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察学习报告工作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0840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考察学习报告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考察学习报告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考察学习报告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考察学习报告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考察学习报告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考察学习报告工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考察学习报告:工作汇报 2021年10月2日至26日,我们参观考察了河北衡水中学、中国人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收获很多,结合我校实际,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他山之石 、办学思想。衡水中学坚持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人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坚持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2、教学改革。衡水中学采取系列措施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最有特色的是减少必修授课课时,实行作业考试化;十一学校倡导打造思维型课堂;人大附中着力教学常规,建立学科周测制度。 3、人事改革。衡水中学打破常规,建立学部管理和学科中心教研室,增加中层管理人员,使得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执行到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4

2、、校园文化。三所学校特别注意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衡水中学将衡中文化管理概括为:激情度是衡中文化的灵魂,和谐度是衡中文化的基石,创造力是衡中文化的源泉,执行力是衡中文化的核心。在衡中,整个校园外围文化在不断的内化成师生的自觉行动。人大附中和十一学校也特别注意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建设。 、激发激励。衡中致力于将学校建成精神特区和激情校园,为此建立了一系列运行机制,组织教师和学生的系列活动,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管理 资源共享。切实抓好集体备课,发挥备课组团队功能。 学科积累。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了学科积累本,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和反思。 资料编辑。衡中的学科资料分为学案

3、、作业、作业自助餐,全部由教师组编,而且不断传承,新一届要求将上一届的资料至少更新30%以上,要有原创题。 高效课堂。系列措施规范教与学,各学科均出台学科规范要求,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有力强化,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为减少了必修课时,逼着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先学后讲师精髓之所在。 考试分析。重视每一次考试后的分析,衡中建立了学生完成满分答卷制度。 思维课堂。十一学校致力于由记忆型课堂向思维型课堂的转变,突出学生思维过程,提升思维能力。 培养优秀。十一学校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尖子生卓有成效。 7、学生管理 班级设置。三所学校均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人生规划。十一学校的人生规划教育值得

4、借鉴。 主题班会。三所学校高度重视主题班会,形成了系列。 跑操活动。衡中跑操为一绝。 8、课程建设 衡中课程表中,校本课程一节,类似于我校高中目前的做法。 人大附中、十一学校有足够的硬件条件让学生个性发展。 、教研活动 衡中教研活动抓得实,人大附中和十一学校的教研活动起点高。 10、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和班主任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衡中成立了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室。 二、思考建议 1、整体规划学校发展,提出整体思路和分阶段目标任务。 2、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精神境界,提炼教师精神。 3、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作为一种福利,让教师开阔视野,看到差距,不断提高。 4、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5、既要整体规划,又要注重细节,提高执行力。将有效教育的精髓能动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教育方面: (1)进一步抓好跑操; (2)形成系列教育活动; (3)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形成学生评优系列,如周评选、月评选、期评选;()形成班会系列; (5)班级引进项目管理; ()谋划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 (7)家长培训制度; ()引导学生每日反思; (10)建设寝室文化。 教学方面: (1)课程设置,坚持减少必修课时,增加学科自习,尽量实行作业考试化; (2)形成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机制和制度,并最终成为一种教学文化; (3)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思维课堂; (4)逐步形成学校学科资料,形

6、成系列; (5)规范各学科教学要求,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6)形成反思性教学文化,改造学科积累本; (7)发挥团队合作学习的功效; (8)继续抓好校本课程建设; (9)形成学习反思、考试反思操作体系,建立师生交流卡; (10)探索学生主动学习、激情学习的机制、措施和方法; (1)建立教学观摩系统、教学资源库等; (1)形成年级教学管理体系; (13)进一步探索奥赛培训的有效机制。 5、全面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6、稳妥推进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责、权、利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行政管理的沟通、服务和指导功能。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