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学期中2班音乐计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72805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上学期中2班音乐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年上学期中2班音乐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年上学期中2班音乐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上学期中2班音乐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上学期中2班音乐计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上学期中2班音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 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 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二、教学任务学会课本上的全部歌曲,通过 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学会如下读谱知识:弱起小节、速度记号、跨小节的切分音。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并逐渐学会辨别

2、三和弦的和谐是否。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的感染和鼓舞学生。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要介绍世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和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教学难点: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一、设计思想:(一)指导思想: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获得美和丰富的情 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

3、情感共鸣。本课音乐教学设计,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 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二)设计理念:本课音乐设计以音乐以体验、表现音乐为主线。采用互助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培养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学情分析:1、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四五个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的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2、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

4、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赏。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2、认真上课,课堂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们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4、积极大胆的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密切联系学

5、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五、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教材内容有: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歌唱,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 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律动: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跟老师示范,在技能训练上,注意培养 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魏溧泓 2015年3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