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744561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长春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长春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长春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长春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下面小题。长期以来,人们大都是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史记的,认为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通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认为史记是一部伟大的纪传体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文学。这种认识自然是正确的。然而,这样做无疑是忽略了司马迁自身的期许,忽略了司马迁以文学笔法书写史学著作的基本原则,忽略了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这种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史记的正确解读,同时也降低了司马迁及史记文学及文化品质的倾向。司马迁是以文学笔法担当历史叙述的,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承担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观的。具体地讲,司马迁对史记的期许主要有两个:一是他在报任少卿书中提出的“欲究天人之

3、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强调的“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落实之处是“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这两个期许构成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深奥的道理叙述得深入浅出。司马迁采用的笔法是从历史人物的生动事迹入手,选择典型事件或言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揭示最深刻的道理。所谓“究天人之际”,是指探究天道和人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社会运动的规律。汉代是宗教神学盛行的时代,天人关系是汉代人关心的大问题。不过,在以文学的笔法叙述历史时,司马迁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人,强调人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关于这点,从

4、司马迁的言论及史记五体排列秩序中可得到证明。如司马迁在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选择典型事例叙述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如果赵王能听进赵括母亲的意见,那么,赵军将不会因赵括指挥失误在长平惨败,导致40万士兵被秦将白起坑杀。长平之战是赵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里,司马迁选择典型事例详细地叙述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在表达中,主要是通过描述生动鲜活的人物和言行来承担其历史哲学观的。所谓“通古今之变”,是指以变化为视点考察古今社会运动的历史,从叙述古今人物事迹入笔强调为现实服务的精神。具体地讲,在史记人物传记叙述时,司马迁有意识地建立了“通古今之变”与“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历史哲学

5、思想的核心是历史循环论。从大的方面讲,司马迁的历史循环论思想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周易(包括易传);二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三是“孔孟学说”;四是董仲舒的“三统说”。这四个来源作为司马迁历史哲学思想的基石,不仅承担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学思想,而且与“本纪”形成了特殊的表达关系。如在历史的叙述中,司马迁分别以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等为叙述载体,选择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论,深刻地揭示了秦兴也勃、其亡也速的历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人们认为史记是一部开创了中国史学新纪元、有很强文学性的纪传体作品,大都是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史记的。B

6、. 司马迁有自己的人生期许,有作为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这两点决定了史记的文学性。C. 在报任少卿书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表达了对史记的两个主要的期许,这两个期许构成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D. 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是博大精深的,而以小见大,选择典型事件或言行,进行生动的叙述是司马迁采用的笔法。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汉代盛行宗教神学,人们普遍关心天人关系,司马迁提出的“究天人之际”的期许带有时代特征,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B. 司马迁的言论、史记的五体排列秩序以及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手法都证明:在天人关系中,司马迁重点关注的是人,强调人对社

7、会运动的作用。C.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赵王任用赵括指挥长平之战而失败,导致赵国由盛转衰的史实,说明了人可以影响历史活动。D. 无论是“究天人之际”还是“通古今之变”,司马迁都是选择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论来叙述人物,以表现其历史哲学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认为不应该忽略史记的哲学特质,否则会违背司马迁的创作初衷,影响到我们对史记的正确解读。B. 在表达天人关系的历史哲学观时,司马迁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生动的描述来强调人在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的。C. 司马迁以周易、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孔孟学说”、 董仲舒的“三统说”为来源和基础,建立了自己的

8、历史循环论思想。D. 陈涉世家等篇章除揭示了秦兴也勃、其亡也速的历史,同时也表达了司马迁整体的历史循环论思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5分)云中村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两匹马走在前面,风吹拂着,马脖子上鬃毛翻卷。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鼻梁高耸,宽大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时间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时候。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

9、上浓烈的腥膻味就聚拢过来,包围了他。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午2点28分04秒。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一瞬间彻底崩塌。灾后,他和云中村其他幸存的人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上的村庄。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他在每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学

10、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有乡亲用额头抵着阿巴的额头,乡亲的泪水流进了他的嘴里,阿巴尝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味道。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搭裢。阿巴在移民村的老板家具厂的李老板,得知阿巴要回云中村,就把他拉到村口饭馆喝了一顿酒。饭馆是三户移民合伙开的,以家乡的山货为招牌:野菜、蘑菇,牦牛肉、藏香猪肉。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阿巴说,你一直对我们很好。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1、。他还把一沓钱塞在阿巴口袋里,一点心意,一点心意。阿巴把李老板塞给自己的钱掏出来,说:我不能要工资以外的钱。我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 阿巴说:我岁数比你大,你怎么是老大哥。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他脱下家具厂的蓝色工装,穿上了藏袍。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煅镶边,软皮靴子叽咕作响。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有人想说惜别的话,阿巴说:不许舍不得。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于是。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荡

12、。他们在水泥站台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歌唱像是森林在风中深沉的喧哗。岩石在听。苔藓在听。鸟停在树上。鹿站在山岗。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地震发生是5月,救灾的解放军走了。知道解放军要走,好多人都哭了。彭措家断了腿的孩子是两个战士背下山去的。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军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用最柔软的小羊皮。琼吉家的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三天时间才刨出来。他家的老奶奶看到解放军,就说菩萨,菩萨。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着那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底下刨出来的手,一个劲亲吻。老奶奶在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

13、。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茶,老百姓只能吻他们的手。正陷于遐想的阿巴忽然听到了鸟叫声。阿巴听出来是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黄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旋鸣叫。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节选自阿来(云中记),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地方特色鲜明,马身上的腥膻味、收集东西的褡链、告别乡亲时穿的藏袍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B. 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凝练传神地塑造了其热情大方的人

14、物形象。C. 小说后半都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激解放军的情节,真切地展观出“汉藏一家亲”的民族情谊。D. 阿巴快到云中村时听到了鸟叫声,感叹“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这看似不合常理,却传达出阿巴对生命的思考。5. 本文在叙事时采用了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6分)6. 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七年,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

15、楚,大破之,杀项燕。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