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度假村商业计划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69696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度假村商业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度假村商业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度假村商业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度假村商业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度假村商业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度假村商业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度假村商业计划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置业有限公司*滨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项目商业计划书*置业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开发设想1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3第三章 项目所在区域资源及旅游市场分析8第四章 项目开发建设内容14第五章 环境保护22第六章 项目推广27第七章 结 论- 30 -第一章 项目开发设想一、项目名称*滨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项目二、投资方投资方:*置业有限公司三、投资方概况*置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14年,注册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具有三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公司位于*省省会*市*区东湖路189号。公司治理结构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设计,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制度完善,各部门分工明确、协作顺畅。拥有中、高级职

2、称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上,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高度专业化的项目开发管理能力,是*省一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引领房地产业科技创新的地产新军。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以“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审时度势、敢为人先”的经营理念,目前拟在*市*汉江北岸打造“*滨江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以国际标准和视野打造*市首席综合宜居及旅游生态区。遵照“和谐、务实、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本着“为客户创造生活,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遇”的企业使命,*置业有限公司将不断加大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以推进建筑应用技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己任,探索开发高品质的绿色生态房地产,为

3、建设现代化、生态化的旅游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四、项目建设地点和开发设想1、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设地点为汉江北岸的*市*杨镇一组。杨*镇位于*县城东、北两部,面临汉江、背靠群山,209国道、*丹公路、桂南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素有*“东大门”之称。2、项目开发设想项目的核心内容是:以项目建设地区域内5000亩农田集约化、产业化为长效经济增长点,实现杨*镇跨越式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高效利用杨*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新型度假集散地,带动当地1000余名农民就业;以多种形态文化延伸产品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道教养生文化中心、欢乐谷、恐龙主题公园、水上游乐园、私

4、人游艇俱乐部、五星级度假村等各类新型产业,最终形成一个泛旅游产业的发展构架。项目建成后将为*打造*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锦上添花。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一、政策背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并且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11月10日胡锦涛主席在文代会、作代会上指出:“一切优秀的文化创造,一切传世的精品力作,都是时代的产物”。2011年,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提升到与其他支柱产业同等重要的地

5、位,全国各地也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如何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培育优势文化事业、完善产业格局成为决策层关注与研究的主题。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倡和鼓励各地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滨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的开发正是基于这一政策背景下进行构想的文化产业项目。二、区域性背景1、中部崛起的愿景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特别是粮

6、食生产有明显优势,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中部崛起,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实施中部崛起,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稳妥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2、*省发展*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宏伟规划*西地区具有生态、历史文

7、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众多资源优势,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特色的文化体系。地理位置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豫南、渝东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近年来,*省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运用后现代理念,激活*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协调组织建设“*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使*西部地区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西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既是*从长远谋划区域统筹协调,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

8、大措施。*作为*西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既是顺应*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这一大好形式的浓墨重彩的一环,又是开创文化旅游新局面的创造性举措。3、*建设*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蓝图在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中,*担负着建设*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重任。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要有足够的辐射功能和带动能力。城市发展空间不足,一直制约着*的大城之梦。群山沟壑中,建设用地稀少,重大项目没处建,招商引资进不来。整理山地虽然增加了一些城市容量,但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只能伸腿不能起跑。空间不足直接导致城市功能缺失,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市区现有人口70万,面积80余平方公

9、里,以这样的体量、功能和“吨位”,如何辐射周边*豫陕渝四个省市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市政府选择把城区向周边扩容,突破现有城市格局,用大气魄、大手笔,破解发展瓶颈。*地处位于*省*市北部(小部分在*市西部)秦岭南坡与大巴山东延余脉之间, 汉水上游下段,是*中线工程水源区。位于*豫陕三省边沿,秦岭巴山东延余脉褶皱缓坡地带,史称“五丁於蜀道,武陵之桃源”。东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依,西南部与竹山县毗连,西部与陕西省白河县交界,西北部与*西县相交,北部与陕西省商南县相接,南部与*市相依,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关镇(古为*府城),位于汉江北岸,距省会*市535公里,距*市仅27公里。*紧邻*中心城区,是

