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727246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第一篇: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固树立“增产、经济、环保”施肥理念和耕地保护“量质并重、用养结合”理念,以实现“化肥零增长”行动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目标为统领,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逐步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农业节本提质增效生产、绿色健康发展。 202X年,我市各级耕管部门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方案,引导农民堆沤施用农家

2、肥,扩大商品有机肥施用面积,大力推进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全面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引导农民利用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尾菜、菌渣等农业有机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使用商品有机肥;引导有机肥生产企业推进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循环模式,走“种-养-菌-肥”一体化发展的循环农业之路,加快了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间、混、套种绿肥技术模式,通过种植绿肥翻压还田提升地力,以绿肥替代部分化肥,恢复耕地地力。今年,全市共推广畜禽粪便堆沤还田面积04.54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96;商品有机

3、肥使用量3万吨,使用面积1970万亩,占总播面积的48%;种植绿肥5.96万亩,耕地种草面积87万亩。同时,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奖补项目开始实施,为我市有机肥推广工作带来新契机。该项目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县区累计完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奖补面积30万亩,安排投资000万元。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市发改委批复,各县(区)实施方案也已由市农业局审核批复,有机肥的招标采购与施用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通过项目的典型带动与示范推广,集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技术模式,逐步扩大有机肥的使用面积,构建有机肥替代化肥长效机制,推进我市

4、农业绿色健康发展。 第二篇: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 发布时间:202X-72 信息来源:吴彦春 发展特色绿色农业是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短缺经济的结束,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工作的主题。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是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 发展特色绿色农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需要加快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现阶段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经从吃饱吃好逐步向营养化、多样化方面转化,并且呈现出以无毒、无残留、无公害为主要标志

5、,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能否使我们的产品更好地抢占国内外市场,推进特色绿色农业的深入发展是一个首要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的制定上,必须尽快与之相适应。202年全市粮食总产比上年减83%,而农业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分别增长了2.和0.9%,这除与市场价格波动因素有关外,产品质量不达标及缺少适销对路产品是极其重要的方面。 我市拥有世界上少有的蓝靛果生产基地之一,现已发展到0.万亩,加工产品已达6个品种,产品远销省内外;红小豆种植面积2.6万亩,不仅形成了豆沙系列产品,而且已与北京滕京公司签订了无公害生产基地1.5万亩,发展前景较好;白瓜籽种植面积已达4万多

6、亩,产加销链条基本形成;此外,有待开发的红松针叶及土特产品、山药材等。另外,我市农业资源开发相对较晚,自然植被丰富污染小,形成了雨、水及温、湿度较协调的小气候,旱、涝年份产量波幅不大;人均占有耕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多数耕地处于潜能释放最佳期,机械作业和先进技术推广面积呈逐步扩大之势,这些都为发展特色绿色农业提供了基础保障。 近几年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目前信息网络建设已初步形成,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在市场建设上,域内已稳定形成较具规模的农付产品交易市场10处,乡镇集市21处,特色绿色食品专柜处,占地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22X年货物吞吐量已达24.84万吨,域外已建立销售网点0

7、余处,并且近期已在北京设立了绿色特色食品配送中心,基本形成了产销衔接的经营格局。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上,不仅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而且在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逐步在向特色绿色规范化操作方向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以良种、良法指导生产和实践。同时,各地积极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对特色绿色生产经营,或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促进基地与龙头的不断壮大,或采取部门包扶帮扶等措施,积极加以引导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税务、工商等经济杠杆部门也都努力创造宽松环境,在政策拉动和扶持上已形成了各行各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共识。 (二) 认识的深化付诸于实践。经过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近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和

8、积极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种植结构实现了较大幅度调整。全市14.9万亩种植面积中,粮食作物调减到117.55万亩,占总面积的71%;经济作物扩大到7.35万亩,占29%,粮经比由上年的8:调至今年的1:29。在去年粮食总产比上年减产达2.5亿斤,亚麻等大宗经济作物受灾较重的情况下,由于经济作物特别是特色绿色作物面积增加,较高的效益不仅弥补了调粮的差额收入,而且基本消化了因灾减产的收入缺口,实现了有史以来种植业灾年减产农民基本不减收目标。 二是促进了养殖业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目前全市特种养殖场(户)已发展到170余家,养殖品种增加到30多个,产值占全市畜牧业产值比重已由上年的3增加到;以

9、食草动物和家庭笨养为标志的绿色养殖业发展也较为迅速,目前食草动物占全市畜牧业产值比已由上年的2%上升到33%。特色绿色养殖的不断发展,不但缓解了市场风险,而且保持了畜牧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势头。2X年全市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3%和8。渔业通过先进技术推广,设施改造及名特优品种引进,驯化养鱼、生态综合型养鱼、名特优养殖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三是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市已形成特色绿色基地面积3.8万亩,品种涉及蓝靛果、红小豆、白瓜籽、大豆等11类,初步统计基地带动农户约达2万余户。同时,基地的形成也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在特色绿色产品生产上,全市

