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0013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和学情(一)教材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

2、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二)学情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说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过程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

3、: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2.教学重难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方法教学: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

4、,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学法: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

5、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

6、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1.摇篮安睡图2.雪后小山图3.山村卧雪图4.玲珑水晶图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

7、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1.守护摇篮的母亲2.细致周到的护士3.健美优雅的女郎4.娇美害羞的少女5.俏美柔情的女子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二)品味温情的语言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

8、。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1.教师总结: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

9、话。五、时间安排导入3分钟 讲授新课 30分钟 归纳总结 2分钟 写作练习 5分钟六、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老舍温情的画面温晴 温情 温情的人物 温情的语言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一、说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以学会朗读诗歌为发散点,以情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说教材1、课文简介: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意象内涵丰富,抒情方式巧妙。作于1938年11月。诗的

10、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多少年来,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所默诵。2、教学设想:我爱这土地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现代诗歌,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和意象的象征意义。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

11、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目的:学习朗诵方法,培养爱国情感)2、理解诗歌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的象征意义。(目的:便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题提高诗歌理解能力)3、体味诗歌抒发的对祖国深沉的爱。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四、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2种方法: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

12、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朗读、听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2、讨论法: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也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合作精神得到了深化;六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看了真让人精神振奋。电视剧烈火金刚,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为真让人痛恨不已。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记住历史

13、,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这些音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形象感受诗人特殊的写作背景。)2、作者及背景简介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再次强化特殊背景,加强爱国氛围)3、听老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歌诗人借

14、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这个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意象。4、有感情的朗读首先讲解朗读近体诗的要点,然后用课件表现本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让学生现学现用,增强记忆。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听范读,对照自己比较两者,并找到自己朗读诗歌上的不足。最后,全班集体朗诵。5、意象赏析:分小组讨论诗歌的所选取的意象,结合时代背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方位互动交流的能力。6、语言赏析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并说明理由。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7、课外拓展,让学生阅读艾青的北方(节选)能说出意象及象征意义,做简单的赏读。8、能力迁移通过仿写,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七、说板书设计教学设计能够直观明了的再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我爱这土地艾青土地祖国大地暴风雨日寇侵略河流、风民族反抗黎明美好未来小结: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首次接触现代诗歌,把握这首诗歌的内容会有难度,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