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702772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必修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必修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必修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必修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遗传因子的发现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 实验操作: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去雄要在花蕊成熟之前,去掉雄蕊再套袋是为了避免其她花粉与雌蕊相接触而完毕受精作用,对哪株豌豆去雄,它就是母本)(2) 措施:假说演绎法(最后检查假说阶段完毕的是运用1的测交)测交: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对的性,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检查(Aa*)自交:植物自花授粉,可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检查(Aa)Ps.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DNA的半保存复制的提出也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孟德尔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

2、和F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本上的;所做出的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由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种;她所发现的规律可以用来解释有性生殖生物中细胞核的遗传现象。(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一)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Dd 1: 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

3、 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2:D D dd :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裔(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 YRRyyrr F1: 黄圆 F1: YR 自交 自交 F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2:Y-R- yyR- Y-rr yy 9:3 : 3 : 1 9 : 3 : :1在 代中:4种体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6 绿皱3/16 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r 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R yyR Yy

4、R Yyr 共4种/16 完全杂合子 Yyr 共1种/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随机抓取,抓完一次要放回,为的是保证两种配子比例相似甲乙配子的数量可以不同,一般是雄配子比较多,但是一种桶里的一定要是1:1(6)杂合子持续自交后裔 a曲线代表纯合子的比例,b曲线代表显性(隐性)纯合子,c曲线代表杂合子杂合子数量是1/ 纯合子就是用-杂合子的数量,显性/隐性纯合子再除以(7)有关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使用与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控制不同形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在形

5、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因此说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是随机的,这句话是错误的)(8)孟德尔成功的因素对的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具有易于辨别的性状 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朴到复杂) 对实验成果进行记录学分析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持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重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6、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似。)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涉及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注意只有同源区域才可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2)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个子细胞,最后共形成4个子

7、细胞。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 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种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种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似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补充1. 卵细胞的形成经历了两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 卵细胞形成之后不需要变形,但是精细胞需要变形成精子注意点(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似;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似。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素

8、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的变化规律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种卵细胞。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来自同一种精原细胞的细胞基因型是互补的 例如AC和ac观测细胞的减数分裂一般选择雄性个体,由于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在动物卵巢里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

9、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会继续完毕减数第二次分裂。2观测的是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有关姐妹染色单体:是指同一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同源染色 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四分体时期可以发生交叉互换2.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互相辨认、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10、注意点: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受精卵中的核物质一半来自与母方,一半来自于父方,但是细胞质几乎所有来自于卵细胞(因此说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是错误的)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环节:细胞质与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

11、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减前期 减前期 减前期 减末期 有丝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有丝前期减中期 减后期 减中期 减前期 减后期 减中期 有丝中期Ps.只有减数分裂的中期会躺着,有丝分裂中期是竖着的;有丝分裂后期上半部分一定有两个同样,而减数第二次分裂上半部分两个一定不同样4. 基因在染色体上(1) 萨顿假说:运用类比推理法;内容是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根据是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则不能体现这个规律) 基因 染色体体细胞成对存在,一种来自于母方,一种来自于父方成对存在,一种来自于母方,一种来自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配子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种只含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种受精作用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一种来自于母方,一种来自于父方受精卵中的同源染色体一种来自于母方,一种来自于父方注意点:细胞中的基因不是都位于染色体上,也有的在线粒体,叶绿体中。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和萨顿假说的提出采用的措施不同,前者是假说演绎法,后者是类比推理法(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实验实用果蝇的长处:易饲养,繁殖快,后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