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说课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743774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二语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二语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二语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二语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说课稿(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说课稿关于初二语文说课稿四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须要用到说课稿来协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二语文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初二语文说课稿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需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主动的提倡。基于这一理念,我申报了温州市名师课题新课程下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探讨,并进行了主动的实践。这篇说课稿就是依据校极公开课改编而成的,从中可见本人践行课题的历程。 、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

2、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支配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肯定说明性的小品文。(2)单元教学目标:学问和实力目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学问,提高他们的阅读现代文的实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实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探讨问题的方法。 情感看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学生酷爱和爱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2、说“屏“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

3、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简洁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日我们应更好的运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显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实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美丽,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实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学问。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老师应当供应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简单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老师

4、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实力、概括实力、分析实力、艺术审美实力等。 学问和实力目标:驾驭重点字词,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学问;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实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看法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装饰更加美妙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厚的爱好。 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在朗读实力方面,学生方言较重;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实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

5、尝语言实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详细,留意梯度,易于操作。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驾驭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课时:一课时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屏的小艺术品。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老师出示一面小屏风,由此导入: 1、同学们,这是一件什么东西?(工艺品、屏风)谁能用几句话说明一下。 (这是一件贝雕的屏风工艺品。它有四扇组成,每扇长2cm,高m。屏风雕有“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四处西湖

6、胜景。)大家回忆一下在哪一篇学过的课文中提到“屏”? (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2、除老师拿的屏风外,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屏风?学生自由谈论,并接着展示不同形态的屏风(搜集到的关于屏的图片,并辅以简洁介绍),让学生简洁评述。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奇的作用,集好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日,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3、作者简介 陈从周118x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遇到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并注上音。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多媒

7、体展示) 屏风纳凉帷幕(蓦地、坟墓、朝暮、捐献、慕名、摹仿)伧俗忒雅俗美感史诗驻足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 自主回答:(多媒体展示)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学问积累,给屏作一说明。并说明其作用。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说明紧扣屏的用途。 (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详细句子。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憧憬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宠爱、憧憬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探讨工作中,对屏风的相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许之情。

8、由贝雕的屏风工艺品实物导入,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爱好,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切实的感受。用几句话说明,又检查了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驾驭状况。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复习旧学问,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注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语段讲解并描述的内容及描绘的意境均可,老师只要适时运用点拨引导法在精彩段落的写作和朗读方法上稍作指

9、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赐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赐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 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驾驭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的辨形目的,培育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限3分钟快速阅读课文,依据思索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得关键信息的实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实力的一个过程。注意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留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学问? 学生阅读完后,四人小组探讨,合作探讨明确:作者从

10、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学问: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开从门外干脆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立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体展示)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四)品尝赏析拓展延长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爱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

11、生动好玩,学生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 ()请找出你最喜爱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爱?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用“我最喜爱这个句子,因为它”的句式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 学生可能会提到的句子。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宁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苦痛。()“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华蜜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

12、漂亮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太”的意思。这句话凝合着主子公心中的无限哀怨。(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子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小组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表述自己的方法。然后派代表表达本组的看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沟通、合作,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要留意以下几个问题: 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合作的时间要有定量。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汇报时的语言表述应为:“我们小组认为” 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

13、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育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实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爱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在品尝语言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开展探讨,可借助影视媒体中的某些片断加以重现,将使课堂更生动。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4)“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淌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专心安放

14、,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妙,精确地说明白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5)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五)总结积累拓展延长1、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运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酷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运用者的留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恒久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盼着,屏风在今日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1、拓展延长(6)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

15、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沟通,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多媒体展示)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六)布置作业 必做:美读课文三遍。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选做: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七)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作用 分类设置 巧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精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方句,为下节课领悟比方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打算。 多做激励性评价 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