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学生偏科案例分析(DOC 12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16349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矫正学生偏科案例分析(DOC 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矫正学生偏科案例分析(DOC 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矫正学生偏科案例分析(DOC 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矫正学生偏科案例分析(DOC 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矫正学生偏科案例分析(DOC 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矫正学生偏科案例分析(DOC 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矫正学生偏科案例分析(DOC 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矫正学生偏科案例分析一、案例简介:初一学生,李某,女,有偏科现象。较喜欢数学,对语文、英语兴趣差些。学习成绩一般,学习主动性不够好,满足于完成作业。业余时间兴趣广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基础不扎实,做题特别是考试,因为粗心而做错的情况较多。二、案例归因及矫正策略学习偏科,应该是指孩子偏重某门功课的学习,且取得好的成绩。但实际上的学习偏科,往往指孩子忽视或不学哪门学科,从而导致这门学科的成绩落后。这里仅对这种情况以及初中或初中以上的孩子情况进行分析。(一)孩子不喜欢哪个老师,就不学哪门学科,从而导致偏科。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孩子不喜欢某科老师,有两种可能: 1、老师自身的问题。(1)老师自身素质问题

2、。 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孩子,训斥、讽刺、挖苦、侮辱、甚至体罚孩子,使孩子对老师有成见。如孩子对一个问题总不能理解,有的老师就说:“这么笨,还配学习,不如提早跟你妈摆地摊去”“你是猪脑子呀!这么讲你都不会”。类似这样的教师语言,在我们的校园当中时有发生,有人把教师的这类语言称作是对学生的语言暴力或称软暴力。如果孩子遇上了实施这种软暴力的老师,他当然不喜欢这个老师,不愿意学习这一学科了。孩子受到软暴力,还会产生恐惧感,而人在恐惧的时候,智商往往会下降,这也是导致孩子这科成绩下降的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不是孩子的错,而是老师的素质问题,家长个人是无力扭转的。因此,如果老师的问题还

3、不是很严重,家长可尝试着做孩子的工作,激励孩子发愤读书;引导孩子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养成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学习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实在不行,可以考虑给孩子换个学习环境。如果老师的问题很严重,家长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寻求外力帮助。这也是您为优化教育环境出力的表现,不必有后顾之忧。 (2)老师工作失误 老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无意识地伤害了孩子,导致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比如老师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冤枉错怪了孩子等。这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老师也是人,是人就难免会出错,要谅解老师的一时失误,要借机教育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老师、宽容同学。当然,在老师当中也不乏有勇于承认错误的好老师,如果是这

4、样,那就更好了,孩子会因为老师的认错而感动,从而会喜欢这名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白:因为老师的过错而惩罚自己,这是愚蠢的行为。如果你不能自我调控,就会自己报销自己”。 2、学生自己的问题。 (1)对老师的认识、感觉偏激。 中学时期是孩子的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认识、感觉常常会产生偏激。如有的孩子看老师长得不好,就感到这个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不顺眼,就处处与这个老师作对。不学这一科就是孩子和老师作对的表现之一。这是无道理的,长相是无法选择的,这不是老师的错,要让孩子转变看法。 但据我的经验,要转变孩子的看法也不是很容易,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

5、孩子执意不改变看法,那只好尽量创造条件让他自己顿悟。让他感到自己的做法是可笑而无知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抓住一切可以转变的时机,或创造一切可以引发他转变的情景,促他转变,要容他时间。当然,家长很难情愿这样做,因为家长恐怕不等孩子顿悟,学业已经落下了。但这也没有办法,如果强扭,可能会使孩子逆反,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有可能还会使事情发展得更糟糕。如果孩子执意不转变对老师的偏见,家长也不必强求,换个角度,从孩子的学习目的入手,引导孩子思考我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最好能创造情景,刺激孩子的思想碰撞,达到醒悟的目的。 (2)为了释放心理压力。 有的孩子感觉自己的学习,很难达到家长或老师的

6、要求,或过低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压力,厌烦了学习。在这个压力感觉下,他想放弃学习但又没有胆量。这时他会抓住老师的一点问题,如老师的长相、老师讲课罗嗦,老师行为让人烦等,或自己找茬和某老师闹矛盾,借机不学习这一科,当他发现家长、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他感到这招很灵,他似乎找到了一种解脱的方法。紧接着他可能会如法炮制,波及各科的学习。可以说,这种情况下的偏科,只是表面的、暂时的现象,最后的结果将是厌学、不学。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很难转变了。因为,他已经尝到这样做的甜头,不可能再走回头路,您逼他也没有用。所以,我建议这时家长不妨采取无为而教的办法。即以一颗平常的心对待孩子,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的

7、分数了。只要孩子没有突破道德底线,就让其自然发展(这里的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不批评不表扬,略加关注)。如果没人逼迫,孩子以一种平常的心态读书、学习,可能还会有好的转机。因为孩子从心底上不是不想学习,而是想缓冲一下压力。这时家长、老师不过分的关注他的成绩,他的压力相应的也会减退,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会尽力的。 这个建议我不只一次讲过,我也跟家长们讨论过。但家长们并不认可。他们说我“坐着说话不腰疼”,他们说:“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们认为,孩子离开了家长、老师的督促,就会放任自流。“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放羊不管”。他们不放心让孩子自己醒悟,认为错过时机一生难补。他们还认为“人没压

