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72810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依托党建 构筑和谐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和谐的社区,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怎样抓好和谐社区建设,是秦都区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经过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创新、总结,秦都区走出了一条“依托党建抓服务,通过服务促和谐”的社区建设之路。一、加强组织建设,奠定和谐基础打铁先须自身硬。秦都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一直着力在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内炼”社区组织建设硬功,为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架构,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一是改进党组织设置。针对

2、居民区党支部与居委会关系不够顺的问题,秦都区在2001年结合全区街道设置调整,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理顺了区、街道和社区的三级党组织关系。二是创新社区党组织形式。秦都区突破传统的组织设置观念,先后在社区建立新的党组织形式楼栋党支部109个,使党员先进性进了楼栋,使无职党员在楼栋党支部的组织下找到了奉献社区、发挥先锋作用的舞台。三是灵活社区党组织管理。通过实行“三卡三定三管”制度分类管理社区党员。对社区党支部党员,注重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进行压担子锻炼;对辖区单位在职党员,采取单位和社区双重管理的办法,使在职党员有机会在8小时之外发挥其专业特长服务社区;对离退休党员,着重以为其提供“老有所为”发挥

3、余热的平台为出发点,进行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一库两册三卡四簿”管理制度,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线,建立流动党员博客,印制“秦都区流动党员服务卡”,确保社区各类党员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作用发挥好,有效地扩大了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建“服务型、落实型”的高素质高效率社区干部,确保党建工作效果。一是公开选拔社区干部。秦都区始终坚持从机关公开选拔综合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热爱社区工作的机关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任职,并推行社区之间干部交流、社区与干部双向选择、实行末位淘汰等措施,实现了社区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循环,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36.5岁,92%为大专

4、以上文化的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二是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在2008年社区换届工作中,秦都区对连续在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岗位上任职满8年的干部享受了正科待遇,社区委员的工资也由过去的人均300元提高到540元,并由财政统一发放,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社区干部队伍活力不强,社区干部待遇较低的问题。三是加强社区干部管理。通过健全社区干部工作目标承诺制,推行社区事务公开制,强化社区干部考核监督,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干部队伍工作热情,进而建立起了一支能够始终将和谐社区建设落实在行动上、展现在服务里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3、加强组织阵地建设,打造“设施标准化、服务正常化”的社区组

5、织活动场所,保障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秦都区按照“面积适用、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原则,采取“相关单位腾让、原有场所改建、依托项目新建”等形式,有效地解决社区组织活动场所问题。通过协调辖区单位和居民小区为22个社区建起了面积充足的文化活动广场,下拨党费为社区配备“两机一柜”等电教器材,连续两年在财政预算中列出专款50万元,专门为社区配备微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增强了社区服务居民群众的功能,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二、开展共驻共建,营造和谐氛围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组织建设,更离不开辖区单位与广大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为了发挥分布在社区中的不同行政体系、不同级别间党组织的资源

6、优势,秦都区创新形式,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党的建设联抓、服务群众联手、社区设施联建、共筑和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一共”活动,解决社区党建工作繁重,力量薄弱等实际问题。同时,经过探索、总结,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建联席会”、“社区论坛”、“社区议事会”等沟通议事平台,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协调社区中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关系,解决社区各类社会、民生问题,进而构建区域性社区大党建格局。1、党建联席会使辖区单位变“客人”为“主人”。秦都区针对辖区单位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地位、责任、任务不明确等问题,按照“共同需求,协商自愿”的原则,成立党建联席会,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和社区广大党

7、员为主体,辖区单位党组织为纽带的社区党建新格局,使辖区单位真正认识到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觉置身于社区党建的大格局之中,增强了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党的工作社会化,有效地实现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2、社区论坛使社区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为了解决社区复杂问题,提高社区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秦都区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成立“社区论坛”作为社区工作的交流平台,为社区干部和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搭起桥梁,从而建立起群策群力、协调解决社区热难点问题的议事机制,得到了广大居民的

8、支持和拥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西兰路街道的“社区论坛”经验还被拍摄成专题片我们的论坛在中组部社区党建刊发,全国发行。3、“党员议事会”使居民、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有了沟通平台。为了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秦都区经过多方调研后,在社区成立了以居民群众、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三方党员代表为主要成员的社区“党员议事会”,为解决三方矛盾和小区居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提供了沟通议事平台,推动了小区事务民主化。 三、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和谐活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更是激发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创新载体上,秦都区坚持贴近民心、贴近居民生活、贴近

9、社区实际问题,坚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着力从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创新活动载体。、组建便民服务站和志愿都服务队,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秦都区在31个社区都组建便民服务站,并设立各类便民服务网点125个,还印制大量的各类便民服务卡为居民发放。辖区渭阳西路街道七里铺社区成立的家政服务站,还与西兰路街道沈家社区、水厂路社区家政服务站实行“网络化”经营,安置下岗职工、为群众上门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在社区组建以辖区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为主要成员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零距离”的优质服务,拉近居民与社区的感情距离。、组建各类文化娱乐团队,大力增强社区

10、文化氛围。在社区成立舞蹈、太极拳、腰鼓、书画等文艺组织,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文化品位。辖区渭阳西路街道中华社区党总支结合实际,以社区老年大学为辐射中心,开展“以社区党建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活动,取得成效,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关爱空巢老人。在全区推广由渭阳西路街道富安路社区首创的,在社区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以楼栋支部为基础,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对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对老人姓名、年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所需服务等内容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按照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三无”

11、(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等,将老年人的需求分类,组织志愿者,多渠道、全方位地为老人开展按需上门服务。、组建治安巡查队,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在社区组建以社区党员为主的“小区治安巡查队”,与小区保安相互配合,解决社区治安问题,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的安全感。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现在的秦都区城市社区,无论是开展文化、体育、辅导讲座等活动,还是设立治安巡逻、民事调解、志愿服务等公益性岗位,社区驻地单位和居民都是当然的参与者,且其参与社区事务率越来越高,参与劲头也越来越大,和谐社区建设成果日益丰硕,也得到了上级认可。截止目前,秦都区先后有渭阳西路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吴家堡街道勤俭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西兰路街道建设路社区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渭阳西路街道中华社区、古渡街道珠泉社区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社区党建示范点”。(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 张启胜 杜相卫)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