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难问题简析 毕业开题报告新建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72033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园难问题简析 毕业开题报告新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入园难问题简析 毕业开题报告新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入园难问题简析 毕业开题报告新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入园难问题简析 毕业开题报告新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入园难问题简析 毕业开题报告新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入园难问题简析 毕业开题报告新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园难问题简析 毕业开题报告新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名刘宇萱学号2007146047所在专业学前教育学论文(设计)题目美日两国经验对化解我国“入园难”问题的启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诺贝 尔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计量经济学院赫克曼等学者前几年发表的一项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表明: 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佳投资时期是学前教育阶段,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也以学前教育阶段为最高。然而在我国,“入园难”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近 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和学前一年的毛入园率分别只有50.9%和74%。从目前来看

2、,由于政府对 学前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缺位,再加上收生育新高峰,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的影响,出 现了“公办园难,民办园贵,黑户园乱”的现象,入园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央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各级政府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对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定为战略目标,对社会的公平、和谐,具有 重要意义。与我国相比,美日两国幼儿园产生早,发展时间长,政府的管理、监督和扶持政策也相对完善, 因此对我国解决入园难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

3、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并列出L0篇以上所查阅的国内外参 考文献,要求3000字以上):研究现状:入园难问题的实质可提供的学前教育资源与幼儿园入园需求之间的矛盾,有绝对缺乏和相对缺乏 两种表现。“绝对缺乏”是指能提供的学前教育的绝对数量不能满足适龄幼儿幼儿的入园需求,表现 为无幼儿园可上。这种现象在一些地区的确存在,而且较为严重。在另一些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相对 丰富,绝对缺乏往往出现在特定的年份。“相对缺乏”是指适宜于幼儿及家长需求的特定水准的教育 资源的短缺一一不是没有幼儿园可上而是没有合适的幼儿园可上。近年来,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分别只有50.9%和74%。“

4、入园难”问题具体 表现为: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对学前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有的地方政府规定,民办幼儿园可在民政、教 育、地方政府办公室多个部门分散登记注册,教育部门专管幼儿园教学,卫生保健则由卫生部门负责。 如有的地方政府虽然明确规定教育部门主管幼儿园的审批与业务,但在教育部门内部,社会力量办学 办公室负责幼儿园的审批业务,基础教育科室只能分管教学,学前教育行政批管不统一。二、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不规范目前,我国民办学前教育市场存在较多问题。如收费制度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保教质量参差 不齐,安全事故频发;产权不清,国内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等。三、我国幼儿园供给与入

5、学需求矛盾尖锐我国拥有1.5亿06岁儿童,其数量占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而我国学前教育总投入占GDP得比 重极低。在这种情况下,公办幼儿园活力不足,民办幼儿园管理与监督不到位,使得学前教育市场很 容易出现混乱无序、违规违纪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一大批企事业单位、机关幼儿园被关闭或转 制,在这个过程之中,全国企事业、机关幼儿园从2000年的1.6万所减少到2007年的5000所,减少 了 70%,原有的福利幼儿园大量消失。幼儿教育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收费“贵 族化”等问题。由于供需失衡,各地公办幼儿园很“吃香”,但受招生数量限制,很多家长需托门

6、路、 找关系、拼背景。许多没有背景的家长,只好交费提前把孩子送到公办园的亲子班去“占坑”,为的 是以后能获得入园机会。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发展,一些城市正在向特大型城市发展,这一进程带来大量进城务工子女涌进 城市,导致这些这些地区幼儿园数量不能满足适龄儿童急剧增长的需求。与我国相比,美日两国的幼儿园产生早,发展时间长,政府的管理、监督、扶持政策也相对完善C 借鉴两国发展私立幼儿园的政策,有助于我国摆正私立幼儿园的位置,突破私立幼儿园发展的瓶颈, 促进我国入园难问题的解决。一、立法保障为了达成“所有幼儿都能进入幼儿园”的国家教育目标,美国政府在大力扶持公立幼儿园的同时, 通过立法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另一

7、支重要力量一一私立幼儿园的地位,积极鼓励私立幼儿园的开办。如 1990年的儿童早期教育法和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以及1994年成为正式法律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这些法律、法令把私立幼儿园纳入了国 家的教育管理体制,给予私立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同等的法律地位,并对私立幼儿园相关扶持政策做 了详细的规定。作为规范和鼓励私立幼儿园提升质量的手段,1984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颁布了一个高质 量学前教育机构的统一认证标准(1991年修订)。该认证标准规定不论公立与私立,只要通过质量 认证的幼儿园就能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在美国,质量较好的私立幼儿园一般都通过了认证。据统计,1993年日本的

8、私立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58.2%,在园幼儿数占入园幼儿总数的79.9%, 这些数据说明日本的私立幼儿园承担了主要的幼儿教育任务。因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通过教育立法 保护私立幼儿园的利益,扶持私立幼儿园的发展。日本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受到私立学校法(1949 年)、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法(1975年)、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1975年)等较为完整的特定教育 法律法规体系的保护。这些法规对私立幼儿园的地位、性质及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详尽的要求。与此 同时,这些法规也对政府应给予私立幼儿园的支持内容进行了界定。日本政府还严格以法律为依据,对私立幼儿园实施科学的管理。日本在1956年颁布了具有法律效 力的幼儿园

