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职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刍议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712659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职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技职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技职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技职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技职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职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刍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职类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刍议 摘 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近年来,扬州技师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德育科研为突破口,成功地创立了“树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实现了技职类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从“传承”到“创新”的转变。关键词: 技职类院校 思想道德 教育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扬州技师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

2、、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德育科研为突破口,成功创立了“树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实现了技职类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从“传承”到“创新”的转变。 一、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确立了“工学一体、德技双优”的校训,通过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并进行本土化实践,提出了走“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办学之路;通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与技能教育相比,技师学院的思想道德教育未达到预期效果:一是影响“德”的因素较多,相对复杂,衡量“德”的标准较宽,难以量化,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德育教育工作创新;二是社会上一些人的“重技轻德”观

3、念,导致一些学生更重视技能学习,忽略思想素质的提升。 当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德育课程实现的。根据相关规定,职业院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与政治、哲学与人生为主要内容的四门课程。虽然每个学校都能按照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实际教学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多元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二是德育课程的设置尚缺针对性;三是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滞后。如何增强德育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技职类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出“德技双优”的新时代劳动者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技职类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外职业

4、道德教育的做法与启示 国外技职类院校,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例如,美国的普通中学都开设专门的职业技术课程,将培养“责任公民”贯穿整个职业道德教育。德国职业教育采用的是学徒制及师傅传授相结合的“双元制”职教体系,按规定6岁的青少年必须在自己选择的行业中当3年学徒,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感受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逐步培养职業道德。日本职业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推行“第三次职业教育变革”,开设专门的道德必修课,将道德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心。研究发现,国外职业道德教育把培养公民道德、责任心、合作意识、民主意识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侧

5、重在工作实践中为学生提供自觉养成遵守职业道德品质的机会,增强职业成就感和责任意识。另外,还注重学科、行业间的联系,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应当注重:一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这种感情内化为对职业工作的认同感;二是要从国家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中汲取养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与教育形式的多样,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品德的完善。 三、“树型”体系的理论溯源与主要内容围绕“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并结合德育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个教学内容,研究认为:针对技职

6、类学生的道德观念(知)要以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为主。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德心理文化,道德意识渗透在社会各个层面,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而现代企业文化则是学生未来工作的归属文化,理解这种文化,能够为他们尽早熟悉企业、产生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打好思想基础。道德情感(情)是“知”转化为“行”、“知”升华为“意”的催化剂,要以自我心理健康调适、对人际交往细节把握和为人处事道理的理解等为教育内容,从情感层面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使其在平和的情感状态中实现人生价值。道德意志(意)是个体在道德行动过程中做出的意志努力,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对德育教育而言,则要坚定不移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7、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行为(行)则是对“知、情、意”实现情况的检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归宿,是通过对学生的法纪意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与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最终走向社会,成“什么样的人”得以展现。 研究认为,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为人处事道理、心理健康调适、职业道德素养等六方面内容,创新构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满足现实需要的。纵观这六方面内容,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好像一棵树:中国的传统文化犹如树根,引导学生扎根其中,吸收、传承其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比树干,传送养分,支撑整棵树成长,引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就像树枝,既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同时极具个性化特色;为人处事道理好比树叶,以显性教育的方式,归纳总结出做人做事的准则,既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遇到的矛盾和困惑,又激励学生做好人、做成事;心理健康调适就像叶茎,是树叶里隐而不露的部分,属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并能适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职业道德素养好比果实,不仅是树的丰硕果实,还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收获,更是用人单位衡量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标准。 “树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