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章末分层突破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0814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73693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章末分层突破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081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章末分层突破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081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章末分层突破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081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章末分层突破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08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章末分层突破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08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章末分层突破自我校对A十二月党人B克里米亚战争C“二一九法令”D资本主义E封建F革命运动主题一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1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使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地位: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4局限

2、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1)“二一九法令”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2)从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具有残酷的掠夺性和欺骗性。(3)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1“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ABCD【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国内市场

3、,故正确;农民获得了自由,也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正确;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也就意味着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正确;改革并未结束沙皇君主专制,故错误;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在改革之前就已存在,故错误。【答案】A主题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比较项目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不同点性质废除了农奴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性质是资本主义的改革没有改变生产关系,其性质为封建性质的改革结果取得了成功最终失败相同点背景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领导者都是封建统治阶级主持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都受到来自旧势力的强大阻力作用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下列有关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有()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内容都涉及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改革后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者的命运都相当悲惨A BCD【解析】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外矛盾尖锐的背景下进行的。阿里改革废除了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亚历山大二世则让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获取一块份地;改革后的埃及对外侵略并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俄国也走上了疯狂的扩张道路;阿里因改革失败最终致疯而死,亚历山大二世则被人暗杀。【答案】A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