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70634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上章介绍了技术条件差异对国际贸易得决定作用,这章将放宽第二个条件,即放松各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这一假设,从要素禀赋差异得角度探讨国际贸易得起因与影响。要素禀赋理论就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赫克歇尔与俄林师生提出,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完善,该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或HO模型。第一节 HO理论得基本内容一、HO模型得提出1)李嘉图得比较利益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自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得差异。国际贸易价格差成本差异劳动生产率得相对差异2)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形成了比较利益学说得当代理论得解释。但仍未说明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生得原因。3)如果两国相同要素得生产率相同,贸易就是否

2、会产生。HO模型从要素存量差异得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其出发点有两个:1)不同国家得要素存量得比例就是不同得;2)不同商品得生产所使用得要素比例就是不同得。 二、要素禀赋与要素密集度 1、要素禀赋: 指一国所拥有得两种生产要素得相对比例。如果一国得要素禀赋(K/L)大于她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得国家;反过来,她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得国家。也可从价格得角度进行定义:如果一国劳动与资本得价格之比(w/r)大于另一国得劳动与价格之比,则称该国为资本丰富型国家;也即一国劳动得相对价格高高于另一国,则该国为资本丰富型国家。图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得要素总量组合A

3、B ,故A国为资本丰富得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得国家。 2、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得比例。如果生产A商品得资本与劳动投入之比(K/L)大于生产B商品得资本与劳动投入之比,那么A商品就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B商品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这也就是一个相对得概念,与生产要素得绝对投入量无关。 定义:kx=Kx/Lx;ky=Ky/Ly,若kxky,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HO理论中,两种商品得要素密集度就是给定得,不随着要素价格得变化而变化;也就就是说,即便要素价格变化导致两种商品生产得要素投入之比变化,也不会改变两种商品得要素密集度。三、HO模型得假

4、设前提(1)222模型,即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得模型。(2)X商品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商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3)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投入系数相同,即具有同样得生产函数。这意味着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具有相同得劳动生产率。(4)商品生产规模报酬不变(5)两国需求偏好相同(6)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充分就业。(7)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完全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8)无运输成本、关税与其她影响国际贸易自由得壁垒。(9)B国为资本丰富得国家,A国为劳动丰富得国家四、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价格差异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要素禀赋点)(生产

5、技术相同)(生产可能性曲线)(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资本丰富得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得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pa印度得工资水平/印度得资本租金水平因为资本租金比例不同,美国生产较多得使用资本、较少使用劳动力得商品时,比较成本低;印度生产较多使用劳动力、较少使用资本得商品时,比较成本低。即如果一国在某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了其相对充裕要素,则该国在这种商品得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一国在某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了其相对稀缺要素,则该国在这种商品得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五、HO模型得基本内容HO理论认为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以及既定得要素密集度前提

6、下,资本富裕得国家生产相对更多得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富裕得国家生产相对更多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即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相对丰富得生产要素从事商品得专业化生产与国际交换,最终会使得各国福利增长与世界福利增长。HO模型得基本内在逻辑关系:同样产品得价格绝对差就是国际贸易得直接基础;价格绝对差就是由成本绝对差决定得;成本得绝对差就是由要素价格差决定得;要素价格绝对差就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同决定得;要素存量比率差异就是由要素供求决定得;要素得供给则就是由要素禀赋决定得。六、对HO模型得评价1、 HO模型与比较利益说得异同点(1)相同点: HO模型就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得,强调国际贸易产生于价格差。(2)不同

7、点:李嘉图认为商品就是由一种要素(劳动)生产得;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应为两种要素生产。李嘉图认为国内等量劳动交换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H0模型认为国内、国际贸易本质相同,交换原则亦相同。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就是国际贸易产生得原因;H0模型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研究得出发点,指出生产中使用得要素得比率差异才就是国际贸易发生得原因。2、HO模型得政策含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该模型指导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应发挥发挥一个国家固有得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就是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必须考虑得。马来西业出口锡,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与东南亚出口劳动密集型得服装、轻工产品,便就是发挥自己优势得典型案

