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69930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 品尝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须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1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旧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志向,甚至是明知其不行为而为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学问都表现出深厚的爱好,因此他多才多艺,学问渊博,

2、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学问,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见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慧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阔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示,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

3、讲话太尖锐,损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急。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和善的人,富有怜悯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2打搅外公,又挤时间来强身健体,他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回首前文,其实孔子从那次庙宇祭祀之后就已经在心中扎下了学习礼道的决心啊!他宣扬礼道,就是希望全部的国君都能用仁义德心治理天下,一个孩子

4、,小小年纪尽然心怀天下,真让人佩服! 这篇故事中孔子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从小树立人生的目标,遇到不懂的学问时,要虚心请教别人。另外,我们还要会利用时间,像孔子一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 孔子的一生很坎坷,但是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正所谓学无止境,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为了自己的幻想,虚心求学;为了美妙的明天,勇往直前!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中,我只知道孔子的这两句名言,但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话为什么能千古流传?读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后,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历史上宏大的教化家、

5、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事一书从孔子的诞生以及成长起先讲起,主要讲解并描述他开创杏坛教化,招收弟子,广推周礼、六艺之道,周游列国4年,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暮年的孔子,因为理想不能施展,起先编撰春秋,他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也被编写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许多举止行为都值得我们学习。从他初习周礼,到下定决心学习圣贤,造福于民,孔子的虚心好学、求实上进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我感受最深的是寒窗学易。由于孔子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慢慢地,母亲没有实力教育他了,就把他交给了外公。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孔子在雪地里一会儿原地小跑、一会儿扎马凝神,一会儿又俯卧在

6、地练双臂腕,读到这里,我想:孔子才十岁呀!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带着疑问,我接着往下读。原来是孔子是在看周易的时候,有一些疑问,见外公在休息,由于天气寒冷,于是就练武强身一下。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学好问,酷爱学习,敬重长辈的孔子。我想:孔子真是勤奋啊!在这样冷的天气里也不休息,仍旧在学习,而且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外公,怕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4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宏大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仁,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对孔子一生品行的赞颂。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孔子的一生介绍。从这本书中,我看出了孔子的虚心、大胆、聪慧、好学

7、和勤奋。孔子三岁时就丧了父亲,十七岁丧了母亲,自己只能流入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没有畏怯生存之危急和艰难,而是更加好学、更加勤奋,不懂就问,这让我也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虚心令我最钦佩。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一天中午,烈日当空,孔子正坐在一辆马车上赶路,突然,孔子听见了两个孩子的争辩声,新奇的他走过去一看原委。你们好,小挚友。孔子先打了招呼,请问你们在争辩些什么?我们在争辩太阳早晨时离我们近还是中午时离我们近!一个小孩抢先回答。孔子听到这个问题后,起先仔细思索,可想过来想过去,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便又问了一下两个孩子:小挚友,你们说说看你们自己

8、的理由!我先说。我认为太阳早上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的太阳大,所以我认为太阳早晨时离我们近!个子高一点的小孩说道。不,我反对。我认为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因为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最热,所以我认为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个子矮的小孩说道。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后,细致想了又想,觉得两个孩子的话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于是,他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对两个孩子说:两位小挚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们让我回去再想想吧!孔子就是这样的虚心,没有不懂装懂,他这样的好习惯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也正是因此,孔子学到了更多的学问,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宏大教化家、思想家、政治家。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