8、力轻飘飘,孩子没有一定的负担是不行的”。 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家长的想法也是正确的。因为孩子长大要能有个好工作,才能成家立业,才能避免失业下岗。而这些都需要大学以上文凭(现在也不见得)。但家长们不明白,孩子到了不学的地步,不是您认为放了羊造成的,而是您过度关注造成的。过度关注就像阳光聚焦到纸上,会烤糊、烧焦一样起破坏作用。学习需要的是自发、自然的状态,没有自觉意识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试想钢琴家弹钢琴,如果时时思考指头跳在哪个键上,恐怕连最简单的曲子也弹奏不下来。 可以说,孩子能用这种方法给自己减压是聪明的,家长应该庆幸。现实当中有多少孩子不堪重负自杀或杀人(如徐力杀母)。家长搞不清孩子

9、在想什么,只知道自己的感觉,这是可悲的。所以,这时的家长更多的是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体察孩子的感觉和焦虑情况。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家庭氛围,减轻孩子的压力。当然,最好的思路是想办法促使孩子把压力变动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寻求退路、自我保护。 这时孩子对某一科的不学习,也有真、假两种可能。有的孩子不是真不听讲、真不学习,而是以不喜欢这个老师为借口,表面不听讲,不学习,实际暗下功夫。这样他就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一旦成绩不好,可以归结到他因不喜欢这个老师而不学习造成的,很自然的把责任推给老师。如果成绩好,正是自己所希望的,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或者还能得到赞扬不听讲,不学习都能达到这种水

10、平,真了不起。如果是这样,家长没必要着急。当然,孩子表面不学习的学科涉及得较多、延续的时间较长,势必会真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因为,表面不学习的时间,占用了正常学习的时间,他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就会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学习上的差距。而长时间的表面不学习,又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态、学习习惯,这更是学习的致命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学习压力外,主要还是孩子的自信心不足。所以,家长一方面要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孩子之所以给自己寻求退路,归根结底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是丧失自信的表现。其实孩子失去自信,主要是有不如人的感觉(不管是不如家长还是不如同学),不如

11、人的感觉就是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毫无疑问的只会带来次人一等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就会做出不合时宜的行动。一名法国药剂师说过:“意志力与想法发生矛盾时,想法永远大获全胜”仔细想来也对,当一个运动员时时在想自己的成绩不能再有提高的可能时,他自然会选择放弃训练。反之,一个世界冠军之所以坚持到胜利,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行。学习也是一样,当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时,他可能采取的行动就是放弃数学学习。所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要从转变孩子的心态、观念、感觉入手,要想办法引发他的思想震动,触及他的思想根源才会见效。 (三)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沟

12、通出现问题。 孩子与老师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了认识上的冲突,但又没有及时沟通、解决,从而导致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有独立见解、有较强独立性的高年级孩子身上。他们不再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当作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他们凡事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判断。这时期的孩子已经具备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这样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对老师的要求高。但因孩子和老师的辈分或年龄不同,所以,孩子和老师在阅历、社会经验、知识、看问题的视点等存有差异,加之性格、心态的个性差异,会导致孩子和老师在同一情景下的不同认知,有时甚至相反的认识,这常常使得孩子有可能不理解老师的正确行为,从而引起师、生之间的误会甚至关系紧张

13、或对立。 如果是这种情况导致孩子讨厌老师,造成偏科现象。总体上说是孩子和老师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这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大敌,家长不可忽视,更不能偏听偏信,盲目支持孩子,加大孩子和老师间的隔阂。因为与老师产生隔阂,受影响的是孩子。这里不妨以中国科技大学78级少年班学生谢彦波为例,说明孩子与老师关系以及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80年代初期,被誉为“神童”的谢彦波,比同班的任何一位同学都幸运,他有幸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但却因和导师的关系搞不好而中止。转而投到美国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教授的名下学习。这真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他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有希望问鼎诺贝尔奖的人选,智慧超群、机

14、遇难逢。但谢彦波却又一次因和导师沟通困难、关系弄僵而中止学业。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 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不管老师的心态如何,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这会使孩子一生受益。当然,如果是老师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委屈孩子顺从老师,这也是不公平的。但家长一定要小心对待,艺术处理。 所以,孩子不喜欢某科老师、不学习某个学科,只是表面现象,家长要看清问题的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二)、因为学习兴趣问题,导致偏科 1孩子不会控制自己,学习跟着感觉走。 孩子没有自控能力,办事凭兴趣来,跟感觉走,喜欢的学科、就愿意学、努力学、主动学。不喜欢的学科、不愿意学的学科就不学。这就造成

15、了偏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可能是家长从小娇惯的结果。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过分溺爱,孩子不愿干什麽就不干什麽,长期下来形成习惯。所以,在他对某学科还没有兴趣时,他当然不去主动学了。试想,他吃完饭后不愿刷碗,您替他刷了;他不愿洗衣服甚至不愿洗自己的袜子、内裤,您也替他洗了;您做饭缺了酱油,让他下楼去买,他不愿去,您也迁就了他;甚至他刷牙,您都替他把牙膏挤在牙刷上了。他现在不愿学习某学科了,甚至所有的学科都不想学了,您却想让他学,这可能吗?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一直是过着舒服的日子,一直是在凭兴趣做事,现在您却想让他费心、费劲去学他不喜欢的学科,这可能吗?家里的一切您都

16、给他设计好了,让他什麽也不操心,那他还会操学习上的心吗? 如果是这种原因导致孩子偏科,首先家长要从转变孩子的生活习惯入手,引导他对家庭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是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社会是有规则的,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将来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次,要转变孩子对他不喜欢学科的学习感觉。我们说,孩子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其间的取舍,往往是因感觉、因情绪而定。他感觉这科他不喜欢、他感觉学习这科费劲,于是他就采取行动躲避不学。这种情况下,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转变不良感觉、不良情绪和不良思想的环境。比如,帮助孩子克服学习这一学科的困难,让他感到学习这一科也不是很费劲,让他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等等。但是,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