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套讲义(教师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74335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套讲义(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1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套讲义(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1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套讲义(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1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套讲义(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1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套讲义(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套讲义(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套讲义(教师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讲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考点清单基础知识、染色体1. 染色体由CD着丝粒、长臂和短臂三部分组成。2.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三种类型:瞳丝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1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该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其结果是 生殖细胞内 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2 .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及图像(以哺乳动物精原细胞为例)时期图像主要特征间期通)DNA复制,有关盖白质的合成,靖果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M 1 )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

2、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面上,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杵丝权分别与从细胞相对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后期M源染色体B)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MU )前期染色体敬乱分布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若丝权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逍面上后期样丝朴身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融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哲时加倍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为2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日的一半三、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1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1) 卵细胞的形成经历了

3、两次细胞质不均等 分裂。(2) 卵细胞一经形成,不需要变形。(3) 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能够产生4个精子。3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2)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4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5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Q)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 的恒定。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 提供了可能。重难突破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数量变化L数量变化分析比较项目分裂时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减数分裂间期性原细胞2N2N4N04NN第

4、一次分裂前、中、后期2N4N4NN末期2NN4N2N4N7NN0第二次分裂前、中期N2N2N0后期2N2N2N00末期2N_N()02 .相关图形细胞时期【易混易错】(1) 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全相同: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相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2) 并非所有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的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进行联会,不存在四分体。(3) 受精卵中遗传物质的来源 核内DNA-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考点二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综合、遗传的染色体

5、学说考点清单基础知识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L根据 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或平行关系),科学家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学说。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解释:杂合子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则表现为自由组合。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分析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相同点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分裂过程中都出现纺锤丝,都有核仁、核膜的消失与重现过程都有着丝粒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现象不同点细胞类型原始生殖细胞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分裂次数两次-次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常交叉互

6、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自由组合不出现自由组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变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4个精细胞或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2个体细胞联系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的自身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大多数生物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与受精过程中两种变化曲线-染色体4N2NN间前中后末前中后末受间前中后末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精期期期期期作K一】1_ _】 tqrt KJ7*I JV减I 减II 巾有丝分裂三、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解释项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性状

7、一对相对性状两(或多)对相对性状基因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或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两(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解释模型)匚及期复制(07同源染色体分离位基因分离帛-次分裂泠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所减数第-次级性勿酒如*1救第M科W星L W4个,诵,1:1妇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腐,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冲卜,2耳.1:1遗传实质在F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问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在Fi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方法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8、类型的判断方法方法技巧1 .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1)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一4个精细胞一4个精子。(2)1个卵原细胞一 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一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3)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具有/7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不考虑交叉互换)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1个精原细胞2种2种1个次级精母细胞1种1种1个雄性个体2种2种1个卵原细胞2种1种1个次级卵母细胞1种1种1个雌性个体2种2种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配子的情况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一个精原细胞4种2 种(YR、y或 yR、Yr)

9、个雄性个体4种4 种(YR、yr、Yr、yR)个卵原细胞个雌性个体1种(YR或yr或Yr或yR)4 种(YR、yr、Yr、yR)2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异常行为变化(1)基因突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如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1所示。 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II正常分裂图2的基多 的基少生子增 生子减产配因 产配因【知能拓展】突变一般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2)基因数量变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异常,往往会引起配子中基因数目的变化。在分析基因数目变化时,应考

10、虑变化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关还是与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关。如图2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配子的情况。产生的配子基因正常图3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配子的情况。的基多生子增产配因的基少生子减产配因涔竺;_: 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一 I_L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一个细胞II a七 I二氏常:B ;图3【名师点睛】 在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的行为变化时,应抓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三个关键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也可以结合基因的变化,逆向分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加深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解,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内涵的理解,构建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