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发展史与手术方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70438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瓣膜病发展史与手术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心脏瓣膜病发展史与手术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心脏瓣膜病发展史与手术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心脏瓣膜病发展史与手术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心脏瓣膜病发展史与手术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瓣膜病发展史与手术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瓣膜病发展史与手术方法(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瓣膜病的发展史及手术方法发表者:许春雷8185人已访问心脏瓣膜病的发展史及手术方法第一章瓣膜历史一. 体外循环前时代的心脏瓣膜手术心脏瓣膜手术的第一次尝试是在1913年7月13日由Theodore Tuffier进行的。Tuffier试图用他的手指 将升主动脉壁压陷以够到狭窄的主动脉瓣从而达到扩张的目的。传说他的手术获得了成功,而且他的病人 顺利恢复出院。1923年5月20日,Eliott Cutler应用一种特殊的瓣膜刀为一个12岁的小女孩施行了二尖瓣狭窄交界 切开术并获得了成功。不幸的是,此后Cutler的病人中很多死亡,不久他放弃了这种术式。1925年,一 位名叫Suttar的英国医

2、生通过用手指撕裂交界的办法,成功地为一名年轻女性病人施行了二尖瓣交界切开 术。但此后他没有再做这种手术。1954年Hufnagel在Surgery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从1952年12月开始为23位主动脉瓣关闭不 全的病人施行人造球笼瓣替换主动脉术。在前10例病人中有4例死亡,后13例中2例死亡。Hufnagel 将球笼瓣用多点固定环固定在主动脉上以确保人工瓣膜不脱落。该术式是在体外循环和将人造瓣膜缝在主 动脉瓣环位置上的方法出现之前,唯一的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术式。图1最早用外科手术治疗多瓣膜疾病的是Trace等人。1952年5月2日Trace先为一名24岁的女性病人 行二尖瓣交界切

3、开术,由于病人右房严重扩大,术后恢复不好,遂于2周后又行三尖瓣交界切开术,术后 病人恢复良好,并且术后一年随访仍保持良好。Brofman于1953年行二尖瓣和三尖瓣交界切开术丄ikoff等1955年发表了 7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交 界切开术及术后2年随访情况的论文。Lillehei是第一位报道在体外循环下行多瓣膜损伤修复术的人。他 于1956年5月23日成功地为一位52岁患有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的男性病人行二尖瓣 交界切开术和主动脉瓣成型术。Borman1973年10月为一个所有四瓣膜狭窄的12岁以色列小女孩行四瓣 膜交界切开术。二. 体外循环时代的心脏瓣膜手术直视下心脏瓣膜修复

4、术及置换术是在人工心肺机出现之后才发展起来的。第一例成功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是 由Dwight Harken和他的同事们实施的,他用一个球笼瓣置换病人的病变主动脉瓣,并将其安放在冠状动 脉窦下的位置。Harken的1960年的报道中所描述的许多技术与我们今天的主动脉瓣置换技术有很多相似 之处。同一年,Starr和Edwards成功地用他们自己设计的球笼瓣实施了二尖瓣置换术。到1967年,大 约移植了 2000个Starr-Edwards球笼瓣,这种瓣膜成为了当时所有其他人工机械瓣的参照标准。图21964 年, Starr和同事们报道了 13例多瓣膜置换术,其中一个病人在1963年2月21日进行了主

5、动脉 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Cartwright等于1961年11月1日用他们自己设计的球笼瓣成功地实施了第 一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Knott-Craig等成功地为一名类癌患者实行了四瓣膜置换术。60年代,Binet开始研究组织瓣,1964年Duran和Gunning在英格兰用异种猪主动脉瓣为一位病人 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用甲醛固定的异种瓣早期效果是好的,但几年后由于组织退化和钙化,这些异种瓣开 始衰毁。Carpentier和同事们用戊二醛固定异种猪主动脉瓣,并将瓣膜固定在支架上,从而出现了生物瓣。 Carpentier-Edwarts猪瓣和Angell-Shiley生物瓣变得流行开来

