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选举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711733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选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主选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主选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民主选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民主选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主选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选举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2、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拥护我国的民主选举。(2)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珍惜得来不易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的一

2、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难点)2、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重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老师: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这种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这就在宏观上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整个第二课也是就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第一框民主选举

3、,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要了解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这些选举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制约?怎样正确对待公民的选举权利?幻灯片显示:1.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这些选举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2.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制约?3.怎样正确对待公民的选举权利?老师:问题答案何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二)讲授新课1、选举面面观(3分钟)幻灯片上展示图片:图片:选民证图片:选票老师:同学们见过这些东西吗?选民证是选民参与选举活动的凭证,在选举日,选民凭证进入选举大会会场或者投票站领取选票,然后才能进行选举。那我们具体来看两个选举的场景。幻灯片显示:场景一: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

4、 场景二:各户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镇长 老师:场景中人们在做什么?场景一和场景二有何区别?学生甲:场景一是我国的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场景二则是各户代表投票选举镇长老师:很好。场景一是直接选举代表,场景二则是代表选举代表。所以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2、选举方式的选择(1)幻灯片显示:选举的分类:从选举人的角度来看,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2)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难点)(8分钟)老师: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有何千秋呢?请同学们结合P16第一段和方框内的探讨活动,讨论一下它们的优劣,讨论时间3分钟,然后归纳总结。3分钟后,老师:好,时间到。请哪位同学总结

5、一下?学生乙:结合书本对这两者的定义,直接选举的优点是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间接选举的有点则是适用选民多、分布较广的情况。老师:乙同学总结了两者的优点,很好。那么它们的缺点何在?对比一下两者,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多、分布广的情况,那么反过来,直接选举呢?学生丙:直接选举就不宜用于选民多,分布广的!老师:对。我们看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实行的是直接选举,但我们把范围扩大一个县、一个市、甚至一个省,直接选举还适用吗?如果由选民直接选择县长、市长、省长,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这是直接选举的局限所在。同样的道理,直接选举能直接表达选民意愿,那么间接选举就

6、不能直接表达了,这是间接选举的局限性。幻灯片显示:【直接选举】: 优点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局限性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 适用范围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间接选举】:优点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局限性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老师:每个选民能否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能否适用,从这两方面考虑,我们可以得出两者的优缺。再仔细看看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我有的,你

7、没有;我没有的,你反而有。全体学生:互补!老师:不错,两者存在着互补的关系。正是因为这样,崇尚中庸之道的我国也就采取了两者结合的选举方式,但具体原因是不是这样呢,暂且卖个关子。(3)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难点)(7分钟)老师: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那么从被选举人也即候选人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什么呢?假如我是候选人,而候选人就我一个,那也就稳坐钓鱼台,非我莫属了;假如非候选人非我一个,而宝座也就Only One ,那时鹿死谁手暂吴定论。于是从被选人角度看,选举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幻灯片显示: 选举的分类:从被选人(候选人)角度看 正式候选人 应选名额 等额选

8、举正式候选人 应选名额 差额选举 老师:这两者的优点和局限性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也是互补关系?讨论3分钟。3分钟后,老师:时间到,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下?学生丁:等额选举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却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挫。差额选举则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能让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但容易出现贿选的情况,我们村的选举就存在这种情况。老师:丁同学结合实际,说了自己的看法,回答的很正确。能否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能否形成竞争、是否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和选民积极性有没有受影响,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幻灯片显示:【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

9、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 【差额选举】: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局限性在被选举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老师:从表格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优点和局限性,这两者很明显的也是互补关系。(4)选举方式的选择(重难点)(10分钟)老师: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应怎样选择选举方式呢?我们且看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幻灯片显示: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

10、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1995年,我国简化了直接选举的程序。2003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老师:从中,我们看出我国的民主选举有何变化?为何变化?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3分钟后,幻灯片显示: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来看:新中国成立初,人大代表的选举,主要在小范围内(乡镇一级)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11、,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的不断提高,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结论: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老师:为何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呢?1、民主政治的产生何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民主方式的选择也是如此。2、建国初,我国经济十分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还不强,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择不现实。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何政治参与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普遍的

12、差额选举。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善。从这个国情出发,我们仍要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幻灯片显示: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文化水平和国家性质。老师: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来确定。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5分钟)老师:学习了选举的方式及如何选择选举方式,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呢?幻灯片显示:思考:(1)如果我们都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出现什么后果?(2)那么作为将来选民和被选

13、举人,你们认为应具有那些政治素养才能适应?学生结合书本思考幻灯片显示:1、为什么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1)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与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公民应如何珍惜行使好选举权利?从能力上讲: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只有提高了主选举的素养,才能真正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侯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结论: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三)、巩固新课(4分钟)幻灯片显示:知识小结1、民主选举面面观2、选举方式的选择(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及竞选的优点与局限性(2)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3)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及态度(2)公民应如何行使选举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