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出行调查表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692223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出行调查表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居民出行调查表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居民出行调查表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居民出行调查表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居民出行调查表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出行调查表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出行调查表设计说明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民出行调查表设计说明书一、居民出行意向调查存在的问题1)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 表格的问题设计得过于繁琐,往往让被调查者在回答时没耐心看懂而直接随意 选择答案,导致问卷的失真,得到的结论对研究与实际不符甚至向错误的方向引导。 表格为了得到比较详细的信息而设置一连串的问题,且问题之间无逻辑性。选 项之间出现 A 包含 B 的现象。 表格一些问题的设计不合理,从中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信息,也可能得到失真的 信息,我们称之为无效问题。 表格中有时为了得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而设置排序问题,通常此类问题得不到预 想的效果。 个人属性中包含的隐私性问题得不到真实答案。2)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的大部分居民出行调查

2、都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法进行,但存在问卷抽样不科 学的问题,结果可信度比较低,不能得出理想答案。3)调查条件存在的问题 地点选择的问题:为了得到较高的回收率,调查者往往会选择公交站台、地铁站、 火车站等地进行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出行属性和个人属性相识,得不到不同交通工 具的选择情况,的不到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 时间选择的问题:调查者一般会选择上下班高峰期进行居民出行调查。上下班高 峰期是居民出行高峰期,能得到比较真实的数据。但是由于一些心理因素和时间因素, 这段时间的进行调查的拒绝率偏高。 人群选择的问题:由于地点选择的问题,人群选择会趋向单一化。居民的出行是 多样化的,不同居民的出行属性都

3、各不相同,所以应该选择具有不同属性的群体作为调 查对象,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二、设计调查问卷的相关原理(一)意向调查1. 意向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P调查):指在一项交通服务实现前,通过预 先设计的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和服务水平的组合,获得人们在不同条件(及多种选 择方案)下的行为反应,以便预测该交通服务设施的影响结果和程度。2.SP调查的评价 优点:计划人员可以有目的的设计交通方式(或交通政策)及交通服务水平,在 新的交通方式开通(或交通政策实施)之前,可以很好的被预测开通(或实施) 时的交通变化情况。利用不同方案,从一个被调查者得到多个数据,从而提高调 查效率。缺点:

4、与实际行动并不一致,从而产生偏差。3.SP调查表的设计关键 由一个调查主体就能获得多种行为反应结果,因此可以以较少的调查样本量而 获得较多的数据。所得数据与表格设计有很大关系。不减少信息量的前提下,最 大限度精简调查表中设问及选项的数量。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或均匀设计原理 减少选项,又不失精度。(二)实际调查1. 实际调查(revealed preference, RP调查):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 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的调查,需要被调查者根据他们的实际出行行为填写相关调 查或问卷,在此调查结果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其他模型的调查。2. RP 调查的评价 优点:能得到真实的数据,得到

5、真实的交通方式选择情况 缺点: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使得调查内容过多:变量选择范围有限;目 前一些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三)RP&SP 调查 将两种调查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四)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在进行交通调查表格的设计时,关于个人属性这方面的内容往往会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和困窘等问题,有时被调查者会拒绝回答或者填写不真实答案。我们可 以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利用巧妙的设问,不但减少被调查者心理的抵触感, 且能得到比较真实的信息。三、问卷调查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框架设计(一)设计原则形式上:按个人属性到出行属性的顺序排列问题 答案以选项的形式直接给出,让被调查者直

6、接选择 设计的问题形式应简单、普遍化,太过特殊的问题形式会造成被调查者 答题的困扰 不要出现多选加排序的组合问题内容上:问题设置不宜过多,越多拒绝率越高,得到的结果的准确率也越低。 不宜涉及太多被调查者的隐私,如必须则不要直接进行提问,否则拒绝 率会很高。对于此类问题,可用间接提问的形式来进行提问。 问题设置应该简单易懂,不要涉及专业性名词(二)设计框架1、确定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这一步骤的实质其实就是规定设计问卷所需的信息,即要充分地了解本项调研的目的和内容。为此需要认真讨论调查的目的、主题和理论假设,并细读研究方案,向方案 设计者咨询,与他们进行讨论,将问题具体化、条理化和操作化,即变成一系列