10、较具规模并有一定拉动能力的域内域外龙头企业已达10余家,年生产产品约达6万余吨,产值和利税分别约达1.44亿元和0.25亿元,并且这些龙头企业已与基地或农户建立了较紧密的联结关系。诸如日本滕京公司已在红岚地区建立了无公害红小豆生产基地1.万亩,利益联结机制已延伸到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利地拉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 尽管我市在特色绿色农业发展上有了良好的起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品缺少绿色标识,包装档次不高,龙头企业生产能力低,基地缺乏规模,能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不断强化推进措施。 一是在总体思路上。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

11、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针,以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为主题,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市场需求、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扬长避短搞突破,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把已具突出优势的“两红(红辣椒、红小豆)一蓝(蓝靛果)一白(白瓜籽)一黑(向日葵)”的文章做大,主攻方向是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成为名符其实的立市品牌;把具有一定优势或发展潜力的“三黄(大豆、烤烟、亚麻)一绿(蔬菜)一白(水稻)一特(特种养殖)”做为覆盖和拉动整体发展的二级品牌。 二是在推进措施上。在基地扩展上抓园区、抓示范。根据现阶段家庭经营的实际,各级应各

12、类基地覆盖区域内,以村为单位抓好示范户,以典型直观效果现身说法拉动群体发展,易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园带动区的发展,以星罗棋布的园组成以区为标志的各类基地。把近几年各级干部的样板田和畜牧养殖带、规模大户进行规划,向以村建园进而形成区的方向推进;在龙头建设上抓品牌、抓中介、抓市场。以“两红一蓝一白一黑”为牵动,扶强扶壮中心河赤豆沙厂、勃利金元贸易公司、勃利蓝宝酒业公司、茄子河天利白瓜籽有限公司、勃利和财白瓜籽开发中心、小五站向日葵加工销售中心,强化勃利烟叶复烤厂、亚麻厂和市供销社、粮食局与基地的利益联结,继续发挥这些龙头的牵动作用。蔬菜首先要把“红旗”和“万宝”两个品牌叫响,进而以区(县)为单

13、位规范、扶持现有协会性的中介组织,力争提高域外销售份额抢占市场,拉动种植面积扩展。对特种养殖大户除各级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外,业务部门要在技术指导、防疫疾病、科学饲养等方面重点帮助。要切实抓好中介组织建设,除充分发挥供销、粮食及乡镇农付产品经销公司作用外,通过政策扶持,把民间经纪人更好地组织起来;在流通上抓信息、抓订单。尽快使农业经济信息网络建设进入实质性运作,区(县)由市级配套,乡(镇)由区(县)配套,微机联网到乡(镇)、信息员覆盖村屯。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各级干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经纪人和农民千军万马抓订单的局面;在科技推广上抓良种良法。重点解决大豆品质退化、水稻品种过杂、专用玉米面积

14、小的问题。经济作物主要是把握优质品种关的问题,畜牧业主要解决猪二元杂交向三元杂交过渡,扩大牛冻配覆盖的问题。良法以玉米座水种、大豆精点、水稻中棚育秧和加大机械作业面积为重点,加大推广力度;在基础建设上抓生态、抓农肥。把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任务规划好,落实责任制,保证目标完成;在农付产品加工业上抓提升。要据基地发展和市场需求,努力提高特色绿色产品加工比重。在搞好初级加工的同时,逐步向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方向转化,诸如白瓜籽、红小豆、山野菜等,对确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绿色产品加工企业,要采取部门包扶帮扶等方式,通过建立奖惩分明的责任机制,切实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

15、在调动农民积极性上抓政策落实。要抓好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在内部负担上,要切实把人均收入搞实,确保农民负担绝对额一定三年不变政策得以有效落实;在外部负担上,要通过开展经常性地检查,严格控制“三乱”现象的发展。要继续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处理好潜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把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余粮政策及其它鼓励农业生产发展的地方性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第三篇: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 宁陕县素有”安康的北大门,西安的后花园”之称。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经济穷县,是宁陕的基本县情。全县总面积678平方公里,是安康市面积最大的一个县,辖2

16、个建制镇,98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221户385人,农业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5%。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针对宁陕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宁陕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宁陕农业生产总值逐年稳步提高。财政支农投入进一步加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设施农作物面积,依托”一村一品”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9万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6.6%。,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向着规模特色效益化迈进。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成效,农民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