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材料概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709471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材料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材料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材料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材料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材料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材料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材料概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严格运作程序,做实根底工作 大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近年来,在市总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府的大力支 持下,我们谨慎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方针,以工会基 层组织标准化建立为依托,以创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主 线,以实现企业利润和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同比例增长为抓手, 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行了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大胆 探究,求实创新,分类指导,标准运行,多措并举,全力推动, 使全区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标准率不断提升。截止今年七月 底,全区共有各类企业 146家,在 100%的企业启动了工资集体协 商, 90%的企业工会发出要约,企业单签工资集体合同 70份,覆 盖法人

2、单位 83个;签订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 12份,覆盖企业 73家;签订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 3份,覆盖企业 38家。目前,全区 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企业 133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 91%, 覆盖职工 7.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 92%。其中,签订区域性、行 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 111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 76%,占签 约企业的 84%,覆盖职工 6.9万,占签约企业职工总数的 87%。 我们的详细做法有以下三点:一、做好三项工作,夯实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基 础1、争取党政支持,确保工作高起点。 工资集体协商关系到 区域经济建立,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每年都向党政联席会议作详细汇报。区

3、委、区政府对工资集体协商特殊重视,今 年以来,区委常委会议已两次听取区总工会工作汇报,承受区 总工会的看法,明确提出五点:一是把加快支配制度改革,推 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确定为全区 学习贯彻科学开展观的重要议题,提高全区各界对工资集体协 商的关注度;二是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在全区企业进一步 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三是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 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和区总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领 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四是将推动工资集体协商确定为三方机 制协调劳动关系的重点工作;五是将工资集体协商推动状况作 为年终各级党政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委、区政府的重 视,在

4、全区引起了较大反向,一乡六办和发改局及相关部门都 依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措施, 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助推、各方协力、劳资共 决”的工作格局。2、强化协调联动,瞄准工作着力点。 我们成立了政策询问 组、指导签约组、督导监察组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三组一 员”骨干队伍,对以上 24名同志与 17个对口单位工会主席共 41名人员,分两批进展了培训;区总工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国税局、地税局、 工业促进局、工商联、社保中心等部门 建立起了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中加强沟通,协调协作,各司其 职,分工协作,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大家共谋工资集体协商, 共推工资集体协

5、商,在全区形成了深厚的气氛;我们还在区总 工会成立了专家指导团,在乡、办和发改局成立了专家指导组,确保了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标准运作的人力和政策保 障。3、完善协商主体,确立工作立足点。 首先,加强工会基层 组织标准化建立,增加协商双方主体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为工 资集体协商在区域和行业层面有效开展供应组织保证。其次, 按标准程序产生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代表。职工方的 协商代表由区域工会组织或行业工会组织选派、公示,首席代 表由其工会主席担当;企业方协商代表由区域内企业家协会、 行业协会或由其上级组织组织联系区域内的企业主经民主推选 或授权托付方式产生,首席代表由企业方协商代表民主推

6、选产 生。双方协商代表人数相等,一般为 3 7人。第三,驾驭协商 重点。以职工工资为核心,可以就工资支配、工资标准、增长 幅度、福利待遇等全方位协商,也可以就某一项或几项内容进 行协商,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双方沟通,确定协商的详细内容。 二、把好三个环节,力促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标准 运作1、灵敏驾驭协商气氛。 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加强对职工 方协商代表进展协商前的培训,抓住协商重点,驾驭协商技巧, 并一起探究、分析企业方供应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负债、 资产损益及上年工资状况等各种资料, 确保职工方协商代表 “懂 政策、会算帐、善分析、能协商”;其次,实际协商过程中, 因势利导,灵敏驾驭

7、协商气氛,产生争议,相持不下时就休会, 会下沟通,取得相同看法后再行协商。2、内容适宜分类指导。 在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我们从各辖区、各行业劳动关系的特点和企业实际 状况启程,把以调整劳动酬报为核心的经济利益为重点,针对 地域相邻、行业工种相通、岗位相近的特点,针对不同区域、 不同企业状况,承受适宜的方法,遵循适宜的原那么,确定适宜 各辖区、各行业的协商内容。对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平稳 的区域、行业、企业,把建立职工工资比例调整机制、工资正 常增长机制和嘉奖津贴等作为协商重点,依据区域内或行业内 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工资增幅空间,保 证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

8、增长;生产经营不稳、经济效益一般 的,就重点协商职工工资标准、工资支付保障;对存有拖欠职 工工资现象,加班工资发放不到位的,就把工资支付方法、工 资发放时间、解决拖欠工资作为协商重点;在工种相通、岗位 相近、实行计件工资制企业多的区域、行业,把合理确定职工 的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作为协商重点,从完善行业工时工 价劳动定额标准入手,围绕行业工时工价劳动定额进展协商, 实行行业工时工价定额指导标准。针对区域内、行业内工种相 通、岗位相近共性内容和工种不同、岗位迥异的特性内容,开 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同等协商,依据不同状况,确定不同标 准。我们还在 XXXX 、 XXXX 改居社区和 XXXXX

9、等 7个单位推行“母 子”合同。在区域性、行业性合同中就协商内容确定大致标准、 最低标准,各企业再依据自己实际经营、利润状况,单独签订 企业工资集体合同,确定详细的调整比例和详细的增幅标准。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对辖区内、行业内签约的全部企业具有约束力,企业签订的工资集体合同,其确定的劳动报 酬标准,不得低于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的规定。3、严格把握协商程序。 我区的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 商从严把握五个程序:一是沟通状况。一般由工会方发出要约, 经双方沟通、交换看法,将协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确定 后,企业方以书面形式复函;二是召开协商会议。在协商相同 的根底上形成工资集体合

10、同草案;三是职代会审议。工 资集体合同草案经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或区域、行业内 各企业的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盖章, 区域、行业内各企业主签字认可;四是政府审批。企业方协商 代表将工资集体合同报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科 审核备案,工资科批复后即行生效;五是合同公示。区域性、 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生效后,双方协商代表以适当方式向 全体职工公示、公布。程序的严格不仅保证了工资集体协商的 肃穆性、权威性,而且促进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标准运作。三、健全三项机制,确保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兑 现履约1、健全督导检查机制。 区三方机制领导小组建立了两项制 度:一是协议生效前的督

11、导调度制度。一个月调度一次各单位协 商签约状况,加大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力度;二是协议生效后的履 约检查制度。建立了包括区人大、区政协在内的各成员单位监视 检查小组, 每季度进展一次执法检查, 对违规违约现象刚好订正、 督导。2、 建立民主监视机制。 我们把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与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严密结合起来,半年召开一次职代会,报告工资 集体协商履约状况,承受职工代表的监视;同时工资集体协商 指导员还担负起了履约监视员的责任,适时深化区域、行业、 企业督查履约状况;我们还把区总工会办公室XXXXXXX电话设为 投诉热线,强化了群众监视力度。 3、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区三方机制每年都要对工资集体协 商

12、进展一次全面总结,评出10家优秀企业予以表彰嘉奖,对于 不履约或不完全履约的进展通报指责,并承受惩罚性措施,惩 罚过后,再行履约职责,并且取消其评比文明企业、优秀企业、 和谐企业资格,企业经营者不得评为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 得者和优秀厂长经理。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行以来,已取得明显 成效,全区签约企业中115家企业已不同程度地增长了工资,惠 及职工近6万人;同时也促进了全区经济建立,截止6月底,企 业税收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7%和16.3%。我们 要借此次会议有利时机,学习各县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 改良工作,标准行为,让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更大 范围发挥作用,让更多的职工群众享受到同等协商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