6、,并移植给了大量的病人。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能够在直视下直接接触到病变的瓣膜,第一次使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成为可能。二尖瓣成型术是由Wooler、Reed和Kaye等提出来的,Carpentier和Duran在前者的基础 上发展出二尖瓣人工瓣环成型术。70年代,很少有人涉足瓣膜修复术。慢慢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的 验证,二尖瓣成型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Carpentier在这一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他强调了仔细分析瓣 膜病理分型的重要性,并详细描述了几种瓣膜修复技术及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从1966到1968年,在海洛因成瘾者中爆发了一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小流行,病人死于难以控制的革

7、 兰氏阴性菌感染,通常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长期的抗生素治疗加上三尖瓣置换的死亡率是100%。从1970年开始Arbulu为55名病人进行了手术,其中他切去了 53名病人的三尖瓣而没有置换人工瓣膜,另外2 名病人他还切去了肺动脉瓣而没有置换,25年后,这些病人的实际生存率是61%。三. 我国瓣膜外科发展史1954年2月,兰锡纯首先在国内施行二尖瓣狭窄闭式交界分离术成功,标志着我国心脏外科由心外手 术进入心内闭式手术阶段,推动了心脏外科的迅速。1957年3月,石美鑫等改用右胸切口经房间沟作二 尖瓣狭窄分离术,对伴有心房纤颤及左房血栓、左心耳过小或再次手术的病人有一定的优越性。1960年 12月,顾

8、恺时与上海手术器械厂协作制成二尖瓣扩张器,并首先施行了经左心室途径作二尖瓣狭窄扩张术, 提高了分离术的效果,并在全国获得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从1963年开始,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和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上海硅橡胶制品研究所协作,研制国产球 笼型心脏瓣膜,并于1965年6月蔡用之首先在国内施行二尖瓣替换术成功,开创了我国人造心脏瓣膜研 制与临床应用的历史,扩大了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范围,促进了我国瓣膜外科的发展。1976年5月, 郭加强、朱晓东等研制成用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生物瓣膜,并首先用于替换主动脉瓣成功。1977年,罗 征祥、方大维等研制成异种猪主动脉瓣,并应用于临床,推动了生物瓣膜在我国的进展。

9、1978年,蔡用 之与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和兰州碳素厂合作,研制成国产侧倾碟形瓣膜,经临床应用与鉴定,在国内推广 应用。在此基础上,又与兰州有关单位协作,在瓣架结构及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制成改良 型侧倾碟瓣(简称C-L瓣),并大批生产,供全国应用,解决了国产机械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1985 年5月,朱晓东等与航天部703所共同研制成钩孔型斜碟式机械瓣膜,首先在北京阜外医院临床应用,并 在全国推广。1987年7月,肖明弟等应用抗生素灭菌与液氮冷藏保存同种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保留瓣 叶和动脉壁的活性,用于重检心室流出道及瓣膜的功能,以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瓣膜病的矫正手术。1992 年,罗征

10、祥报告研制成St.Vi nee nts机械瓣膜,经临床应用,性能良好。1992年11月,田子朴等研制成 双叶机械瓣,临床应用10例,早期效果良好。标志着我国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瓣膜 外科的进步与普及。关于瓣膜成型术,在我国也逐步开展起来,应用涤纶软环,可塑性金属环、Carpe ntier环及弹性金属环施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型者,均有报告。1984年以来,庄士才等对161例二尖瓣病变施行综合性修复术, 对瓣环扩大应用软质环环缩术,最长随访7年,效果良好。1987年以来,刘维永等应用研制的可塑性人 工瓣环,施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型术90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1992年5月,张新来等

11、报告风湿性 二尖瓣成型术80例,采用特制的瓣膜刀,削薄增厚的瓣叶,剔除钙斑,恢复瓣叶的活动度,纠正瓣下结 构的病变,其中80%的病人应用改良Carpentier环进行综合成型术,术后早期疗效良好。第二章瓣膜病手术指征一. 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指征(一)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大类,后天性二尖瓣狭窄在我国几乎全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在风湿性心脏病中,二尖瓣受到侵犯发生率达65%-90%,单纯二尖瓣狭窄约占25%。1.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手术指征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可分为三型;I型:狭窄位于瓣环及瓣叶;II型狭窄位于腱索平面,称降落伞型二尖 瓣;III型狭窄位于乳头肌平面,腱索缩短相互融合,与

