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73479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底,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

2、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P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2例如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P1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内容所有小点为超连接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开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根底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拟、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二、土地资源数

3、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拟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

4、地总面积*100%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路网密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2、土地生产率分析:单位土地经济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土地总面积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某作物产量产值/某作物播种面

5、积单位农业用地总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产值=作物产量产值/耕地面积;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水面面积;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建立有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最大、更好的利用效益。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建议分析1人均耕地拥有量、耕地增减状况、原因,如何保护耕地;2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生产率与利用率与同类地区比拟处何种水平,原因何在?比拟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判断利用自然条件的程度。如何发挥潜力?2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

6、利用率、生产率状况,原因何在?如何改良?3农业土地利用与自然适宜性是否相匹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灾害是否加剧,原因、措施4土壤、水体是否受到工业污染,程度、来源、措施;5交通用地是否适应经济开展的需要第二节实例广西田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概况插入行政图、或利用现状图为背景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百色地区的中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地处东经106221710708,32,北纬232908“240706。东接田东县,西靠百色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百色市,南临德保县,北与巴马瑶族自治县接壤。全境东西最大距离43公里,南北最大

7、距离117公里。县城与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陆路相距228公里,水路相距330公里。县内主要居住壮、汉、瑶等多个民族,以壮族最多,汉族次之。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38730.8公顷,辖6个镇9个乡,152个村民委,22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9463人。南昆铁路及邕(南宁)色(百色)二级公路(即国道324线)横穿田阳中部,国道323线和省道20312线纵贯南北,构成田阳县对外交通的大动脉。东可达自治区首府南宁,西经百色可抵云、贵等省,北可通巴马、东兰、河池等县市,南可至德保、那坡、靖西等县,是大西南出口的必经之地,也是德保、那坡、靖西、巴马、东兰、河池等通抵百色的要道。右江自西向东横穿田阳县中部,四

8、季可通航。可上溯百色、下至南宁,直至广州。县城位于田州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的中心。二、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田阳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有石山、土山、丘陵和平原台地。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5.6%,台地、平原占9.2%。地势中间低、南北高,东西狭、南北宽。全县可分为三大自然区域:沿右江两岸是狭长的河谷平原,海拔一般为105200米,河谷南北两边为截然不同的地貌:南部主要为石灰岩石山区,北部为砂页岩土山区。南、北部为500800米,其中南部巴别乡的丁浓山最高,达1250.8米。田阳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热冬暖,无霜期长,蒸发量大,雨量略显缺乏,且分

9、布不均等特点。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8-22,南北山区气温比中部河谷平原约低2-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9.6,日极端最高气温39,最冷月(1月)气温为9.6,日极端最低温1.2。年平均0的积温6600-8029,日均10的活动积温60247835,热量可满足作物一年三熟的需要。年均太阳辐射量115.7697千卡/ cm2,年均日照时数1191.9小时,无霜期平均在340天以上,南北山区比中部平原少5-10天。年均降雨量1100.8-1350mm,降雨分布不均,中部平原少,仅1100.8mm ,南部石山区稍多,1249.2mm,北部土山区最多,1349.9 mm 。每年5-9月多雨,10月至

10、次年4月少雨。年蒸发量大,平均为1930.2mm, 最大蒸发量达2189.2mm,除6-8月份之外,其余各月蒸发量均大大超过降雨量。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寒害、洪涝、大风、冰雹等,以干旱最为严重,春旱出现频率高达95%,秋旱出现频率达59%。田阳县有右江、百东河、磺桑河、田州河、那音河、驮里河、古美河、扁村河、活旺河、惠洞河、玉凤河等大小11条河流。县内河长272公里。除玉凤河流入红水河外,其余均流入右江。全县地表年径流量约为99874万立方米,人均3025.0立方米,按耕地每公顷地表径流量为3.362万立方米。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均5600立方米和耕地每公顷7.259万立方米的水平。地表水资

11、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北、中部较为丰富,南部山区那么较贫乏。全县地下水总量为52550万立方米,枯季径流总量为9720万立方米,其中有陇田阳、扁村、谷布、 那音、指挥等五条地下河,其汇水面积达1298.7平方公里,长115.4公里,年径流模数为每平方公里3.48升/秒。地下河多分布于南部岩溶地区,水位埋藏较深,一般难于开发利用。全县有水能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河流河段总长为163.8公里,总落差1241.7米,规划可利用落差680.5米,年平均来水量为每秒33.47立方米,蕴藏发电能量为46269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有15018千瓦,占总蕴藏量的32.45。全县土壤成土母质有第四纪红土、砂页岩、河流冲积

12、物、洪积物、石灰岩母质等。土壤分为6个土类,20个亚类,40个土属,85个土种。6大土类分别为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石灰岩土、沼泽土、石灰土和水稻土。从土壤分布来看,玉凤乡中部以北地区主要为红壤、黄红壤,南部石灰岩地区为石灰土类,河流两岸、冲积扇及河谷地区主要为冲积土。本县属南亚热带季雨林植被区。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和山林火灾,原生植被保存极少,主要为人工林、次生林和草本植物。北部土山区是全县的林业基地,有用材林、经济林和水源林。主要树种有栎类、杉类、荷木、桦木等;中部河谷是人工防护林、薪炭林、果木林较为集中区,主要树种有松、桉、芒果、荔枝、龙眼、扁桃等;南部石山区现有天然植被以旱生性和中生性植被占

13、优势,常见林木有牛尾树、香椿、荷木等,人工林不多,主要有油桐、油茶、八角、竹子等。田阳县有动物约260余种,动物种类主要为各种哺乳类、蛇类、鸟类、鱼类、介类、虫类以及两栖类。主要野生动物有野猫、野猪、黄京、山龟、穿山甲、鸠鸪、山鸡等。其中被列入国家珍稀二类保护动物的有穿山甲和山瑞;三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灵猫。经地质部门勘探已查明和开采的矿产有:白煤、铝土矿、铁矿、石油、石灰岩、花岗岩、高岭土、重晶石及少量的辉锑矿、氧化锑、砂金。其中褐煤储量最多,约16190.63万吨。主要分布于右江河谷,以那坡镇、百峰乡为多,年开采量为68万吨。石油分布于右江河谷一带,含油面积14平方公里,储油量为1700万吨,

14、年产原油3.5-4万吨。上述分析说明,田阳县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对于开展农、林、牧业和多种经营都十分有利。1996年全县总人口329463人,约90为壮族。其中农业人口289592人,占总人口的87.90%;非农人口39871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12.10%。全县总户数77229户,其中农业户数66161户。农业劳动力158330人,占农业人口的54.67%。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人均土地面积为0.72公顷(10.8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09公顷(1.35亩)。1990年以来田阳县经济进入快速开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按1990年

15、可比价计算,199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7.8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391.83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9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69%;第二产业产值1.7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8%,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77%;第三产业产值2.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54%。工农业总产值为9.472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4.489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7.40%;农业总产值为4.983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60%。田阳县农业生产以粮食、糖蔗、冬菜为主。1996年粮食总产量为13.65万吨,人均粮食为414.3公斤,1995年被国家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甘蔗面积达10万亩以上,产量为37万吨;冬菜播种面积达11.7万亩,产量为31.5万吨,目前开展为广西新兴的南菜北运的基地县。同时田阳还是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县之一,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一个“中国芒果之乡,芒果种植面积达12.8万亩,产量达1.15万吨。 田阳县工业形成了以制糖、造纸、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展迅速,乡镇企业总产值从1990年2635万元(现价)增至1996年7.2022亿元。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邮电、通讯、交通等根底设施投资加大,医疗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