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运用心理学最全名词解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7172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运用心理学最全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运用心理学最全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运用心理学最全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运用心理学最全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运用心理学最全名词解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科学家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3. 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4. 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5. 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6. 反射: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7.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或神经机构8.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都具有不学而能,生出来就会的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主要有食物反射,

2、防御反射,性反射。9.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包括有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10.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刺激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人和动物都具备,如“望梅止渴”)11.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人独有,如“谈虎色变”)12. 感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也是个体最简单嘴初级的心理活动,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3. 联觉:一种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而兼有另一种感受的心理现象14. 知觉:是人脑贵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15. 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

3、产生的刺激的主观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16. 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总是由一定刺激引起,但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让人感觉到17. 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18.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9. 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0.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21.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

4、选择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和组织性)22. 无意注意:即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23. 有意注意:即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24. 有意后注意:即有预定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2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人的理性认识过程,它可以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6. 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27. 演绎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28. 归纳推理: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29.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方式

5、,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30. 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认知性操作31.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过程32. 表象:是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留下的形象33. 不随意想象:又叫无意想象,是在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34. 有意想象:又叫无意想象,是自觉提出想象任务,根据自己的意向,有目的、有意识的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35. 再造想象:是依照词语描述和图表示意,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36. 创造想象:是在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独立产生新形象的过程37. 幻想:是指同未来与现实生活相联

6、系的想象38. 理想:是与现实为依据,经过努力能实现的想象39. 空想:是完全脱离现实,不可能实现的想象、40. 情绪和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态度与体验41. 快乐:因为需要,目标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42. 悲哀:因为所热爱事物的失去或愿望幻灭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43.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44. 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45.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46. 心境: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47.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48

7、. 应激: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心里素质)49. 应对:是指个体为了对付应激而采取的各种相应的认识和行为活动,是重要的心理应激因素50.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51.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52. 诱因:指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53. 内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54. 外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55. 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为需要的动机。56. 成长动机: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5

8、7. 双趋式冲突: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但有不能同时实现的目的,所产生的心理矛盾58. 双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遇到两个威胁,而都想避开情境但又不能全避开时的心理矛盾59. 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时,既想要又怕要得心理矛盾60. 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包括心理活动的动力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组成的有层次性的,动力性的整体结构61. 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62. 兴趣:是人的认识与活动需要倾向的情绪性表现63.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等64.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9、65. 能力:是完成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66. 智力: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67.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68. 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69. 才能:多种能力在质方面的完备结合70. 天才:多方面才能的高度发展71. 智商:智力商数,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72. 比率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比率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73. 离差智商: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离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MX)/S74.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

10、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75. 认知方式: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76. 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77.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78.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79.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80. 压

11、力:也叫应激,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81.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82. 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83.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常见的由压抑、抑制、否认、转移、退行、投射、补偿、合理化、反向、文饰等。84. 关键期(关键年龄):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