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方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715932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尔沁沙地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尔沁沙地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尔沁沙地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尔沁沙地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尔沁沙地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科尔沁沙地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方法摘要:从科尔沁沙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对科尔沁沙地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针对这些原因,以及对他的原始样貌的了解,制定力求达到原始面貌的治理方案。关键字:科尔沁沙地 气候因素 人为因素正文: 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东北部和西部、内蒙古沙漠的东段,西起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的巴林桥,东到吉林省双辽县,向南一直到辽宁省彰武北部、康平和昌图县西部。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1782 年以前,科尔沁沙地为榆树( Ulmuspumila )和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稀树分布的草原景观,但是清朝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的影响,更由于受到人类不合理的经济

2、活动的干扰如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和开荒,它的草原景观已逐渐成为农田、草场与流沙、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镶嵌分布的景观。到今天,沙地有400公里的东西长度,51700平方公里的总面积,成为了我国四大沙地之一。该地的形成是地理条件与人类活动再加上气候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下面从这三个方面为大家阐述科尔沁沙地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措施1。一.气候因素科尔沁沙地处东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同时又处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生态脆弱带内,是我国典型的北温带半干旱风沙地区1。但是该地不但远离海洋并且还受到蒙古的高压气流影响,科尔沁沙地的大陆性气候使那里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左右, 蒸发能力更是降水量的6 一

3、7 倍。那里还长期受到大气环流的制约, 年内降水分配十分不平均, 在每年的5月到9月是光照和降水较多的季节,也就是说雨热同季。年平均风速为5米/秒, 最大风速达到31/米。秒科尔沁地区原生植被是森林向草原过渡的类型3。科尔沁沙地冬春两季降水量少,只有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一,这就造成了冬季和春季干旱较重,并且那里冬季和夏季风大,地表植被覆盖率几乎为零,表层沙质土壤裸露,容易造成耕地和草地的沙化,除此之外,到了春季,融化的土壤使土质干燥疏松,再加上春季的风大,风蚀现象在该地区特别严重2。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类型中最严重的就有以风蚀为主要特征的土地荒漠化类型,这一地区

4、冬春两季的降水少,降水在时间上的分布极度不均匀,再加上极大的昼夜温差以及春季之后的明显增温,这就使荒漠化变得非常容易发生且进程很快。不仅如此,该地区的人类活动频繁加剧和持续降低的植被覆盖率,也加速了土地沙化的进程。通过赵哈林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土地逐渐荒漠化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全氮含量降低非常明显,使土壤变得更加贫瘠;随着土壤中养分的减少,土壤生物活性也大幅度下降。这样当地的生产生活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该地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应充分考虑它的在各方面的特点,准确的进行环境评估、预测。二.地形地质因素 科尔沁沙地处冀北山地和大兴安岭之间的三

5、角地带。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其中。科尔沁沙地多为冲击平原。从第四纪开始带现在已经堆积了大约200米的沙质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特别松散,而且乳性很差,成为了该地区发展成为沙漠的物质基础,从物理角度讲,沙粒都以大于0.01毫米的为主,松散且内聚力非常弱,在降水少,风力强的条件下容易发生风蚀,形成风沙地貌。所以这一地区土壤表层的物质主体和风沙环境的物质基础就是以沙粒为主的沉积物。科尔沁东部分布有钙土,科尔沁西部为栗钙土;南部主要是褐土、黑垆土。沙质平原分布广泛,土壤主要为沙土。科尔沁地区的沙土主要分三类:栗钙土型风沙土、生草风沙土和流动风沙土。其中风沙土中分布面积最广的

6、是流动风沙土。而在科尔沁沙地东部主要分布着生草风沙土,油松生长在这里。这些油松可防风固沙,由于草原植被长期作用那里土层较厚。在科尔沁沙地的西部则主要分布着栗钙土型风沙土,那里沙地榆树稀疏分布。三.人为因素 由于清朝政府实施放垦蒙荒政策,种植业由东南向西北逐步侵入. 原来在气候和地理环境上适合于一定规模农业活动的草原区逐步成为了事实上的农牧交错区.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1947年到1996年50年来, 科尔沁总人口由94万增加到35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5. 22%。人口密度从1947年的10.44人/km2,提高到1996年的38.8人/km2。由于当地生产技术条件急剧落后,而急剧增加的人口伴随着

7、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使得那里不断被开垦,造成了该地区土壤越来越贫瘠,土地沙化愈来愈严重。这与 内蒙古的土地发展趋势非常相似。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北方的耕地资源经历了大面积的开发,虽然60至90年代开发速度变慢但开发的面积依然占到全国耕地资源开发量的一半左右。除了东北三省开发区外,内蒙古的开发规模一直领先,在80年代甚至超过了东北地区。在90年代末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增加23万公顷。而同一时期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77万公顷。开荒主要集中在科尔沁沙地以北。所以科尔沁沙地农耕北界的北上和耕地重心的北移是必然结果3。四.治理方式针对科尔沁沙地的环境特点,气候条件,和产生的主要因素,以乔木、灌木

8、、草木、网状、带状、片状、多种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大型防护林。主要包括:农田防护林、果园防护林、薪炭林、草木防护林等。改变观念,破除重畜轻草思想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地资源4。在增草的同时,调整畜牧格局、畜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派出技术人员下乡教导牧民改变落后的经营方式,进行分类经营,分区经营,进行合理的轮牧,或者半舍饲式经营,提高饲料的品质,提高饲养水平,改造现有的被破坏的农场,修复生态环境。同时把防护林和牧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把现有农田中的生产效率低的耕地退耕还林,拒绝盲目开垦,拒绝滥砍滥伐。国家应颁布相关法律政策,加大管理力度,对随意砍

9、伐森林者严惩不贷,同时加强该地域的思想文化水平,挺高素质修养,自觉保护林木。进一步加大该地区的研究力度,尽早研究出适合该地的树木品种以及防护林的营建计划,争取更快的完成植被恢复。总结: 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由1959 年的 km2 增加到1975 年的51104 km2 和1987年的61104 km2, 之后减少到2000 年和2005年的51104 km2 左右. 80年代后期以来, 土地沙漠化虽实现了逆转, 然而这种逆转是脆弱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力度和治理力度,尽早还原它的生态原貌。1江泽慧. 构建中国特色森林城市 J. 建设科技, 2003 ( 4) ; 10

10、- 12.2 张柏忠. 北魏至金代科尔沁沙地的变迁 J . 中国沙漠, 1991,11( 1) : 36- 43.3 刘新民, 徐斌, 赵哈林. 科尔沁沙地破坏起因及恢复途径 J .生态学杂志, 1992, 11( 5) : 23- 27.4 􀀁 Zhao H􀀁L (赵哈林), Zhao X􀀁Y (赵学勇) , Zhang T􀀁H ( 张铜会), et al. Boundary line on agro􀀁pastu re zig􀀁zag zone in no rth Ch ina and its problem s on eco􀀁environ􀀁m ent. Advance in Earth S ciences ( 地球科学进展),2002, 17( 5): 739- 747 ( in Ch ine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