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的培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694636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的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的培养一、营造氛围,激发质疑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轻松活跃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思考质疑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会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突然领悟到一个新道理产生一种新思维。这些都是学生思考过程中思维产生的“创新”火花,也是问题的源泉。而学生天生都有一种好积极表现的愿望,他们很希望自己思维的“火花”和“问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答复。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疑惑。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对于高质量的质疑,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高

2、度评价并及时鼓励,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体验到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质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教师要阻止其他学生禁止嘲笑或讥讽,而是对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问的精神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疑点,消除误解。使学生不必担心失败。学生只有长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思考,敢于发问,质疑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创新思维才会得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贯采用平等,民主的方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并对每节课每个同学质疑的次数、问题的质量做以记录、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质疑。二、指导学法,帮助质疑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首先,教师

3、要指导学生读书,学生的质疑往往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理解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是无法进行质疑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用笔圈、点、勾、画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之词,多问一些“为什么”。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还可编写导读提纲,将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1)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质疑。如教学“互质数”概念时,我引导学生质疑“互质数和质数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后,马上就会发现,这两个概念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质数指的是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而互质数指的是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

4、这样学生不但区分清了两个概念,而且也潜移默化知道在什么时候应提出问题。(2)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质疑。如教学“求最大公约数”方法时,我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是所有公有质因数的乘积才是最大公约数,而不是所有公有质因数的和或差呢?”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莫大的讨论兴趣,他们纷纷发表见解,各抒意见,最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3)在知识的变化处质疑。如教学完“年、月、日”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说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而整百年份却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刚提出时学生也感到很惘然。最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课后查阅 收集时间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解决,结果第二节课时学生带来了很多时间的有关资料,并且

5、也附上了自己的答案。(4)在概念法则的措词处质疑。如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不能换成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呢?。学生通过画图、讨论最后得出“这样”比其中更准确。教师只有对学生质疑方法加以正确引导,才能增强学生质疑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示范和质疑氛围中学会质疑。三、安排时机,充分质疑美籍货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曾送给学生们一句话:“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他希望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现有知识,还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掌握了质疑方法和有了质疑自信心之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质疑时机,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疑惑、见解同师生交流,充分展示

6、自己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质疑的时机一般分为三次。(1)新课伊始,教师可让学生先质疑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不解然后互相答疑。这样不仅为新授课教学时扫除障碍,而且教师上课时可以有目的进行重、难点讲解。(2)新授知识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充分质疑。质疑内容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对哪部分知识理解不透彻或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需要师生的帮助或验证认可。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概念后,我让学生充分质疑,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0除外”,有的学生提出“乘以或者除以能不能换成扩大或缩小”等问题。最后通过师生的互相辩证、讨论等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认识到了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科学性。(3)新课结束时,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再次充分质疑问难。一方面弥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遗漏之处,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讨新的末知,使学生养成乐学善思的好习惯。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质疑产生了兴趣,学会了质疑的方法,并能充分展示自己质疑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会得以发展,我们的民族才会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