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719246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教师理论学习材料基础教育理论: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2.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仁”与“礼”;“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孟子:“性善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性恶论”;学习过程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行动”学记的教育思想:(中国第一部教育专著)“教学相长”“尊师重教”“启发诱导”3.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起源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4.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核心为:校园精神文化)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6.环境包括

2、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学中的环境指“社会环境”。7.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8.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10.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三大任务:培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大要义:面向全体、

3、全面提高、主动发展。)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2.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13.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14.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实践知识。15.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教学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1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17.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8.我国新型

4、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19.课程类型:从课程内容固有属性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划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从对学生学习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从课程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20.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21.新课程改革为何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个“最低标准”,是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22.课程标准的功能: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

5、评价课程的基础。23.新课程倡导的教材观: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24.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5.什么是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选用的课程。2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

6、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28. 关于课程结构: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

7、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30.教学过程: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3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32.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33.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34.教师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35.教师备课要求:一是做好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二是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或学期)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3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上好课的

9、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发挥学生主体性(最根本要求)36.基础教育的特征:全民性、基础性、未来性。37.什么是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基本特征:国家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38.最基本的教学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知识、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39.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便于检测;教学效果好;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的设计好;教学方法

10、多样,有实效;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40.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总要求: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41.德育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等;班主任工作。42.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43.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44.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是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45.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籍、档案管理。46.建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47.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智能被划分为 8种:语言智能;

12、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4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要求:(爱与责任是其核心和灵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49.教案的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50.课堂对话: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语文课程标准:1.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课程基本

13、理念: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实践。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5.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6.九年课外

14、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第三学段100万字)7.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9.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1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

15、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2.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13.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4.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16.识字的评价,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17.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18.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