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溪镇河塌村村庄规划说明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72708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溪镇河塌村村庄规划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零溪镇河塌村村庄规划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零溪镇河塌村村庄规划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零溪镇河塌村村庄规划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零溪镇河塌村村庄规划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零溪镇河塌村村庄规划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溪镇河塌村村庄规划说明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前言一、规划背景 1.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主要面临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需求多元化等问题。构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来形成了持续近三四十年城乡对立二元分割的局面,这种局面使得三农问题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

2、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务之急。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3.区域发展村庄规划作为一个地区规划,离不开大的区域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WTO的加入,使社会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区域的竞争。慈利县处XX西北部,隶属于XX市,紧邻武陵源景区,自古以来就是湘西门户。国家中部崛起、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XX东线旅游开发等国家和地方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使慈利县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中部崛

3、起中国再添经济增长极,国务院通过中部崛起规划。20XX9月23日,温家宝主持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泛珠三角是指由XX、XX、XX、广西、XX、XX、XX、XX、XX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形成的超级经济圈。XX省与泛珠三角中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大珠三角地区,梯度优越明显,产业互补性更强。XX东线旅游开发XX旅游景区分布呈一心两线的格局,即以武陵源为核心,向慈利县延伸为东线,向桑植县延伸为西线。东线毗邻核心景区武陵源,这里不仅具

4、有与武陵源一样精美绝伦的自然风光,还有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东线旅游已开放景区7个,分别是:国家4A级景区万福温泉度假中心、国家4A级景区江垭温泉度假村、国家4A景区龙王洞景区、中国著名历史道教圣地五雷山景区、XX大峡谷风景区、XX乡村旅游文化村、溇江漂流风景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慈利县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章 现状概述一、镇域情况零溪镇毗邻慈利县县城,东与桃源县境接壤,是由XX市进入XX市的第一道门户。镇内交通方便,省道S306线贯穿全境,常张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并与县道慈高路交汇,形成了纵横交织的陆路网络。全镇总面积103.5平方公里,耕

5、地2.5万亩,辖墨园1个居委会,大庄、燕子桥、楠木、汪家桥、拣花、岩溪、高峰、河塌、象鼻、两岔、星旗、金陵、岩桥、二斗岗、黄莲、百寿16个行政村,295个村民小组,人口2.7万人。零溪镇奇峰逶迤,秀水连绵,素有南武当之称的五雷名山与七仙山、星子山遥相辉映。深郁的道教文化造就了淳朴的风土人情,迷人的山川美景显现了人杰地灵。二、村庄基本情况河塌村位于零溪镇东南部,东邻象鼻嘴村,南抵二坊坪乡,西接墨园居委会,北连高峰村。交通便捷,S306贯穿村境。距镇中心约2公里,距县城约15公里。河塌村村域总面积为2.91平方公里,共有6个村民小组,至20XX,全村总户数为204户,总人口为674人;20XX底,

6、全村总产值大约为400万元,农业产值120万元,其他产值280万元,村级总收入220万元,人均收入大约3200元。表一:现状用地计算表一序号用地性质面积公顷比例%1村庄总面积343.191002建设用地面积16.294.453村庄非建设用地326.9095.55其中水域4.501.32耕地48.8214.27园地42.5612.44林地231.0267.52表二:现状用地计算表二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面积比例人均用地平方米/人1居住建筑用地R11.9273.17176.85其中居民住宅用地R111.9273.17176.85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0.213.123.12其中村务管理设施用地C10.

