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压强模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70931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与压强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力与压强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力与压强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力与压强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力与压强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与压强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与压强模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强与浮力第一部分 历届试题选1在实施“国家 863”计划中,某材料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它的某些性能 优于制造飞机的铝合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的密度介于酒精和水之间,取一小块这种 材料的样品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了 90g 水,将其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静 止后溢出了 80g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则可计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A0.8g/cm3B0.85g/cm3C0.9g/cm3D0.95g/cm32底面积为100cm2的烧杯中装有适量水。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1(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3.4N,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 当金属块总体积

2、的1/4露出水面静止时,如图1 (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 取10N/k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金属块的体积V人为2 x10-3m3金B. 金属块的体积V人为3 x10-4m3金C. 金属块的重力G为4.5N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为3.9N若P、p2之差为50Pa, g) 3.如图2所示,将一块重为3N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 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上升到12cm。水未溢出且容器底面积为100cm2 (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 = 10N/kg)o松开细线,石块沉到容器底静 止后,容器对水平面的增加的压强 Pa。根据

3、上述条件,你还能求出石块的哪些物理量?至少提出4个5.如图3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图2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卩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a的液体。现将体积 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压力为行,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 的密度之比为 2:3, S 等于 4S 。则下列判断正确 乙甲的是A. P1 = P2, F1FB. P1P2, F1= 4F24.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0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卩2的

4、液体。将密度为P的小球A 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将小球B轻1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有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已6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p大于P。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小球A的质量为32gB. 小球B的质量为8gC. p1与p2之比为2: 3D. p1与p2之比为24: 255. 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一个底面积为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的液体,将挂在弹簧 测力计下体积为V的实心金属球浸没在该液体中p pA甲乙B若Pa= Pb,则P甲P乙 C若 P 甲=P 乙则 PaPb D若F (F乙,则p 甲p乙图69.

5、一个底面积为50 cm2的烧杯装有某种液体, 将一个木块放入烧杯的液体中,木块静止时液 体深h=10cm,如图6甲所示;把一个小石块 放在木块上,液体深h2=16cm,如图14乙所 示;若将小石块放入液体中,液体深h3=12 cm, 如图14丙所示,石块对杯底的压力F=1.6N。 则小石块的密度p石为kg/m3。(g 取 10N/kg)10. 底面积为50cm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2甲、乙两球悬浮在水中,如图8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漂浮且有5的体 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 了 40Pa, g取10N/kg,则乙球的质量为

6、go第二部分 你认为压强与浮力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什么?第三部分 课后练习1.图 1 中,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2.3.一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重为12N,则木块受到的浮力A.大于12NB.小于12N C.等于12ND.等于10N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A. 0.005m3B. 0.05m3C. 0.5m3D. 5m34.如图2所示,是两位同学值日时用的圆柱形桶甲和底小口大 的桶乙,两桶质量相同,上口面积相同,装相同质量的水放 在水平地面上.关于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和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水桶对地面压强大B. 乙水桶对地面

7、压强大C. 甲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D.乙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5游泳的人由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如果河底布满碎石子,则A. 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脚的压力越来越大B. 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C. 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D. 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6. 如图3所示,用细绳将一物体系在容器底部,若物体所受浮力为10N, 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4N,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A4NB6NC14ND7N 7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浓盐水,如果向烧杯内加一定量的清水(未溢出),A、盐水密度减小,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B、盐水密度增大,烧杯底

8、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C、盐水密度减小,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D、盐水密度增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 8小民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 4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p甲、p 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 乙贝9()甲乙甲乙A P 甲 乙F 甲=F 乙B. p 甲p 乙 F 甲F 乙C P 乙乙 甲F 甲F 乙D. p 乙 甲F 甲=F 乙9如图5所示,一块0C的冰放在盛有0C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 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熔化为0C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 置将()A.上升B.下降C.保持不变D.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则()10.

9、 体积相同的A、B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4:5。把它们分别倒入两个容器中。在A液体中放入小球甲,B液体中放入小球乙,且两球体积相同。在下述各个状态中,比较 两球受到浮力的大小,一. 定. 正. 确. 的是()A.甲漂浮,乙沉底时,甲受浮力小B.都悬浮时,受浮力相等C.都沉没在液体底部时,甲受浮力大D.都漂浮时,乙受浮力大11. 物理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的实验,一个量程为100ml的量筒竖直放在水平桌面 上, 100ml刻度线以上还可以容水15ml。现给量筒盛水100ml,将一物块轻轻放人水中, 从量筒溢出25m1的水,物块没有触及量筒底和壁,取g =10N / kg。你认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10、A.物块密度一定等于1.0x103kg/m3B.物块密度一定小于1.0x103kg/m3C物块所受重力一定等于0.4ND物块所受重力一定等于0.25N12如图6所示,在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水池底部有一个金属球(球与池底没有密合),圆柱型的水槽漂浮在池内的水面上,此时水槽受到的浮力为行。若把金属球从水中捞出并放 在水槽中漂浮在水池中,此时水槽受到的浮力为f2,捞起金属球前、后水池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p,水的密度为P水。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出 ()A金属球受的重力为F2 -F1B.金属球被捞起前受的浮力为F2 -F-pSC金属球被捞起前、后水槽底受水的压力减小了 pSF FD. 金属球被捞起前、后水

11、槽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 1 P ,g水图714. 如图7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物块,其密度为)甲=0.8甲X 103kg/m3 , p =0.4 X 103kg/m3,甲、乙均由弹簧竖直向下拉住乙浸没在水中静止。则甲、乙所受浮力之比为,甲、乙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15. 用实验测量粗细均匀竹棍的横截面积。具体做法是:用短细线在 竹棍的下端系一石块,然后将它们放到水中,竹棍竖直立在水中,水面距竹棍上端14cm ;再将系石块的竹棍放到煤油中,竹棍竖直立在煤油中,煤油的液 面距竹棍的上端10cm。再将系石块的竹棍放到某种液体中,竹棍竖直立在液体中,液体的液面距竹棍的上端18cm。煤油的密度是水的

12、4/5。实验中石块都不跟容器底接触。液体 的密度是kg/m3。16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均匀实心金属圆柱体浸在液体中。分别研究弹簧测力计 示数与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同学先把圆柱体浸没在不同液 体中,分别记下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1。然后把圆柱体浸在同种液 体中,通过改变液面到圆柱体底部的距离,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得实验数据如表2。表1液体密度pxl03kg/m3)1.21.82.02.22.42.5弹簧测力示数F(N)7.54.52.51.51.0表2液面到金属块底部的距离h(m)00.210.30.40.50.60.7弹簧测力示数F(N)13.511.19.98.77.57.5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图8(1) 根据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请通过计算、分析,完成表l和表2中的空格填写。(2) 在图8中。能正确反映表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液体密度之间关系是图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