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69590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7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单元 图形的变化折一折,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有的对称现象。情感与态度: 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有的对称现象。教学重点:理解对称现象。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2)在白纸的一边画

2、上一个图案。(如图1)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 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二、理解对称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2.学生动手操作。(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3.理解对称轴。(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

3、)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三、课堂活动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2.练一练第1.2和3题。五、作业设计1.给对称图形打“”。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6 8 H M 责 文 育教学反思:玩一玩,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过程与方法: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平移或旋转现象。教学难点:

4、,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具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1) 分组活动。(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3.列举

5、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你还知道哪些?4.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能够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25的乘

6、法口诀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实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水平。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实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3+3+3 = 2+2+2+2+2

7、= 4+4+4+4= 7+7=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1,2,3,4,1个1个地数。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5,10,15,20,5个5个地数。(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55=25 65=30 75=35 85=40 95=45(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

8、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三、巩固练习。(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

9、,谁能最先背出口诀。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

10、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看图说一说。(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2.摆一摆,数一数。(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

11、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几根筷子 2 4(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4

12、.试一试。(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

13、序写出乘法口诀。(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5.读一读、记一记。(1)按顺序齐背。(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课

14、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间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巩固5的乘法口诀,能够用5、2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比较算式与 数或算式与算式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情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活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5的乘法口诀,能够用5、2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比较算式与 数或算式与算式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 1.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故事。 2.出示主题图。比赛前,先带领学生复习的乘法口诀。二、摘桃比赛。 1.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大毛和二毛到台前比赛。其余学生在书上写得数, 跟同桌分别从两边算起,进行比赛。 2.每位同学与同桌交换“登山位置” ,再比赛一次。三、介绍乘法口诀。 让学生谈谈比赛的体会。师介绍:“乘法口决”是我们的祖先传下来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读起来很顺口,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