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2.3.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7096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2.3.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2.3.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2.3.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2.3.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2.3.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2.3.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课时训练9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基础夯实1.同纬度地区,下列图中温差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B.C.D.解析昼夜温差的大小取决于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的多少。空气中的水汽和云量越多,昼夜温差越小。答案A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第24题。(导学号51390078)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B.C.D.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过程是()。A.B.C.D.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辐射少B.大气吸收辐射少C.地面吸收辐射少D.地面吸收辐射少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内容可知,为到达大

2、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地面长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此可判断出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为。第3题,地面辐射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因而随距地面距离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第4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因而气温低。答案2.B3.B4.B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56 题。5.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

3、.b代表的辐射大小受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影响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6.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可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答案5.C6.C7.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4、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地区新型“阳光居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上图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增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5、,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能力提升8.下列四幅图中,哪种情况下夜晚气温最高?()(导学号51390079)解析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到了夜晚,如果是阴天,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答案A9.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可能加剧全球变暖的原因,冰面比森林的反射率大,因此植树造林降低了地面

6、反射能力。答案B10.下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读图可知,此地区浓雾()。主要发生在夏季主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与月均温有关与月均最低气温有关A.B.C.D.解析浓雾出现频率与月均最低气温呈负相关,且出现频率较大的月份为14月和1012月,因此主要发生在秋、冬、春季。答案D11.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图中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序号是。(3)由图知,大气吸收的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这说明了。(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3)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4)沙漠白天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12.下列材料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和观测的数据统计材料。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导学号51390080)(1)如果只考虑空气质量,学校的早操是否合理?根据材料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2)该学校最佳锻炼时间应选择在什么时候?答案(1)不合理。清晨,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大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物以呼吸作用为主,释放CO2,造成清晨空气中CO2含量较高。(2)下午或傍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