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第一课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727090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草原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草原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草原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草原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草原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草原第一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边镇学区学校发展共同体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课题1 草原所属单元第一单元本课总共 2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李蕾审核组成员 审核领导 分享学校分享人学习目标: 1.读写、理解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学习重点: 读写、理解本课生字词。学习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学习策略: 扎实预习,积极交流,阅读梳理概括。教 学 流 程教学调整【温故知新】检测旧知 1.看拼音写词语 gu l xun rn y hu l mo xi s tin y ( )( ) ( ) ( ) ( ) ( ) j sh shui jio m t jn

2、pio di w ( ) ( ) ( ) (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 )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 )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 ) 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 ) 3.查找相关资料,说说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为感知课文扫清障碍。)【导学释疑】顺学而导 导:(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策略、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3、。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学习策略:扎实预习,积极交流,阅读梳理概括。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温馨提示:分步来学习 1.初读课文,摘出预习中难写难记的字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以问题统领全课,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分步学习的方法导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把手和方法,让学生从字、词、句、段等细节来统领全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学:认真看,仔细想,我自学,我快乐!自主学习完成以上问题(不懂得问题特别标注)研:轻轻说,仔细听,我研讨,我进步!合作探究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

4、所得 (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由组长主持、组织重点交流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所得、学习的困惑。)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和同学讨论交流,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方法或感受,让知识更明晰,思想交流更多元。) 展、练:大胆说,勇敢辩,我展示,我自信! 集体交流以字、词、句、段为突破,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初步受到美的感染。 (大胆展示,积极补充,勇敢质疑,鼓励创新) 预设环节一:交流对难写字词的学习、理解以及初读课文情况。 预设环节二:梳理文章思路,感知大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课堂的重点,是突破主题的抓手,以展练的形式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老师在学生理解不了或理解不到位的

5、地方及时的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展示、倾听、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重点要保证学生总结、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巩固提升】-感知情趣 有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以朗读背诵的形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检测反馈】总结这篇文章按照 顺序,通过作者记述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 ,先描写了 景色,再描写 场面,最后描写了 情形,赞美了草原 ,歌颂了 。 (设计意图:以检测的形式总结全文,让学生回归整体。)【拓展延伸】作业(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完成)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 ) 迂回的( ) 静寂的( ) ( )的空气 ( )的绿毯 ( )的歌声 2.读句子,用横线划出每个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1)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2)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3)看到美丽的草原,我既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读课文,我想到了下列成语:(至少三个)。A.含“草”字的成语:B形容草原绿的成语:C形容草原大的成语:D形容热闹场面的成语4.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设计意图 :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并将作业设计为层次性,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选择到自己合适的、乐意的、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板书设计: 1 草原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景美 人美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