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715200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6篇第一篇: 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挥学科优势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尊敬的各位专家: 我校秉承“关注人人、发展人人”的先进教学理念,坚持做到劳技课与科技创新、校本特色课程相结合,利用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一、精心教研,将劳动技术与科技、学生实际相结合劳技课将劳动教育、技术教育、科技教育紧密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教学

2、中怎样更好地发挥劳技课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劳技素养,成了我们教研的课题。我校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学生的基础上,以各年级的劳技课教材为基础,以紧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劳动技术为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与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创新能力。二、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对新鲜事物尤其敏感,具有好奇、好胜、富有创造欲及自我表现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劳技课教学中,结合创造发明活动,他们可以“走走看看,想想试试、学学做做”,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能够积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乐于投入,积极参与,真正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劳技知识的

3、同时搞一点小发明创造,充分发散思维,他们就能积极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形成各自独特的生动而具体的见解,把一般性思维升华到创造性思维,将会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三、充分实践,促使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对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能把劳动想得过分简单,认为劳动不过是把课堂上所学知识拿到实践中进行巩固和检验。这种联系应扩大为更深刻更细致的课题:智力发展-劳动,智慧-劳动。实践操作是劳技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对技术的认识活动,通过学习训练,加深对技术的理解、掌握,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技能掌握得牢,动手能

4、力也大有提高。我们在课堂中非常注重:教师示范领做、家长参与其中、学生合作互助三个方面。四、深入挖掘劳技教材,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德育是隐蔽性教育,它必须通过某些载体才能传递。劳技课就是一种良好的德育载体。它通过某些劳动技巧、耐心细致的态度,甚至通过一定的操作劳动来完成,因而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劳动成长经历,记其迹以励人; 写下自己的劳动感受,述其志以成长。 学生在劳动技术课里学到了技能,体验了“劳动”的幸福,有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与理解,变得更加热爱生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给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多体验与动手的机会,增添学习

5、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谢谢各位专家 第二篇: 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作者:司跃红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3年第03期小学科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新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在实践中强化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和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科学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G A0450-9889(2023)03A-0049-02一、关于创新精神的思考2023年1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

6、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相较于其他学科,科学课程更直接地关系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现阶段我国似乎存在一个现象,我们强调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呼声高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我们的孩子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却比很多国家的孩子都弱。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强调开办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却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培养; 我们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却忽视了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 我们注重学生的共性,强调整齐划一,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 我们总是将目光盯向成绩好的学生,认为他们有“创新基因”,却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

7、我们喜欢循规蹈矩、听话的学生,不喜欢那些调皮、“多动”的学生,但好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表现常常事与愿违。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颠覆传统认知的现象。例如一些从边远山区转学过来的学生,教师们总是担忧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比城市学生慢,结果发现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很强,对于自然现象的发生、山川河流的走向、花草虫鱼的习性十分熟悉; 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平时不太听话,喜欢与老师争辩,但这些学生的思辨能力却比听话的学生强; 平时调皮捣蛋,被人笑称“多动症”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特别强,经常是第一个完成实验项目; 还有一些不太合群的学生,不爱说话,不愿与同学交往,甚至有“自闭”倾向,可是自我思考能

8、力特别强,平时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发表见解却一鸣惊人。因此,教师必须破除传统思维定式,关爱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成长,呵护其“创新基因”。 第三篇: 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学生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莱芜市埠口小学 崔继贞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使学生确实体验身边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意能力。 一、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理验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9、实际,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学习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一年级新教材的第一页,出示学校校园的场景图,学生见到熟悉的场景,对学校有所了解,而且是学生喜欢的对方,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图中的人物和事物都与10以内的数有关,这就让学生数学无处不在身边。又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进行比较,如我和妈妈比高低,小猪和大猪比长短,并比较的人和事进行分类。有同类的比较和不同类的比,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景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从生活的事例中寻找

10、数学原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求知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生活事例,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寻找数学原型,如在教学百分数意义和百分数应用后,分析“折扣”问题时,我就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比如商店出售一台录音机,原件430元,现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历,思考“折扣”是怎么回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同学们高兴的,主动的投入学习。三、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创意的能力。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电脑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游戏,大胆合理的猜想等异彩纷呈的展示形式,创设教学背景; 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悬验,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究、发现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时,我把米尺拿到教室,讲完课,要求学生每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让同桌与同桌之间相互汇报,比一比谁高些,高多少。这样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本领”。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 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情境教学中发现和探

12、索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获得成功。 四、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动手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经历,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汲收。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动手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把它们剪下来,然后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以“旋转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拼接过程中,在脑海里也会产生不少疑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高等于什么?每个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回顾“旋转平移”的情景,从而发现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

13、积的关系,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高 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 高 2 这样学生从生活经验与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保留时间长。五、从上海实例中感悟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中感悟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粉刷我们的教室需要多少钱?你认为要准备哪些数据来预算?学生讨论的很激烈,一致认为要度量出教室的长、宽、高、门窗的面积、一桶油漆的价钱、可刷面积等。从他

14、们的讨论来看,学生已能够活学活用,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生活事例,能从中感悟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言之,数学课堂应与学生的生活情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化简书本知识,下最深的功夫来研究数学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而借助于鲜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巧妙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意能力。第四篇: STEAM课程: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基础

15、之基础。数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造一切活动条件,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只处于整个动机层次的第一、第二阶段即学习是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为了得到奖励等等。据此,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把教材和从学生生活实际能获得的有关信息联系在一起,编成学生喜欢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在故事中出现一些问题。案例:苏教版第一册的认位置可以这样操作帮小朋友分东西,帮小动物找家,把迷路的小朋友送回家等等类似的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采用的办法很多。第四册确定位置,题目是游乐场的小狗,小猴,小兔,小松鼠玩转椅时间过长,辨不清方向拉啦。“那位小朋友能帮帮他们?比一比谁是最好的向导。”就是从这样一点点小事中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被表扬,渴望象大人一样作好多事,体验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