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70957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1.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这是一个连锁复句 ,用“愈 ,愈 ,愈来表示这种关系。第一个分句“入之愈深是条件 ,第二个分句“其进愈难是紧承这个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在这里要注意几个分句的主语是不相同的 ,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余与四人 ,因承上省略 ,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进 ,“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 ,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见 ,“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这句可以译成这样:进洞越深 ,那往前进就越困难 ,可是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2.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是一个“者 ,也表判断的句式。谓语局部的“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又是一个判断句式。“乃是判断词 ,

2、课本上把“乃注作“是这是对的。但又说“乃在这里有“在的意思 ,这似乎缺乏根据。看来这是编者随文意译 ,而这样的意译是不妥当的。因为“乃在辞书里 ,并不作动词用。“华山之阳译作“在华山的南面的“在 ,只是在翻译时根据前后文的意思添加进去的。这句话可以说成“以其乃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可见有没有“在字 ,“乃是判断词。在这里还要注意:“乃华山之阳是原因 ,“名之是结果。“名在这里充当动词使用 ,释为:称或叫做。整句可以翻译为:所谓华山洞的说法 ,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3.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除了课文上的注释 ,还要弄清楚于:从。“于仆碑就是从倒下来的石碑上。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名:名词充当意动 ,后面省略宾语“之。“莫能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 ,可意译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整句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 ,又因而感慨那些古籍不存在了 ,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 ,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 ,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按:有人把“古书之不存的“古解作前人 ,古代。“书是刻写的意思 ,“之代碑文 ,“不存是漫灭 ,磨灭。意思是前人刻的碑文磨灭了。这样理解就回应开头的碑文漫灭 ,造成后人“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从而发出无限感慨。亦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