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形式的跳跃教学反思(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69585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种形式的跳跃教学反思(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种形式的跳跃教学反思(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种形式的跳跃教学反思(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多种形式的跳跃教学反思(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种形式的跳跃教学反思(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种形式的跳跃教学反思(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体育教案多种形式的跳跃教学反思任课教师:郝领旗 时间:2012、11、8一、设计思路本课作为跳高训练的第一课时,授课对象是中学七年级学生,教学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了解田径健身性跳跃练习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及其锻炼价值;学习并掌握协调、正确的跳跃动作和技巧;学生了解跳高相关知识,培养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但单纯的技术性教学很难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因此,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特性,我在设计中,尝试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通过双脚跳、单脚跳、拉网捕鱼游戏等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跳跃的动作方法。力求在学生自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不断的语言引导、讲解示范、学生间的相互

2、交流与帮助等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内容特性。在课的整体设计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有关教学理念,力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组织形式的趣味化、练习密度的合理化等设计要求,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合理落实到课堂设计中,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为背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趣味化教学情景的营造为基础,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如下:二、成功之处1、教学情景的趣味设计采用游戏的学习形式,试图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学到技能等等,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学氛围非常好。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情

3、景,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2、运动量的把握体育课的基本指标之一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身体锻炼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身心各方面的能力,本课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练习密度与强度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练习时间,在学生自主与合作的练习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与纠正问题,合理处理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学氛围较好。3、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体育课一大重要任务。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体验练习、相互间的交流讨论练习、互相改进练习等等。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

4、习的主人,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中始终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通过教师适时的语言提示,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游戏化教学的运用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胜心强,对体育运动有很好的参与意识,运动技能一般,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因此,本课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手段,以游戏为平台,调动学生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利用游戏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简单技术和浅易知识的传授、诱导和点拨,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取得了较好效果。5、关注个体差异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包括身体上的差异、心理上的

5、差异、认识上的差异性等等,如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学有所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课中,我依据学生的各种差异,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运用标记法,使每一位学生有不同的、合适自己的“起点”,在练习中,我也强调要求的差异性,每人自定练习目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吃太饱”与“吃不饱”问题。三、不足之处:1、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道德“闪光”的地方,比如郝帅同学为同伴反复强调动作要求、千少坤同学在练习中主动对凌乱的器材进行重新摆放等,我在教学中,因为害怕时间关系,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导致有的同学对凌乱的器材熟视无睹。及时的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6、”进行表扬,对于整个教学次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能力的提高与道德意识的培养应“齐步走”,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2、学生练习方式的区别对待学生在练习中,往往因为自身能力的差异,产生各种不同的学习困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产生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与引导。练习的要求应突出重点,并体现出练习的差异性,使每一位学生有明确的练习目标,本课在设计中,这点有所不足,进行助跑摸高起跳的练习,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应有所区别。如设置两种练习方式:一种是助跑3步,适用与能力一般的学生,一种是助跑5步,适用与能力较好的学生。这样在练习中,学生就可以按照自身的能力,自主选择练习。 以上是自己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所得的一些感悟,通过本课的教学使自己对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法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何使教学更有实效性、设计更为合理性、练习更为多样性?我将做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