12、粗大的乳头肌相连接。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尽可能用内科治疗,维护心功能,控制心衰,待病儿长大后再手术。但对心衰反复发 作,难以控制者,瓣膜手术则可为病儿提供生存机会。频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最常 见手术指征,原则上I型狭窄可先试作二尖瓣球囊扩张或直视成型术,直视成型术效果不理想者(如二尖 瓣桥)选择瓣膜置换。II型及III型狭窄,在直视下尽可能作成型手术,成型失败者作瓣膜置换手术。2. 后天性二尖瓣狭窄手术指征(1)二尖瓣狭窄病人,在稍有负荷的情况下,即有症状加重,意味着心功能代偿已处于临界状态,应该予以手术,以阻止病情的发展。(2)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在二尖瓣混合病变(狭窄合并关闭不

13、全)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二尖瓣狭窄病人, 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较低。心房纤颤给病人带来几个严重问题:心房纤颤使左房收缩功能丧失,导致心 排量降低20%-25%左右;房颤的出现,使临床症状恶化,尤其在房颤发生早期,快速心率可以引发肺 水肿;房颤增加了发生左房血栓及栓塞的机会,与窦性心率相比约递增7倍。在临床可见多发性房早出 现往往是房颤发生的先兆,适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房颤的发生及有关并发症的出现。(3)栓塞合并症在二尖瓣狭窄病人中发生率较高,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的4倍。故二尖瓣狭窄病人 有左房血栓或有栓塞病史者,应该手术,即使无症状。(4)肺动脉高压 大部分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术后虽然不能立即恢

14、复至正常,但能逐步下降,其程度取 决于肺血管病变。手术必须于肺血管严重病变之前进行。尚有一部分二尖瓣狭窄病人,伴严重肺动脉高压, 从未经历过肺静脉高压的症状,却存在肺动脉高压的体征和右心室肥厚,静息时存在低心排出量,这样的 病人,即使无症状,也应该手术。3. 手术方式的选择(1)经皮房间隔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一般单纯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瓣膜无钙化、无明显的瓣下病变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的活动度良好,尤其是有响亮的第一心音和二尖瓣的开瓣音时,有指征进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但左心房有血栓者不宜采用此种方法。(2)二尖瓣分离术:包括闭式二尖瓣分离术和直视分离术。其手术指征为:单纯的二尖瓣狭窄没有瓣膜

15、的钙化、重度的瓣下病变和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3)二尖瓣置换术的指征:体检显示没有开瓣音和响亮的第一心音;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超声 心动图提示存在二尖瓣钙化,瓣叶或瓣下结构的斑痕、纤维化和增厚;年纪大伴有房颤,有过体循环栓 塞的病人;二尖瓣分离术后发生的再狭窄。(二) 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最为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及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内膜炎等。在我国, 任何年龄组仍以风心病为主,但非风心病的病人亦逐年增多。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见于合并房室管畸 形等。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分为器质性、功能性两类。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为轻至中度,很少有重度,在原 发病得到纠治后,绝大多数可自

16、行消退,但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则需行二尖瓣成型术,不必做换瓣手 术;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则应根据病因、病变程度而选择瓣膜成型术或瓣膜置换手术。一般的手术指征原则为:1. 无症状的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即应手术:心功能有减退存在,EFv0.55;(2) 左室扩大,LVESD50mm, LVEDD70mm;(3) 活动受限,活动后肺嵌压出现异常升高;(4) 静止状态下肺动脉高压;(5) 心房纤颤。2. 有症状出现,不论正常或异常心功能,应予手术。当EFv0.3,是否手术,应视病人具体情况个别处 理。3. 无症状,反流量中度严重的病人,心腔大小LVESDv50mm, LVEDDv70mm, EF,FS正常,应该 每6个月随访一次,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进行手术治疗。二. 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指征(一) 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