7、可以测 量的变量或指标。2、搜集有关研究课题的资料问卷设计不是简单的凭空想象,要想把问卷设计得完善,研究者还需要了解更多的 东西。调查对象的群体差异越大,就越难设计一个适合整个群体的问卷。居民出行调查的理论有:SP理论、RP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和行为学理论。3、确定调查项目:个人属性和出行属性 个人属性:住址,工作地点,性别,年龄等; 出行特性:出发地和目的地,出发到达时间,出行目的,利用交通工具和所需时间,换乘,是否驾车,停车种类等4、确定调查表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调查表对问卷结果是有影响的。调查表的类型按问题答案分为:1、结构式:答案在问卷上给出,只需被调查者选择即可;2、开放式:问题不设置固

8、定答案,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填写,适用于研究者不知 道答案的情况;3、半结构式:介于结构式和开放式之间。5、确定每个问答题的内容一旦决定了调查表的类型,下一步就是确定每个问答题的内容:每个问答题应包括 什么,是否全面与切中要害。在此,针对每个问题,我们应反问:(1) 这个问题有必要吗?(2) 是需要几个问答题还是只需要一个就行了? 我们的原则是,问卷中的每一个问答题都应对所需的信息有所贡献,或服务于某些特定的目的。如果从一个问答题得不到可以满意的使用数据,那么这个问答题就应该取 消。当然有些时候,还可以“故意”问一些与所需信息没有直接联系的问答题。比如说在 问卷的开头问一些中性的问答题,可以让

9、被调查者乐于介入并建立友善的关系,特别是 当问卷的主题是敏感的或有争议的。四、调查实例分析通过对附表一和附表二分别进行是调查(附表一为原始调查表,附表二为改进后的调查 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以下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的注意点:1、“性别”一栏可由调查员根据实际勾选,减少问卷问题量。2、收入等有关隐私的问题,在实际调查中被拒绝率较高,可采用迂回询问的方式得到 想要的结果。例如在附表二中关于“收入”栏的设问运用恩格尔系数原理。3、表一对于居住和工作地点的问题设计太过详细,导致得不到理想的答案,表二通过 改进,以选项的方式精确到居住行政区,既节约填表时间,又能得到比较有效的数 据。4、问题的形式宜简单易

10、懂为主,不宜太过新颖。如附表一关于“出行时间及方式”这 一栏,研究者为了使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而采用新形式,而实际调查结果反 应因被调查者不理解而造成一些问题无效。附表二针对此问题的修改是采用尽量简 单的形式,在问题排列上突出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5、在调查中研究者为了得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而设置排序问题,通常此类问题得不到 预想的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设置此类问题。6、附表二最后一栏设置的问题运用了 SP 调查的原理,意在得到居民在选择出行方式时 的潜在选择意向,对发展新的交通方式和调整交通政策更好的发展公共交通提供参 考依据。附表通勤出行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研究近郊居民上下班出行时空分布

11、特征,提出改善近郊交通设施方便居民上下班出行的措施,感谢您的配合。性别居住地点单位工作地点单位出行时间L出发时间及方式上班f交通工具亠耗时耗时您的月收A 3000元及以下B 30006000 元 C 600010000 元入是D10000元及以上您在选择现在居住地时以下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A房价B便利的交通C生活服务设施(大型超市,医院,学校等)D与工作地的距离附表二居民出行调查被调查者:A男B女年龄:A.2029 B.3039 C.4049 D.5059 E.60 以上您的家庭月食品支出占收入的多少:A.60%以上 B.50%60% C.40%50% D.30%40% E.低于 30% 居

12、住地点:工作地点:1栖霞区2下关区3鼓楼区4玄武区5白下区6建邺区7秦淮区8雨花台9浦口区10江宁区您此次出行时间(到达时间减去出发时间):A半小时以内B半小时到一小时 C 一至两个小时D两小时以上您此次出行的交通工具是:A步行B自行车C电动车或摩托车D公交车或地铁E私家车F其他 你选择该种交通工具的理由:A去目的地方便 B乘车时间短 C车费合理D乘车环境舒适E准点率高F其他如果您考虑换一种出行方式,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A出行费用,继续问题B出行时间,继续问题C不会考虑,结束 问题:您能够接受使用该交通工具出行的最高费用是_ ,在此情 况下您能够接受的最长时间是问题:您能够接受使用该交通工具的出行的最长时间是,在此情况下您能够接受的最高费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