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课例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69002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开展课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深入开展课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深入开展课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入开展课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开展课例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教师在各个层面获得更大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我园根据幼儿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组织了一系列的园本培训。在进行园本教研培训的时候,更多站在教师的角度,根据教师在教学业务上需要自我发展的心理来思考如何使之更贴近教师的发展实际,支持他们自我体验、自我内化、自我架构,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课例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项主要活动,它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合作学习、反思学习的研究主体,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题,开展了多样化的教研

2、活动,经过研究实践,我们发现获得了很好的成效,教研组内形成了合作探究、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浓郁氛围,丰富了教研文化,形成了较好的研究团队。通过课例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课例研究活动的含义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提升,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

3、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优化。 二、课例研究活动的操作模式 课例研究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我园的课例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小组研究和弱项研究,成立相应学科的课例研究小组,以这些小组为单位对老师们教学水平弱的领域或老师们不敢组织的一些学科形式进行大胆的实践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如节奏乐活动、探索活动、看图讲述活动等),共同设计教案,制作教具,每次活动后根据情况进行分析与改进,在研讨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要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填写评析表;活动后进行反思与总结;目的是让老师们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反

4、思的习惯,在教案设计、教学策略、组织形式等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一)基本操作模式 我园开展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模式是“提出问题设计活动课堂实践研究反思”。 1.提出问题。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课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我园就将教师的弱项学科作为研究的问题,相应的学科小组再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如:音乐组研究节奏乐拔根芦柴花、科学组研究有趣的磁铁、语言组研究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等等。 2.设计活动。就是课例小组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

5、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3.课堂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4.研究反思。课例研究小组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下一次上课的教案。 (二)课例研究活动的“立体式”模式 我园开展课例研究活动除了以

6、上的基本模式外,还探索出了一系列的“立体式”研究模式。 1.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这种形式的课例研究有利于教师个人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人快速成长。 2.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课题先后上多次研究课。这种形式有利于教师之间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的不足,对应自己的教学活动能注意“扬长避短”。同时,我园还在这种形式中采取了骨干教师上第一次的活动,即示范课;年轻教师上第一次活动,即靶子课等来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 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 (三)课例研究活动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1、实施阶段。我们开展课例研究活动

7、主要经历了“尝试思考阶段经验提升阶段成熟分享阶段”三个阶段:(尝试思考阶段)(经验提升阶段)(成熟分享阶段)选材理论学习设计方案与准备说课第一次实践课第一次研讨反思修改教案与教具第二次实践课再次研讨反思再次修改教案与教具第三次实践课再次研讨反思总结经验、进行推广。课例研究活动的内容是由研究小组商讨确定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有执教老师设计具体方案,由组织教师说课(说课包括三说,即:说教材对教材的理解,重难点和可挖掘的教育因素、目标制订与依据;说教法学法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和问题,有什么优势,幼儿可能取得怎样的学习效果;说过程重难点的解决办法、哪些主要的环节、教师怎样应对幼儿的反应等等),在此基础

8、上进行实践与研讨。每次的研讨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尝试思考阶段我们的重点是理论学习和课后研讨过程,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合作能力,不仅要找出问题和优点还要找出原因和对策,使模糊的问题变的清晰,不断修正教育观念和行为。在经验提升阶段,我们的重点是促进教师掌握学科领域的教学技巧,同时要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自身的教学风格。在经验分享阶段,重点则是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把好的经验向园内园外辐射。 三、课例研究活动的实施效果 1、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从前我们在设计组织观摩课或优质课的时候,大多情况是凭借个人的经验和习惯进行选择内容并设计教案的,评课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不深入;但课例研究的形式就需要所有

9、的老师都来思考“如果我组织回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有这样的缺点?怎样改进?”等等,而且组织者和评析者都要很细致的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结合教育理念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的让观念内化成行为。 2、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以来,我们发现老师们拿到一个教材,首先能分析教材,寻找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在制定目标时会考虑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做到明确具体可行;在设计过程时更是紧紧围绕目标和幼儿的兴趣特点,这样以来,活动的质量就大大提高了。除此之外,组织活动的教师是凭借了集体的力量,在实践中感悟、反思和提升的,因此,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也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3、激发教师的研究兴

10、趣,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打开了道路。幼儿园现在都注重培养“研究型”的教师,原因是善于研究的人才必定能推动幼儿园的长足发展,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使老师们的心都沉稳下来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观察。比如在以往评课的时候,很多老师只是说哪里好哪里不好,而现在评课或提出意见的时候都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改进的具体办法?理论支持是什么?等等,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养成研究反思的习惯。 4、形成了团结、合作、信任的团队精神。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团结、奋进、相互帮扶的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与特长,汇集起来的力量是不可估测的,课例研究活动就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增进了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老师们会从失败中共同寻找原因,从成功里分享快乐。另外,我园还长期开展了“传、帮、带”活动,在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具体指导、带领下,大家在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中成长。 总之,课例研究活动是一种参与式的园本培训,有效激发了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