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70036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装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涂装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涂装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涂装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涂装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涂装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装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涂装施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编制说明1.1 目的:加强涂装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爆炸,火灾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1.2适用围: 本车间生产围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适用。1.3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2.1 组织机构组长:文华副组长:胡宝增崇组员:涂装车间,外协公司全体人员2.2

2、职责施工前,确认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其中作业负责人为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为项目及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2.2.1 组长职责:(a)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b)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2.2.2 副组长职责:(a)副组长是项目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的 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b)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

3、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2.3 建造经理职责: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施工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负责对现场责任主办进行技术交底。2.2.4 主办职责:(a)在安排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前,认真阅读施工方案、如对施工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向技术部反映、 不得有误。(b)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用。(c)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签署审批,任何人不

4、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d)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2.2.5 安全部门职责:(a)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 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b)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

5、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c)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d)培训有记录,培训结束后记载培训的容、日期等有关情况。2.2.6 外协公司作业负责人职责:掌握整个作业工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2.2.7 外协公司监护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

6、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2.2.8 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3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1 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

7、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18%以上,23.5%3.2 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3.3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 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3.4 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 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3.5 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

8、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3.6 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3.7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要求的防爆型产品。3.8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 护器具。3.9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3.10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 联络信号。3.11 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

9、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 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3.12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3.13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 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3.14 在密闭容器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 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3.15 当作业人员在受限空间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 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3.16 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 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3

10、.17 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 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3.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3.1 作业负责人填写“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3.2 工程部主管对申请容进行审核,查验作业人员资格等信息;明确现场监护人(现场监护需持特种作业操作书);3.3 工程副经理对申请表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3.4 有限空间作业事项须经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4. 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项目部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容包括:4.1 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4.2 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

11、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4.3 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留存记录,有参加人员的签字确认。4.4 平时加强应急方面的安全知识,在板报、标牌等中的宣传,以加强对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教育,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5. 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1 项目部危险源监控项目部对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通过各主管部门及项目部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员对工程各分包队伍进行监督控制,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分项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5.2 信息报告与处理5.2.1 项目部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漏岗, 做好值

12、班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项目部设立值班室,并保证24 小时由管理人员值班;夜间及法定节假日昼夜联系人员见机关值班表。市急救:999, 120;火警:119;匪警1105.2.2 、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单位值班室-项目值班室-集团分公司值班室-集团分公司生产安 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小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52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 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 报告。5.3 、应急响应5.3.1 分级响应5.3

13、.1.1 响应分级I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实施。按照项目部的综合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各部门做好各自分工准备,按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指示响应各自救援行动,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总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集团公司应急预案实施救援。n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各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指挥营救工作。积极动员所属分包单位、周边社会力量进行支援救助。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5.3.1.2 项目部有关部门的响应根据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别,项目部相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和本部门相应的

14、应急措施,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提出请求。5.3.1.3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的响应、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向总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 进展情况。、 根据需要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请求政府专业应急力量增援。5.4 指挥和协调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灾难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通知项目部有关部门及请求政府应急机构、救援队伍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现

15、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 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 项目安全组织机构人员临时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5.5 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5.5.1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项目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5.5.2 医疗卫生救助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5.5.3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装备,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5.5.4 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容如下:、项目部与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队伍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