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692299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技术规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主要包括大田作物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蔬菜和果树作物田间试验。4.1 大田作物肥料效应田间试验4.1.1试验目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4.1.2试验设计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试验目的。对于一般大田作物施肥量研究,本规范推荐采用

2、“3414”方案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选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部分实施方案或其他试验方案。4.1.2.1 “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表1)。“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指施肥不足)=2水平0.5,3水平(指过量施肥)=2水平1.5。如果需要研究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处理。表1 “3414”试验方案处理(推荐方案)试验编号处理NPK1N0P0K00002N0P

3、2K20223N1P2K21224N2P0K22025N2P1K22126N2P2K22227N2P3K22328N2P2K02209N2P2K122110N2P2K322311N3P2K232212N1P1K211213N1P2K112114N2P1K1211该方案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拟合。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

4、磷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此外,通过处理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其具体操作参照有关试验设计与统计技术资料。4.1.2.2 “3414”部分实施方案试验氮、磷、钾某一个或两个养分的效应,或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3414”完全实施方案,可在“3414”方案中选择相关处理,即“3414”的部分实施方案。这样既保持了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总体设计的完整性,又考虑到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特点和不同试验目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如有些区域重点要试验氮、磷效果,可在K2做肥底的基础上进行氮、磷二元肥料效应试验,但应设置3次重复。具体处理及其与“

5、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列于表2。表2氮、磷二元二次肥料试验设计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处理编号“3414”方案处理编号处理NPK11N0P0K000022N0P2K202233N1P2K212244N2P0K220255N2P1K221266N2P2K222277N2P3K2232811N3P2K2322912N1P1K2112上述方案也可分别建立氮、磷一元效应方程。在肥料试验中,为了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一般把试验设计为5个处理:空白对照(CK)、无氮区(PK)、无磷区(NK)、无钾区(NP)和氮、磷、钾区(NPK)。这5个处理分别是“341

6、4”完全实施方案中的处理1、2、4、8和6(表3)。如要获得有机肥料的效应,可增加有机肥处理区(M);试验某种中(微)量元素的效应,在NPK基础上,进行加与不加该中(微)量元素处理的比较。试验要求测试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进行考种和计产。试验设计中,氮、磷、钾、有机肥等用量应接近肥料效应函数计算的最高产量施肥量或用其他方法推荐的合理用量。表3常规5处理试验设计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处理编号“3414”方案处理编号处理NPK空白对照1N0P0K0000无氮区2N0P2K2022无磷区4N2P0K2202无钾区8N2P2K0220氮磷钾区6N2P2K22224.1.2.3 其它试验方案

7、各地可以结合几年来的“3414”试验结果,布置单因素多水平高产高效肥料运筹试验,为农业高产高效提供科学施肥配方。对于丘陵山区、黄土高原区可根据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技术推广水平,进行肥料梯度试验、配比试验、肥料运筹试验和施肥方法试验及相应的验证试验。4.1.3试验实施4.1.3.1 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应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及院、林遮荫阳光不充足等特殊地块。同一田块不能连续布置试验。4.1.3.2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本规范中大田作物是指大田中种植的粮食、油菜、棉花、大豆等作物,田间试验应选择当地主栽的

8、大田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4.1.3.3 试验准备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采集土壤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4.1.3.4 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田间试验一般设34个重复(或区组)。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区组间允许有差异。同一生长季、同一作物、同类试验在10个以上时可采用多点无重复设计。小区面积:大田作物小区面积一般为2050m2,密植作物可小些,中耕作物可大些;小区宽度:密植作物不小于3m,中耕作物不小于4m。4.1.3.5 试验记载与测试参照肥料效

9、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2002)执行,试验前采集基础土样进行测定,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生物与经济产量测定。必要时进行植株分析,每个县每种作物应按高、中、低肥力分别各取不少于1组3414试验中1、2、4、8、6处理的植株样品;有条件的地区,采集3414试验中所有处理的植株样品。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见附表1。4.1.4试验统计分析常规试验和回归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或其他专业书籍。4.2 蔬菜肥料田间试验4.2.1试验设计目的本规范肥料田间试验设计推荐“2+X”方法,分为基础施肥和动态优化施肥试验两部分,“2”是