9、设置标准,之后又根据经济发况多次进行修订。该标准对公立、私立幼儿园的设 置提出了统一的级别评定标准,对在公立园和私立园之间资源的公平分配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日美对私立幼儿园的地位不同,我国对私立幼儿园的定位是“公立学前教育的必要补充”。这 一定位从本质上拉开了公立园与私立园的距离,使得私立幼儿园沦为“二等公民”。受这种认识的影 响,在我国的绝大多数省区,私立幼儿园都无法获得与公立园同等的待遇。在立法保障方面,我国目前学前教育方面的立法基本属于空白,更没有专门针对私立学前教育的 法律。我国对私立幼儿园有一定涉及的法规只有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及2004 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

10、法实施条例。条例只具有法规性,而没有提到立法 的高度上来,一些概念界定不准确,不能明确办学主体的责任,也无法保障私立幼儿园的权利。如条 例规定: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对不同性质、类型、层次的私立幼儿园使用同。要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问题,必须要有法律保障。一些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法制化管理十 分重视,近几十年来相继出台了学前教育法和相应的法规,从法律层面上保证了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 展,其做法和经验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二、资金扶持在美国,私立教育机构往往是高质量教育的代表,私立幼儿园也是如此。但是,与公立幼儿园相 比,私立幼儿园收费昂贵,很多中低收入家庭难以负担。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推动下,为了公平分

11、配 教育资源,美国开始对私立幼儿园提供经费资助。如美国联邦政府或者州政府一般会给予私立幼儿园 一定额度的经费资助或者税收方面的优惠。这样做,既减轻了家长送幼儿就读私立幼儿园的费用负担, 使收入较低的家庭也能享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同时也保障了私立幼儿园的经济利益0 1988年、1990 年美国国会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增添了提供幼儿入托补贴的条款。在20世纪50、60年代之前, 日本国立、公立幼儿园经费以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主,公立幼儿园家长负担的金额为8%。私 立幼儿园一般只能得到国家极少的财政补助,私立幼儿园家长负担的金额为70%,家长的负担较重。 70年代初期,日本文部省为推动私立幼儿

12、园发展,根据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法、私立学校振兴法 和私立学校资助法,提出给予私立幼儿园以财政补助,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私立幼儿园的补助经费 由1960年的0.8%,增加到1978年的14.8%。随后,政府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通过国家补助减免其 进入私立幼儿园的入院费、保育费和一定额度的入园奖励费。1991年,日本文部省又策划制定了战后 第三次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国家划拨专款,提供新建或改建幼儿园设施之用。日本政府还将入园奖励 费扩大到3岁幼儿,并针对低收入家庭规定了幼儿园学杂费减免标准。此外,日本政府也与美国一样 以减免税收的措施对私立幼儿园实施间接经费支持。与美日相同,我国多数公立幼儿园具有社会福利

13、性质,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主。但与 美日不同的是,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很少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它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长缴纳的 学费。由于收费较高,生源流动性大,资金短缺往往成为限制幼儿园发展的瓶颈。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为0.0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巴 西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世界各国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平均水平大约为3.8%, 而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总经费的1.2%1.3%之间徘徊,还有十多个省份的幼教经费仅占1%o 在以往各级各类规划中,很少涉及学前教育,从财政投入报告到教育部及各省的财政报表中,也很少 出现学前教育投入的

14、相关数字,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包括危房改造工程都没有将幼儿园纳入其中。缺乏对幼儿园的资金扶持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经济实力有限,一方面也因为政府对幼儿园的职责不 明确。政府该管的不管,该问的不问,管理存在严重缺位。在本世纪初进行的学前教育体制改革中, 由于事业单位缩编、国有企业改制,原来由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托儿所被当做“包袱”甩 了出来,有的被转给了其他机构,有的被社会力量收购,有的干脆关门停办。在保教、管理、收费等 方面,学前教育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管理,一些幼儿园的办园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办园质量难以令 人满意。可喜的是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省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给

15、予其 经费支持的办法。宁波镇海区尝试推行了教育券制度。规定每个到中心幼儿园入托的幼儿享有每学期 300元的教育券,中心幼儿园不仅有公办幼儿园,而且有私立幼儿园。教育券由区政府财政拨款。浙 江省的其他城市,如杭州下城区、上城区、西湖区也进行了教育券的尝试发行,下城区、西湖区的教 育券发行主要针对低保贫困家庭。教育券制度的推行使私立幼儿园也能获得国家的财政资助,十分有 利于私立幼儿园的发展。鉴于我国的国情,大面积展开对幼儿园的财政补贴是不现实的。但是,政府可借鉴美日经验,采 取减免税收等政策间接给予经费支持,缓解私立幼儿园的经费压力。三、特色彰显美日的私立幼儿园多是自负盈亏,市场竞争压力比较大。而

16、私立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竞争的主要 砝码就是高质量的教育及办园的灵活性。鉴于私立园的这一特点,美国各州政府给予私立幼儿园高度的自治权,很少对其实施行政干预。 大多数私立幼儿园具有自主的课程选择权。政府的宽松态度使得一些久负盛名的学前课程模式,如创 造性课程、蒙台梭利教育法能够在私立幼儿园中“安家落户”,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依托先进的教 育理念,私立幼儿园彰显了教育特色,取得了高质量的教学,也吸引了更多的生源。日本政府对私立幼儿园的政策也比较宽松,私立幼儿园可以根据市场自行确立、调整办园特色, 赢取生源。如为了应对低出生率造成的生源减少,很多私立幼儿园开始积极吸纳3岁以前婴幼儿,开 设“2岁儿童教室”,同时延长幼儿在园时间,甚至提供24小时保育服务,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 私立幼儿园拓宽了发展空间。为了在激烈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