、梗概多气的*风骨。此文学团体,为文学的开展做出了奉献。7、竹林七贤有阮籍、嵇康、伶、王戎、阮咸、向秀、山涛,共为七人。传说他们相与友善,常游竹林,故称竹林七贤。实际上,经后人的考察,他们并未经常地聚会,甚至作品写文。这七人个性鲜明,性情乖,是晋士人风度的代表。8、晋玄学是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晋玄学。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