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690007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9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本文于2001年获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并同时获广西师大第三届“创新杯”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活动调查报告类一等奖,指导教师廖国一。原文约10万字,限于篇幅,已作大量删节。陆 军 徐靖彬 乔洁青 孙宗富 叶开鸿(历史教育专业1998级本科)桂林明王城承运门遗址。桂林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桂林现存的文物古迹以明代为多,其中位于市中心的靖江王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藩王遗址,其城墙、城门基本还是原来的风貌,此外还有王府的承运门、承运殿和寝宫、御苑、南明铁炮等

2、遗址和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6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广西师范大学校园。王城城墙范围内独秀峰的四周、南麓的太平岩及西面登山道至山顶一带遍布唐代以来的石刻,内容有书法、刻像、诗、文等。王城和独秀峰所在地区的历史,上溯南朝,下迄民国,颜延之、郑叔齐、王正功、元顺帝、永历帝、石涛、陈宏谋、孙中山、张太雷、陈嘉庚等的遗踪尤存,可以说王城就是桂林历史的缩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其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解决王城地区历史文化研究存在的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并为保护和开发王城这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3、资源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成立课题组进行调查研究。自2000年11月至2001年4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200多种文献,运用历史学、考古学、园林学、旅游学、博物馆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较为科学、准确的数据、资料和结论,提出了开发王城的较为切合实际的设想。一、王城历史文化调查研究概况(一)明代以前,独秀峰开发的历史及其石刻文物。独秀峰位于靖江王城之中,海拔216米,相对高度为66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0米,山体面积万平方米。独秀峰北有宝积山、叠彩山为屏,东有伏波山、七星山环列,西有老人山拱卫,南与象鼻山相望,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自南北朝、隋唐以来,以迄

4、明清至民国,历朝历代桂林最高长官的官邸,大多建于此。宋人范成大说独秀峰“为郡主山,傍无坡阜,突起千丈。”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南朝宋人颜延之(384456)于宋元嘉元年(424)出任始安郡太守,就居于独秀峰下。他在桂约三年,注重地方建设,奖励垦荒,减免赋税,开发独秀峰及读书岩,成为开拓桂林名胜的第一人。颜延之对独秀峰赞美有加,说“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故后人说独秀峰“嘉名之得,盖肇于此。”唐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在颜延之之后,唐代李昌巙在独秀峰读书岩前建立了桂林第一府学。清人在粤西文载中说:“国朝学校遍天下,秦汉以来,所未有也。桂林之学, 自唐大历中, 观察使

5、李昌巙经始于郊”。黄盛陆等校点、黄振中审定:粤西文载校点(二),242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这说明李昌巙创立的府学,标志着学校教育在桂林的正式出现。刻于读书岩口左上方的唐代建中元年(780)的独秀山新开石室记是独秀峰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历史内涵丰富。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桂州知州孙览在唐府学旧址建立“五咏堂”,把颜延之的名作五君咏刻在堂内,使得“游者忘归”。在宋朝,秀丽无比的独秀峰自然成为宋代许多官吏学者、文人墨客纷纷游览的对象。一部分人还吟诗作赋,题名纪胜,为独秀峰增光添彩。在描写和赞颂与独秀峰有关的桂林山水的诗文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刻于独秀峰读书岩右上方的嘉泰元年(12

6、01)王正功的鹿鸣宴劝驾诗。该诗云:“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王正功是迄今所知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作者。元代在宋人所建铁牛寺的基础上扩建了大圆寺,大圆寺“后为报恩寺,元顺帝以太子谪静江居于此。” 明宋濂等撰元史。元朝广南西路设宣抚司(后为宣慰司),元顺帝为了追怀往事,不忘当年在桂林的经历,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升广南西路宣慰司为广西行中书省,使广西的地位得到提升。元顺帝曾到独秀峰下居住,使大圆寺受到重视,“元时以顺帝潜邸建万寿殿”。严沛、张家璠等撰:广西通志(谢志)点校(二),5967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除元顺帝外,还有很多文人官吏到独秀峰游玩并题词。元

7、统二年(1334)静江路儒学教授李震孙也游独秀峰,并把广西道平蛮记刻于独秀峰东南麓,这是独秀峰最早的军事石刻。据我们调查,独秀峰现存明代以前的文物,以摩崖石刻为主,计唐代2件、宋代8件、元代3件。其中唐代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和元代李震孙的广西道平蛮记是研究地方史的重要资料。而王正功鹿鸣宴劝驾诗石刻,也是重要的文物,上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在此之前,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言是哪里来的,尚有争论。有人据宋朝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一句,认为是他在这部著述里最先提出的桂林市人民政府文化研究中心、桂林市海外旅游总公司编桂林旅游大典,611页,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8、。;也有人据唐代柳宗元曾说过“今是亭之胜甲于天下”的话,把桂林胜景与“甲天下”连在一起,认为柳宗元应是第一人。桂林市人民政府文化研究中心、桂林市海外旅游总公司编桂林旅游大典,474页,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而据新近发现的上述王正功的石刻,则纠正了前人的看法,可知至少在宋代,秀丽的桂林山水就名扬天下了,而古人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刻于被范成大称为桂林“主山”的独秀峰,足见独秀峰独特的旅游价值。(二)从明代至民国时期王城地区历史的发展和相关的遗址遗物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洪武五年(1372)在桂林独秀峰下建府第,二十六年(1393)筑城,经营20