10、离“核”最近的区域,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岭13平方公里的空间,以及*县城及周边乡镇的承载能力,可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增长极。*城区拓展发展空间,把*纳入*主城区,建设*生态滨江新区*首当其冲。致力把*生态滨江新区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北部的主要发力点和重要增长极。三、在*进行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适逢历史机遇*中线工程实施,*大坝加高,汉江的水位将随之升至170米。汉江穿*而过,一些区域沉于水下,水位升高后的汉江也将在*形成两片开阔的水域,改变*现有城市格局,串联起*位于汉江岸边的城镇,组成环湖带,形成条状与环状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工程对水质提出了高要求,*也被确定为*中线工程

11、核心水源区、国家限制开发功能区,根据这一实际,2011年编制完成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将*发展定位为“国家级清洁水源地,生态型健康滨水城”,战略规划中还确定了“以水立县,着眼国家战略,突破功能局限;以文兴县,彰显文化特质,突破产业布局;以业强县,立足*西北,突破空间局限”的发展思路,同时,建设“国家二类水质水源保护模范区、国内一流的生态健康养生区、*西北生态经济实验区和*生态滨江新区”。2012年10月12日,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滨江新区的发展大旗授予*。由此而诞生的*生态滨江新区总体范围初步确定为100平方公里水面、100平方公里绿地、100平方公里设施和产业,规划总人口超过40万人;

12、重点建设范围初步确定为:*汉江三桥、银武高速以东,汉江以南,*东环路以北区域。*生态滨江新区在空间发展上,初步定位为围绕*“一江两湖四区六镇”(布局汉江,*东湖、*西湖,老城区、政务新区、长岭开发区、安阳科教产业区,谭家湾镇、城关镇、茶店镇、安阳镇、柳陂镇、杨*镇),合理安排产业空间、人口空间、生态空间、用地空间,形成百平方公里生态屏障、百平方公里生态水面和百平方公里滨江新城,实现汉江条带与圈层环状相结合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滨江生态新区”四大不同的功能分区划分明确,所处的区域是*的核心区,将对江南、江北的发展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目前,*生态滨江新区正以同城规划、差异发展和“优于、高于、雅于

13、”*中心城区建设为要求,以规划为龙头和总纲,以生态为前提和基础,以滨江为优势和特色,以新区为功能和定位,不断夯实重要支撑,即宜人宜居新城区、绿色产业聚集区、城乡统筹示范区、转型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商贸物流和生态文旅六大支柱产业。2013年3月2日,*生态滨江新区首批总投资约45亿元、3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生态滨江新区已经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试验点、“一核多支点”的发力点、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起步点。在*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可以很好的借武当山、汉江水、恐龙地址遗迹之势,延展“武当文化”,又能显示其独特的人文特色,同时,形成文化旅游的“带、圈

14、形”结构,从而更具吸客能力。第三章 项目所在区域资源及旅游市场分析一、区域旅游相关资源分析杨*镇位于*县城东、北两部,面临汉江、背靠群山,209国道、*丹公路、桂南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素有*“东大门”之称。杨*“背靠青山摇钱树,面迎汉江聚宝盆”三山、两水、五分田,多为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北山、南河、北南倾斜。区版图面积2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390亩(水田面积11490亩),林特多种经营面积达2.2万亩,其中茶叶、柑桔、板栗、梅子、柰李以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而远近闻名,“桂龙云剑”茶连续5年在国内外茶叶评审活动中获得金奖。杨溪这块风水宝地,有卧虎藏龙之说。天然形成的

15、自然景观和前朝古代的建筑,使杨溪风光迷人。杨溪的青龙泉、黑龙泉、白龙庙、黄龙洞、五虎老鹰山等自然景观闻名遐迩。从*城出东门的校场坝过小河公路沿线开始,卜家湾有一座黑龙庙,庙里威坐着一个脸如黑龙爷。再往东走不到百步,有一座土地庙,土地庙里土地爷身旁各立着两个泥塑的土地婆,成为一庙一爷两老婆的奇庙。离庙再向东走,路北一座大庙,俗称关帝庙,庙门对面路南有一棵百年皂角大树,是来往行人歇脚的了地方。再往东走前方不远建有一座石洞桥,桥下北面有两条长年累月不断流水的小溪,潺潺溪水像银龙,汇入一洞流下汉江,此处被人们称为“二龙入一洞”。再往东走来到肖公大庙,此庙建筑气势磅礴,森严壁垒,庙西有一座戏楼,门前路南生一对百年姊妹皂角大树,粗需四条膀扎腰圆的壮汉拉手方可一围,它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