10、指各地均应进行的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处理为基础的对比施肥试验研究,其中常规施肥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在蔬菜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则为当地近期获得的蔬菜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X”是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蔬菜可能存在一些对生产和养分高效有较大影响的未知因子而不断进行的修正优化施肥处理的动态研究试验,未知因子包括不同种类蔬菜养分吸收规律、施肥量、施肥时期、养分配比、中微量元素等。为了进一步阐明各个因子的作用特点,可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安排试验,目的是为确定施肥方法及数量、验证土壤和植物养分测试指标等提供依据,X的研究成果也将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优化施肥技术提供参考,最终形成新的测土配方

11、施肥(集成优化施肥)技术,有利于在田间大面积应用和示范推广。4.2.2基础施肥试验设计基础施肥试验取“2+X”中的“2”为试验处理数:(1)常规施肥,蔬菜的施肥种类、数量、时期、方法和栽培管理措施均按照当地大多数农户的生产习惯进行;(2)优化施肥,即蔬菜的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可以是科技部门的研究成果,也可为科技种菜能手采用并经土壤肥料专家认可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作为试验处理。基础施肥试验是生产应用性试验,可将小区面积适当增大,不设置重复。4.2.3 “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设计“X”表示根据试验地区、土壤条件、蔬菜种类及品种、适产优质等内容确定,确定急需优化的技术内容方案,旨在不断完善优化

12、处理。“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可与基础施肥试验的2个处理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也可单独布置试验。“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需要设置3-4次重复,必须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至少有3年以上的试验结果。“X”主要针对氮肥优化管理,包括5个方面的试验设计,分别为:X1,氮肥总量控制试验;X2,氮肥分期调控试验;X3,有机肥当量试验;X4,肥水优化管理试验;X5,蔬菜生长和营养规律研究试验。“X”处理中涉及有机肥、磷钾肥的用量、施肥时期等应接近于优化管理。除有机肥当量试验外,其他试验中,有机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施用或者不施(各个处理保持一致),如果施用,则应该选用当地有代表性的有机肥种类;磷钾根据土壤磷钾测

13、试值和目标产量确定施用量,根据作物养分规律确定施肥时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相应的“X”试验;如果认为磷或钾肥为限制因子,可根据需要将磷钾单独设置几个处理。4.2.3.1 氮肥总量控制试验(X1)为了不断优化蔬菜氮肥适宜用量,设置氮肥总量控制试验,包括3个处理:(1)优化施氮量;(2)70%的优化施氮量;(3)130%的优化施氮量。其中优化施氮量根据蔬菜目标产量、养分吸收特点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磷钾肥施用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一致。各处理详见表4。表4蔬菜氮肥总量控制试验方案试验编号试验内容处理NPK1无氮区N0P2K2022270%的优化氮区N1P2K21223优化氮区N2P2K222241

14、30%的优化氮区N3P2K23221 说明:表4中,0水平:指不施该种养分;1水平: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的70%;2水平:指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3水平: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为2水平氮肥适宜推荐量的1.3倍。4.2.3.2 氮肥分期调控试验(X2)蔬菜作物在施肥上需要考虑肥料分次施用,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为了优化氮肥分配,达到以更少的施肥次数,获得更好效益(养分利用效率,产量等)的目的,在优化施肥量的基础上,设置3个处理:(1)农民习惯施肥;(2)考虑基追比(3:7)分次优化施肥,根据蔬菜营养规律分次施用;(3)氮肥全部用于追肥,按蔬菜营养规律分次施用。各地根据蔬菜种类,依据氮素营养需求规律和氮素营养关键需求时期,以及灌溉管理措施来确定优化追肥次数。一般情况下,推荐追肥次数见表5,如果生育期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追肥次数。每次推荐氮肥(N)量控制在2-7 kg/亩。表5 不同蔬菜及栽培灌溉模式下推荐追肥次数蔬菜种类栽培方式追肥次数畦灌滴灌叶菜类露地2-45-8设施3-46-9果类蔬菜露地5-68-10设施一年两茬5-88-12一年一茬10-1215-184.2.3.3 有机肥当量试验(X3)目前在蔬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