9、余年。自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到第十四位靖江王朱亨歅,前后历袭十一代共十四位,国祚280年,是明朝诸藩国中国祚最长的一个。清顺治三年(1646),南明的永历帝朱由榔由梧州逃至桂林,以靖江王城为行宫,继续抗清,因而王城又称“皇城”。但由于南明政权的腐败无能及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原明降清将领、清定南王孔有德率军攻入并占据了王城,将其作为定南王王府,末代靖江王自缢而死,靖江王府的历史宣告结束。顺治九年(1652),李定国率大西农民起义军从湖南进攻桂林王城,孔有德临死前下令放火烧掉靖江王府。大火过后,靖江王府的建筑荡然无存,遗存下来的只有王府大门承运门、大殿承运殿的基座,以及用巨石堆砌的城墙等遗址、遗物

10、。至顺治十四年(1657),清朝改定南王府为广西乡试贡院。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九,3714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这就使桂林王城从王府宫殿变成了文教之地,开始了它新的历史使命。清代广西乡试贡院人才辈出,历科状元有陈继昌、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榜眼有于建章,传胪是朱棨。此外,从王城中走出的名士中,陈继昌的曾祖父陈宏谋不可不提。陈宏谋为广西临桂县横山村人,在王城乡试中,高中雍正元年(1723)解元,后为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吏部和兵部尚书等,是从王城乡试考出的举子中官位最高的。他学识渊博,被称为“岭表儒宗”,深受朝廷重用。清末,广西谘议局在王城中成立。1909年,唐钟元

11、、陈智伟募款在王城内创建了广西图书馆。武昌起义以后,王城成为桂林政治活动和文化教育的中心。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抵桂林,并设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于王城,使王城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李任仁:孙中山先生莅临桂林,见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337338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921年12月23日,孙中山还在王城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代表张太雷,为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和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中山去世以后,王城被辟为中山公园,是人们追忆和悼念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此后,桂林王城不仅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桂林后方重要的政治阵地,同时也是该时

12、期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1949年解放后,王城成了广西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明靖江王府承运殿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深入调查,属于明代至民国时期的石刻文物,主要也是刻于独秀峰,计明代46件,清代68件,民国14件,现代3件。此外还有明代靖江王城、承运殿和承运门基座遗址、月牙池、王府秘道、南明弘光时期的铁炮和炮弹、清代福泉井等遗址。其中“南天一柱”和慈禧太后“寿”字等石刻有较高的书法参考价值,清代吕璜等的题诗,诗书俱佳。明代,独秀峰划入靖江王府御花园内,内有历代靖江王摩崖石刻16件,也是研究靖江王历史的实物资料。综上所述,在王城地区文物调查方面,过去对于独秀峰自唐代至民国时期历代石刻的数据,

13、桂林市志(中华书局1997)中的统计是136件,桂林石刻(桂林文管会编,1981)中的统计是126件,桂林旅游资源(漓江出版社1999)的统计是137件,桂林文物(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中的统计是108件。现在据我们的调查,独秀峰现存摩崖石刻144件,计唐代2件,宋代8件,元代3件,明代46件,清代68件,民国14件,现代3件。它集古代文学、书法艺术之精华于一峰,汇民族、宗教、军事、政治之史实为一山,具有丰厚的旅游价值。桂林周边及城内群峰林立,美丽的山峰数不胜数,但南宋王正功却把“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颂扬名句刻于其上,足见独秀峰独特的旅游价值。独秀峰曾为靖江王府御花园、清代贡院和民国中山

14、公园。此外,王城内遗址遗物丰富,独秀峰东麓为读书岩(为王城文教历史最早的遗迹)、仰止亭、中山纪念塔;山之北麓为月牙池,是桂林古代四大名池之一;山之南麓为高起的承运门、承运殿遗址台基,承运门台高、承运殿基高分别为米、米,还有金碧辉煌的“后宫”(现广西师大本部大礼堂)。山之四周为门森城坚、保持完整的明代城墙主体,城垣全部用巨型方整的料石砌成,规制严谨,其南北长米,东面宽米,墙高米,墙厚米。靖江王府遗址是全国诸多明朝藩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价值,1996年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城墙东、南、西门上的“状元及第”、“三元及第”、“榜眼及第”三块牌坊以及城内乾隆

15、御笔碑石,清代贡院“福泉”遗址,均是清代张扬科举、桂林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除独秀峰的石刻外,王城内现有其他历代文物遗址14处,石碑、石刻等文物7件。还有靖江王府博物馆馆藏2000多件文物,上至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下至近现代壮、瑶、苗、侗民族的服饰等,内涵十分丰富。此外,博物馆门口现存放铁炮2尊,每炮重千余斤,分别为明代弘光和清代道光年间的遗明代寝宫遗址,民国后重建成为大礼堂。该建筑中西合璧,与独秀峰相互呼应,艺术价值很高。物。像在独秀峰下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岭南仅此一处。二、王城旅游开发的现状解放以后,王城主要作为广西师

16、范大学校园使用,并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为桂林市的旅游公园。最近10多年以来,桂林王城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旅游配套设施初步完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景区内除了中轴线上的景观已对游客开放外,还计有美术店、奇石馆、古陶瓷馆、工艺美术厂、根艺展览室、博物馆、储秀园、招待所、网吧、文物市场、花圃园、门球场所各1个,工艺美术店2个,茶楼饭店4个,烟酒糖小商店4个,大型文体场所2个,劳动服务中介机构2个,基本上形成了“购、吃、住、娱、游”旅游服务一体化。这为桂林王城的深度开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清朝张联桂跋刻慈禧太后书“寿”字并颂于独秀峰。在经营管理方面,广西师大于1999年成立了“王城旅游景点管理处”、“桂林王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建立了强有力的旅游管理领导和研究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