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734401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心理学1、环境心理学首先迪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任务是,类学霍尔、心理学巴克。P12、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P3(1) .把环境一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一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2) .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3) .具有浓厚的多科学性质。(4) .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3、感觉的特点:P5(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

2、客观的。4、感觉阈限: P7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限。从下阈 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能感觉到的刺激范围。5、注意: P8客观事物是否引起,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自身的状态:(1) .刺激物的对比强度(2) .刺激物的状态(3) .刺激物的新异性(4) .注意的广度( 5) .个,特征6、联觉:P9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的另一种感觉的现象。7、不同感觉的补偿: P10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8、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P10知觉的产生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但并非感觉的简单

3、总和,感觉与知觉是两种 既相同又相异的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共同点在于都是,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 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物体的整体反映。9、知觉定势:P11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暗示,或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 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10、认知: P12-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心理学家认识到研究认知、智力或思维的重要性,皮亚杰就是这方面的杰 出代表。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既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示。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黄斑和周

4、围视觉:P15周围视觉位于中央凹和黄斑周围,包括近周围,远周围和边缘单眼视觉三部分。听觉: P16有些景点的命名也借用了声响的美妙效果,西湖的“南屏晚钟”、“柳浪闻莺”等。再设计中,质感的变 化可作为划分区域和控制行为的暗示,不同的质感,如草地、沙滩、碎石、积水、厚雪、土路、蹬道,有时还 可用来唤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要求举例)P18(一)相互削弱和破坏(二)相互加强或协同(三)相互补偿或替代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P20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兴起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惠太海默 考卡夫、苛勒。格式塔的含义: P21德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在

5、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运用中,把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觉现象都 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的性质。环境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P22(一)知觉的整体性(二)同型论(三)场作用力图形与背景: P23在一定的场内,我们总是有选择的感知一定的对象,而不是明显感知其中所有的对象有些突显出来成 为图形.有些则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俗称:图地之分。群化原则: P25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进行观察时,知觉具有控制多个刺激,使它们形成有机整体的倾 向。这种使多个刺激呗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厘则。(1)、邻近原则(2)、相似原则( 3)、连续原则( 4)、封闭原则简

6、化原则: P27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感知对象的知觉组织所需要的信息量越少,该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就越大,简单 几何形体容易被感知为图形就是这一道理。6070 年代,吉布森提出了生态知觉理论。是因为强调人类生存适应。 P27布伦斯维克提出概率知觉理论更重视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333概率知觉理论认为:个人在知觉中起着极其主动的作用为了应付环境提供给我们的感觉线索的不定性和不一致性,个人必需建立对环境加以判断的全部有关的概率论点。 P3423、心理学家认为,能识别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 形象称“意象”或“

7、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 P3924、城市认知地图由五个基本要素:P41 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25、认知地图是“人脑中的环境”,因此可称之为“心理地图” P4326、认知地图的特点: P43-45一、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二、模糊性和片段性;三、个人差异:1、当地居民与外来者;2、活动区域;3、性别差异;4、年龄差异;5、人格化地图。27、认知地图的功能: P451、解决空间问题;2、接受新环境信息的基础;3、交往功能。28、易识别环境特征: P50-511、组织与结构;2、同一性;3、意义。29、唤醒理论:P79无论令人愉快的还是令人不愉快的刺激,对提高唤醒水平的作用都是

8、相同的。在神经生理学上,唤醒指在 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大脑可能处于不同的唤醒 水平,可以被描述为连续变化的过程,其一端为困倦或睡眠状态,另一端为高度觉醒的兴奋状态。唤醒在生理 上的表现是自主活动的提咼。30、不定性。唤醒与情感评价: P82柏来恩关于美学判断的研究时,人的唤醒水平也随之提高,二者呈直线关系;随着不定性的增加唤醒水平 继续的情感评价与环境的不定性呈倒U形曲线关系。31、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 P831、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2、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3、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4、神秘性环境

9、中隐含的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32、耶尔克斯-多徳森定律指出:只有人在唤醒处于中等水平时才能达到最高绩效。即任务绩效与唤醒水平之间呈倒 U 形曲线关系。 P8433、环境应激:P85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引起应激反应的环境刺激称应激物。应激包括主观反应和 客观刺激两个方面:首先要看客观刺激的性质与强度是否有可能对主体构成威胁或干扰;另外还要看主体的认知评 价和承受力。当主体感到面临挑战而应对能力不足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34、应激反应: P85塞利的研究证明,在应激状态下,主体会经历一系列全方位的生理反应。连续发生的三个阶段:警戒反应、 抗拒阶段、衰竭阶段。35、应