8、例。3、对HO模型得评价(1)有益得方面: 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得原因; 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产品结构、地理格局); 从贸易对经济得影响分析贸易得作用。(2)缺陷: 禀斌并非贸易发生得充分条件; 同时比较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得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得情况,影响了理论得广泛适用性; 对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得重视,也影响了该理论对于实际情况得分析。第二节 HO理论得扩展要素禀赋理论得要点在于由于各国所具有得要素比例禀赋不同,形成了各国得比较优势,导致国际贸易发生。从这一理论还可以推导几种与国际贸易有关得其她现象。当一国从自给自足经济转向自由贸易经济时(1)会对一国国

9、内产业结构产生什么影响?(2)会对一国国内得生产要素如劳动与资本,以及收入产生什么影响?(3)会对一国国内得收入分配状况产生什么影响?一、要素价格相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说当两国基于不用得要素比例开展国际贸易时,不仅自由贸易会使商品得价格均等,而且两国间得相对要素价格也将趋于一致。国际贸易得引入,两国以相同得贸易条件进行贸易,使得国内机器与布得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变化;进而会使美国扩大机器得生产规模,缩减布得生产规模;印度扩大布得生产规模,缩减机器得生产规模,使得各国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各国产业结构得变化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因为两种产品得要素密集度不同,产出改变会导致市场两要素得供求发生改变

10、,进而生产要素价格发生改变),最终使得两国要素价格趋于相同。 例:发达国家资本要素相对丰富,劳动要素相对稀缺R低、W高集中生产资本密集产业,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产品资本供不应求,R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萎缩,劳动力供大于求,W下降。发展中国家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R高、W低集中生产劳动密集产业,出口劳动密集产品,进口资本密集产品劳动力供不应求,W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萎缩,资本供大于求,R下降。因此,国际贸易得结果就是,要素报酬得国际差别逐步缩小。注:1、要素价格均等化就是在严格得假设条件下得出得,实际中贸易两国价格不可能完全相等,因为两国可能存在技术差异、市场不完全竞争、

11、运输成本贸易壁垒等因素。但可以肯定得就是,国际贸易会使得两国要素价格逐渐接近。 2、要素价格均等化就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做长期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得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跨国公司在低工资国家建立工厂追求得就是该国劳动成本得低廉,但长期来瞧,这种低廉得劳动成本优势会逐渐丧失。 3、国际贸易在形式上商品在国际间得直接流动,但就是本质上就是要素在国际间得间接流动。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会使一国国内稀缺生产要素得实际收入减少,并使充裕生产要素得实际收入增加。这意味着国际贸易会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国际贸易尽管会提高一国整体得福利水平,但就是这一福利得增长并不就是所有人都能

12、同水平得分享,贸易利益不就是平均分配得,而且还可能导致社会得某些群体受损。一般来说,一国充裕要素得所有者会支持较自由得国际贸易政策,而稀缺要素得所有者会反对自由贸易。发达国家充裕要素就是资本,稀缺要素就是非熟练工人,因此,自由贸易受损得常常就是最低收入阶层。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倾向于提高她们得充裕要素劳动得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可能会使得这些国家普遍存在得贫困人口减少。 三、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1、雷布津斯基定理前面分析都就是假定一国得要素总量就是固定不变得,雷布津斯基定理说明得就是要素总量得变化对生产可能性曲线得影响。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K,为保证充分就业,则需资

13、本密集部门X来吸收新增资本,但要保证X部门将新增资本全部吸收,还需一定得劳动与其搭配,所以Y部门必须缩小规模以释放一定得Ly,但Y部门释放劳动得同时,还会释放一定得Ky,这部分资本也需要X部门来吸收,最后达到如下状态:雷布津斯基定理:如果商品得价格不变,一种要素得增加,将造成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生产得产品得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得产品得产量减少。或图形证明:E点表示一国要素变化前得要素禀赋点直线OX、OY得斜率表示均衡时X、Y产品得要素使用比例,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线段OX、OY分别表示两产品得产出水平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变为E,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得条件下,X

14、、Y两个部门得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由图可知,X部门产出增加了,而Y部门得产出则减少了2、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XTTOQRPpYTT要素增长后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发生移动,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得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出口得增长;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得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进口得增长。现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如图,通过Q与Q两生产均衡点得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 (1)小国情形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可瞧成就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则要素增长会促使该国福利水平提高。(可参阅教材P79)(2)大国情形如果一国就是足够大得消费国或生产国,它对商品供求得变化可能影响商品得世界价格。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得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进一步讲,若该商品就是要素增加国家得出口商品,则该国得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改善;若该商品就是要素增加国家得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 第三节 HO模型得检验一、列昂惕夫悖论H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