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保障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07214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保障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保障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保障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保障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保障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保障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保障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保障研究1、 浅论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保障作为推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手段,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不仅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步伐,建立统一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对于社会保障,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平衡,目前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精确定义。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法律规定的,并按照确定的规则,通过国家规范地推行和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计划

2、和政策体系。而国际劳工组织将其概括为“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公共措施,以保护其成员免受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造成的停薪或收入大幅度减少的经济损失及社会贫困,并对其成员提供医疗照顾和对有子女的家庭提供津贴.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直接面向贫困或低收入阶层的各种社会救助制度二是面向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各种社会福利制度。二、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 (一)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 市场经济作为竞争性经济,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政府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实际上,公平与

3、效率在社会的两次分配中各有侧重.市场分配是第一次分配,政府主持下的收入分配是第二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着重的是效率。第二次分配是在政府主持下进行的,既要注意效率,又要注意公平,也就是说,既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臵,又要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协调.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相互补充,遂构成稳定社会秩序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国家可以运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支出、投入等宏观调控手段,依托财政收支体系征缴和支付社会保障资金,影响社会总需求水平,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供求平衡。因此,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加强社会对于资

4、源的合理利用,减轻现代工业技术社会给个人生活带来的风险,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协调发展。(二)只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扩大内需保驾护航.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抵御当前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内需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而投资需求最终只有通过消费需求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使工薪阶层的消费预期提前,才能就现有收入水平放心消费,从而达到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我国企业改革。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企业长期以来集多种职能于一身,既要承担生产经营职能,还要担负着职工医疗、

5、养老、失业的支出职工福利等繁重的保障责任,而这些既加重了企业负担,削弱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应有的职能,使企业难以把全部资源用于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活动中去,无法实现资本的增值;又使那些建厂早、退休职工多的老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能与别的企业公平地竞争,压抑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四)社会保障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降低了市场经济活动中给个人带来的风险,保障了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了全民的社会安全感。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使公民收入得到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促进了社会稳定。这种作用,在我国改革向整体纵深推进的时期内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社会的

6、收入再分配机制,即国家以立法形式通过税收和强制投保筹措保障资金,然后由政府进行二次分配,对于那些竞争中的弱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这就等于开发了一种利益损失的补偿机制。可以说,社会保障是政府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具备了前提条件.2、 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政策应合理运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功能.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既要努力确保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得到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也要注意与我国现

7、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相适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保证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总的来看,今后要按照责任明确、管理科学;机制合理、制度协调;城乡统筹、地区平衡;水平适当、重点突出的原则,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言,具体可有两种方案:1)是制度重建方案,即建立以“低进低出”为特点的、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过鼓励发展积累制补充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同时,保留和完善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维护离退休人员的既得利益.2)若考虑到上述方案对现行制度调整过大,也可采取通过发展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做实个人账户方案(简称“多层次联动”方案)。在改

8、革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实现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公平统一.要从概念上将目前的公务员退休金明确区分为政府以社会行政管理者身份提供的基本养老金和政府以雇主身份提供的公务员职业年金。公务员通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同时政府通过建立公务员职业年金制度作为补充,保证其总体退休金水平不降低.2、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针对困难企业的“适当降低缴费率,只建立统筹基金不建立个人账户”的政策扩展到今后新参保的全部单位和职工.已参保单位和职工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是否继续保留基本医疗保险个人

9、账户。在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降低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的同时,可考虑进一步放宽目前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优惠政策,在4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当提高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缴费进入成本的比例,以鼓励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3、加快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推进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深化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的同时,要本着低标准、严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无力参加社会保险以及参保后仍有困难的弱势群体的最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需求。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家庭财产收入审核办法,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和范围,低保标准的调整应主要与消费价格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挂钩,并适当考虑经济和工

10、资增长因素。3、 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建制理念,促进效率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天然属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观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以促进社会公平为根本目标和评价标准,给同类的人以同样的权利和待遇,将不同类的人的待遇差别控制在社会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并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观是:以提高制度结构的合理性和制度运行的规范性为前提,以提高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程度和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程度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激励作用。传统社会保障制度(949195)是一种低公平与低

11、效率并存的制度安排,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改革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1962003)是一种从效率优先向注重公平转变的制度安排.由于过多地考虑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能否平衡这个“效率问题,过多地强调个人责任而忽略社会公平,反而使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运行出现了低效率化的倾向。现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确立了公平性的制度框架,其公平性在不断提高,但离制度所应达到的公平度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其自身的效率仍然比较低,对经济社会发展效率的提高也没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和公平度的提高,效率正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我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是高度统一的,在实践中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

12、此,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要求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价值体现。就作用于社会个体的角度而言,市场经济给社会个体提供了趋利的空间,而资源又是稀缺的,所以才要依靠竞争在竞争的优胜劣汰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高效率,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一种公共品,个人生存发展权利维护的实现程度并不受他人介入的影响,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非竞争关系。而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弱者,每一个人维护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就对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市场是讲竞争讲效率的,但它必然拉大贫富差距,造成一部分社会群体在资源配置上的弱势和不利地位及基本生活的无助和窘迫.所以需要通过二次分配实现“兼顾公平,缓解社会矛盾,维护

13、社会安定。而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二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应以“公平优先”,而社会保障制度要讲效率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效率的影响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效率问题。而不是指望社会保障本身产生多少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社会保障本身,就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4、 试述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

14、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经济上,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左右,可以说国家已有了一定的财力,有可能逐步为农民举办一些医疗保障事业。在政治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正式地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规定了在210年全国

15、基本建立起新型合作医疗的时限,表达了决策层推动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心。这也使新型合作医疗有了可依之“法”,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举办者不必再诚惶诚恐地担心“加重农民负担”的责难。同时,农村居民对疾病的风险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从199520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每一诊疗人次的费用从39。9元上升到85.8元(按当年价计),净增。15倍,每一出院者费用从168元增至084元,净增85;而同期农民的净收入从178元增至210元,净增长只有4%.一个农民一年的净收人在1995年差不多可以支付一次住院费用,但到20年则只够支付住院费的7,医疗费用的上涨使农民的相对疾病经济负担更加沉重。看病贵使农民更加渴望获得医疗保

16、障,从而提高了对合作医疗的支付意愿。从必要性来说,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保障.人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元素,健康的人才能发展生产力。以人为本,就是要维护人的生命为本。摆脱贫病交加,无忧,社会才会和谐。保健康,才能奔小康。这些流传于群众中的谚语,无一不含阐述必要性的哲理。因此,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人心所向,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思路是“拾遗补缺,填平补齐”.卫生部长高强于06年10月视察江苏后,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和医疗救助,共同建成复合型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是比较现实的。不足的是目前除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已列入“十一五规则外,其他人群,如城镇非就业的居民(包括学生、儿童,不包括享受医疗保障或基本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应作为重点人群,分别建立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儿童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