10、激物的种类:应激物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灾变事件、个人应激物、背景应激物P8736、个人应激物:是指应激性生活时间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其冲击性强弱不等,有的以相当于灾变事件的强度 像个人能力挑战,有的可以能使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烦恼。P8937、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其挑战性 和强度不如灾变事件和强应激性个人应激物。38、环境的负荷:梅拉比安(1976)提出,可以用向个人传递的信息量对环境加以描述,他把这一概念称为环境的负荷。梅 拉比安认为,环境信息从三个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新奇性和复杂性。强度即感觉刺激的绝对值。新奇性 指对

11、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熟悉的程度,复杂性也会引起同新奇性一样的效果,环境包含的不同信息越多,认知 过程就需要付出越多的努力。 P91-9239、适应水平理论:P95沃尔威尔(1974)提出,适中水平的刺激时最理想的刺激,包括刺激的强度。多样性和模式,每个人基于 过去的经验都形成了自己习惯的刺激,沃尔威尔称之为最优刺激水平,即适应水平。40、行为约束理论:P95所谓的“行为约束”即某些因素干扰或妨碍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干扰或妨碍可能是实际的客观存在,也 可能仅仅使用一种不自由的感觉。41、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场所中的人员分为执行者和非执行者:在场所中执行主要任务的人称为执行者 P10142、噪声的定

12、义:噪声并非之所有的听觉刺激。噪声最简单通俗的定义是“不需要的声音”、“不爱听的声音” P10543、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 P105-对噪声的评价也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具体体现为 响度、可预见性和控制感。(1)、响度:声音越响,就越引起人的注意,引起的唤醒水平和应激水平也越高。(2)、可预见性:最让人难以适应和忍受的是那些无规则的不可预见的非周期性爆发声。(3)、控制感:关键在于,具有这种能控制的感觉,就可以大大缓解噪声所引起的烦恼和应激。44、噪声对行为的影响:(1)、噪声与助人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心境愉快时比不愉快时更愿意帮助别人。噪声会 引起不

13、愉快的心境。再响亮的噪声中助人行为明显减少:在正常噪声中助人的被试者占72%; 65dB时占67%; 而 85dB 时仅占 37%,(2)、噪声与绩效: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和唤醒理论,噪声所引起的恰当水平的唤醒可以提高 任务绩效,而过高水平的唤醒则会妨碍任务绩效。噪声对绩效的干扰不仅表现在他的直接作用,还表现在它的 后效。(3)、噪声与交往:强背景噪声可以掩蔽人的谈话声而引起交往的困难。听清谈话的困难程度 一方面与背景噪音的频率和振幅有关,另一方面与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距离有关。(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人类早就认识到噪声对健康的危害,听了损伤是长期暴露于高响度 噪声的直接后果之一。眼睛是继耳

14、朵之后的又一受害器官。45、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栋住宅中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具名,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改变社会 密度,即物质空间不变改变使用这一空间人数。改变空间密度,即使用空间的人数不变,改变物质空间大小。 对两种不同密度的操作所造成的情景变化会引起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映,显然,社会高密度比空间高密度 会引起更明显的不良反应。P112-11346、减少拥挤措施: P119-信息超载、行为约束、过多的人争夺过少的资源是产生拥挤干的更本原因。因此,解决拥挤问题 就需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在现实环境中,常常是多种原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常常 也需要多种办法协同作用。(1)、空

15、间分割、(2)、缓解交通拥挤。47、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煤烟、工业废气、餐馆与街头烧烤、室内污染。121-12248、个人空间的度量:P127个人空间就好像一个围绕者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腰以上部分为圆柱形,自腰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形 这气泡跟随人体的移动而移动。49、个人空间的功能:P130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着自我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的刺激。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50、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P131-132(1)、情绪;(2)、人格;内在人格者认为事件的因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而外在人格者则认为事件结果受外因的控制,自尊心强的人所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弱的人小。(3)、年龄;(4)、性别;(5)、环境因素。51、人类学家霍尔将人际距离概括为四种: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P13352、人际距离:P133个人距离0.451.20m,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