7、213.123.123道路交通用地S4.1625.5461.72其中道路用地S14.1625.5461.724总计16.29241.69241.69三、村庄建设情况1.住宅建设情况河塌村村民的居住布局基本上是以组为单位组织的,整体上分布较集中,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现状居民点分布主要是沿村庄现有村、组级道路分布,另有部分居民户以自然村落的形式,零星分布于村庄的丘陵山地之中。河塌村54%的村民住房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41%为砖木结构,5%为其他结构。人均住房面积大于25平方米的户数占总户数55%。砖混结构的民居建筑相对较好,一般为二到三层楼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但建筑技术还比较欠缺,有的建

8、筑结构不合理。表三:村民居住质量现状情况序号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标准户数居民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1住房面积人均住房面积25平米95人均住房面积25平米195952住房结构砖混结构19595砖木结构84其他113饮用水状况自来水井水2412其他卫生水18088河塘湖等非卫生水004清洁能源沼气、燃气和电10049煤炭00柴草及其他104515卫生厕所水冲式2412旱 厕180886室外道路状况水泥或柏油路20098泥土路422.公共设施情况1教育设施村内无学校,与象鼻嘴村合办一所学校,位于象鼻嘴村。2防疫保健设施无医疗设施。3村务管理设施村部位于龙河,连接S306,交通方便。表四:村公共建筑一览表序

9、号项目名称所属单位层数结构类型建筑面积m2占地面积m21村部河塌村2砖混4008002商店私人1砖混40403.基础设施情况1道路交通设施S606贯穿村境,村道5.2公里,硬化100%。村内无集中停车设施。村内硬化道路较少,大部分道路还是砂石路。表五:现状道路一览表类别起讫点走向长度千米路面宽度米备注村道竹叶坪康家堉东-西5.23.5水泥路面村道河塌双龙南-北1.23.5水泥路面表六:现状道路一览表起点途径终点趟次两岔溪河塌村慈利火车站20分钟/趟2电力设施全村电源来自慈利大坝10KV变电站,全村共有1台变压器,位于村部附近。表七:现状变压器一览表名称位置变压器负荷KVA服务范围河塌60全村3

10、水利设施河塌村沿村道有一条硬化水泥沟渠,由东向西贯穿全村。目前河塌村有山塘约为20处,近几年有干旱情况。村内供水方式主要是自来水供应及其他卫生水。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山塘以及零溪河供水,无电排。表八:河塌村现有水利设施一览表序号组名名称水面面积亩库容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亩1李子堉塘11152于家边塘21.5203堰堉塘22204电信设施河塌村目前普及率达到50%以上,固定机180多台。移动手机普及率较高,大约300多名村民拥有手机。电视覆盖率达到了100%, 全村有线电视入户数达180户。5环卫设施村内目前无公厕,垃圾多为自行处理,环卫设施整体水平较差。居民卫生状况较差,只有12%的居民家里是水冲式厕

11、所。第三章 规划依据、目标和原则一、规划依据120XX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中华人民XX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XX国土地管理法1998.84中华人民XX国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XX省村庄和集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试行7XX省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导则试行稿8XX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导则试行稿9慈利县村庄布局规划10慈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慈利统计年鉴12水法、水利法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二、规划期限近期:2009-20XX;远期:2013-2020年。三、 规划原则1.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际建设可行性

12、相结合的原则。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力求实效,以点带面,逐步推开。2.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要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自己做主,从而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自信、决心和主动性。 3. 坚持布局紧凑,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在进行村庄规划时,既要满足实用要求,又互不干扰,功能明确;既考虑建筑密度、房屋间距、道路宽度的要求,又不盲目扩大建设用地。4.坚持生态优先、耕地保护优先的原则。贯彻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四节方针,保持社会、资源、经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5.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要结合本村地形地貌和原有建筑的实际,保护和改善生

13、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尽量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庄景观风貌。6.坚持功能布局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合理、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原则。7.坚持整体发展与重点建设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使建设的标准与进度和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四、规划目标以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建设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发展的新型村庄,注重四化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建设,逐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以高效优质水稻种植为主,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依靠村内现有自然资源和劳动

14、力资源,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逐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带动蔬菜等种植业的长效发展,达到村民全面增收的目标;远期发展,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村民富裕的目标,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增长。2.社会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率达到100%,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污水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不断完善村庄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事业的不断提高。3.文化发展目标:保障提供基础教育设施,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环境发展目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立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村庄,达到村庄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四章 村庄性质与规模一、村庄性质河塌村整体地势中间低,南北高,中部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