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725969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迟雅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高一第一学期许多尖子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有一个下降的过程。这些尖子生有的能很快地调整自己,一个星期最迟一年内能赶上来,但也有的在焦躁和彷徨中迷失了自己,等醒悟过来时,高中也将结束了。2001年9月,辽阳三中共招收新生796名,把中考成绩较好的前100名分成了两个实验班,进行课改教学。在2001年9月2002年6月期间,我们对这100名中学习成绩下降明显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这100名学生中,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有23名,其中因不适应高中学习和管理特点而成绩下降者约占48%;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下降者约占65%;因没考上重点高中

2、产生自卑心理而成绩下降者约占9%;因偏科而成绩下降者约占13%;因迷恋网吧,打游戏,而成绩下降者约22%。经过仔细观察,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没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些学生还在回忆初中生活或体味成功的喜悦,没有很快融入新集体,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他们在初中,尤其是高三时,已经把学习的弓拉得很满,现在有一种疲倦的感觉,他们正在愣神,思想松懈。等到其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才意识到自己落后了,需要赶紧努力。可是,要把成绩赶上去,还需要一段时间。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

3、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因此,往往表现为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二是学习方式不适应。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被动学习,而高中学生则需要主动学习,需要自主学习。许多初中生,没有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没有学会自主式学习。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就拿数学来说吧,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

4、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因此,一时间还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思维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高中生和初中生不一样,教科书内容转向了,而学生还没有一下子转过来。就拿数学来说吧,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特点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

5、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导致成绩滑坡。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

6、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因而导致成绩下降。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课程与初中相比,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三是心理上、感觉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原来的尖子,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就向参加运动会一样,在省里第一,到国家可能没有取上名次,到世界就更别提了。因此,某些学生成绩的相对下降,也是情理

7、之中的事。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难度系数不一样了,在小学可以得双百,在初中得双百就难了,到高中就更难。从初中到高中,环境变化也导致个别学生不适应。有些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尤其是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能力还不够强,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能力较差,到了新的环境,经常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焦虑,造成精力流失,这些学生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一点点挫折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二、个案剖析及相应措施学生甲:2001年6月考高中成绩(以后称入学成绩)为班级20名;2001年11月期中考试成绩(以后称期中成绩)为班级44名;2002年1月期末考试成绩为班级46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1.

8、由于没考上重点高中,产生对自己放弃的念头; 2.对高中学习缺少信心和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不足;3.心事重,注意力不集中。采取的主要措施:1.通过谈心,做其思想工作,给其讲我校近几年的高考情况,让他懂得只要用心学习,在普通高中一样可以考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树立学习信心;2.上课经常提问,防止其注意力分散,并通过及时表扬增强其学习兴趣;3.在其周围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对其进行正面熏陶。学生乙:入学成绩为班级23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9名;期末成绩为班级39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1.学习易情绪化,靠兴趣学习,不爱背,理科成绩好,文科成绩差,偏科现象严重;2.眼高手低,不爱动笔,知识学得不扎实;3

9、.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效率低。采取的主要措施:1.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经常找其谈话,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止情绪波动;2.经常检查其学习情况,帮其改掉眼高手低,不爱动笔的坏笔病;3.在其周围安排文科学习好的同学,对其进行学习熏陶。学生丙:入学成绩为班级29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1名;期末成绩为班级44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1.初中知识量少,靠死记硬背还可以,高中知识量大,灵活性强,不能适应;2.初中老师看得严,高中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表现出自制力差的弱点;3.缺乏探索精神和自学精神,对政史地等小科不重视。 采取的主要措施:1.关心她并找其谈话,注意其内心世界的感受;2.考试之前先出题考她,找出不足

10、,提高其学习的目的性;3.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主动探索精神。学生丁:入学成绩为班级25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2名;期末成绩为班级48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1.初中课程简单,反复做同样题的时候多,而高中知识容量大,题量多,不适应;2.学习方法不好,不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点;3.学习惰性大,靠死记硬背,不爱动脑思考。采取的主要措施:1.让其经常做一些基本练习题,改变其惰性;2.纠正其学习方法,帮助并检查其归纳和总结;3.上课经常让其到黑板做题,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学生戊:入学成绩为班级33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3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1.初中语文外语基础差,到高中学习吃力;2.高中

11、科目多,内容多,学习感到无从下手,学习缺少目的性和自信心。采取的主要措施:1.考试之后帮助和督促其进行试卷分析和总结;2.对外语和语文定时间、定内容、定任务,消灭薄弱科目。3.关心其情绪变化,经常沟通思想。学生己:入学成绩为班级26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3名;期末成绩为班级42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1.高中快节奏,知识量大,不适应;2.学习方法不好,性子慢,学习常出现欠债现象。采取的主要措施:1.指导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其学习刻苦精神,经常检查督促使其不再出现欠债现象;2.经常出些练习题让其限时做出,提高其学习效率;3.经常找其谈心,帮其树立学习信心。学生庚:入学成绩为班级38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

12、6名;期末成绩为班级7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1.刚上高中学习方法没及时调整好;2.心事多考上重点高中有自悲感;3.学习不用功缺少钻研精神。采取的主要措施:1.帮其调整学习方法,给其讲我校往年高考情况树立其学习信心;2.根据该生爱好文学的特点从文科入手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3.每周与其沟通思想及时批评和表扬。学生辛:入学成绩为班级14名;期中成绩为班级36名期末成绩为班级34名。主要原因及其表现:1.贪玩,有时上网吧打游戏;2.学习懒惰,不动笔,光看不写不做;3.性子慢,学习效率低。采取的主要措施:1.经常检查其作业和练习情况,督促其学习克服懒惰的笔病;2.经常对其进行限时作业训练,提高学习效率;3.经常与其谈心讲明上网吧的危害,并经常与家长沟通,防止其瞒着双方到网吧去。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有的很快奏效,有的效果近期还不明显。我们还在不断改进措施,力争使其效果更好。希望我们的做法能对同行和学生家长们的工作有一点参考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