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6898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从全球变暖谈起1、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汞(水银)、 酒精、煤油等。2、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1)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 为0C,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C,在0C和100C之间分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1C,读作1摄氏度。(2)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符号“K”表示,它是国际 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它以-273C作为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3)两者的关系:T=273+t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

2、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壬, 如图4-1中乙正确、甲和丙错误。: :- : :4、 温度计读数:如图4-2中甲的示数为 9C ;乙的示数为 -16C o201 o 三=-(乙)图 4-2图 4-1图4-35、体温计:人体正常体温是36.8C(或37C);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C 42C,分度值是01C;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体温计可 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先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如图4-3中体温计的 示数为368C 6、几种

3、新颖的温度计:气体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红外测温计、电子体温计、 光测高温计、电阻温度计。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液、气态。2、汽化:物质由湛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 象。蒸发有致冷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2) 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 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 到沸点,二是必须继续加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3) 水的沸腾图象(如图4-4)。从图象可知,BC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 保持不变,但需要 吸 热,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 99 C 。(4)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如下表4-5所示。蒸发沸腾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 象发生部 位液体表血液体内部和表面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温度必须达到沸点; 需要不断吸热受其它 因素影 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 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液体的沸点是 不同的;沸点的高低 与大气压有关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图 4-4)(图 4-5)3、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

5、现象。汽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被液化。 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液化使气体体积缩小, 有利于贮藏和运输。4、汽化要吸热和液化要放热。(1) 蒸发吸热及致冷: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 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有致冷作用。例如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 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的缘故; 医生常用蒸发得很快的氯乙烷作麻醉剂,使病人的皮肤冷却到失去疼痛感觉的程 度时进行手术。(2) 蒸发的例子:湿衣服变干;用电吹风将湿发吹干;夏天,在教室地 上洒水降温;太阳出来,白

6、雾不见了,露珠不见了。(3) 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生活中的“白气”、“白雾”是由于水蒸气放热温 度降低液化形成的(注意: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平时看到的“白气”、“白雾” 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的小水珠)。例如天冷呼出“白汽”; 冬天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上蒙上一层白雾;雾、露的形成;冰箱里拿 出的饮料会“冒汗”打开冰棒包装纸,看到冰棒冒“白汽”;夏天自来水 管外壁会“冒汗”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石 英、水晶、食盐、金属、海波、萘、明矶

7、等是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如玻璃、 松香、石蜡、沥青等是非晶体。(2)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有 无熔点和凝固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一点。不同物质其熔点不同,同一物 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条件及特点:(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能够 继续吸热;(2)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晶 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能够不断向外放热;(4)凝固特点:晶体凝固过 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对非晶体加热时,它的温度逐渐升高,但同时开始熔 化,先变软,逐渐变稀,直至全部成为液态;非

8、晶体在凝固时向外放热,随着温 度降低,它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为固体,因此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5、熔化的例子:铁变为铁水;冰熔化成水;吃冰棒解热。6、凝固的例子: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钢锭。7、南极的气温可低至-89C,因此只能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用水银计来测气温; 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将铝锅里的铁块熔化成铁水。8、如图4-6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萘在BC段是固液共存态,在DE段是液.态,在EF段是固液共存态;蔡的熔点是80C,凝固点是80C;蔡熔化时用了 8min,凝固时用了 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变。(图 4-6)4.4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

9、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1)升华要吸热。(2)升华的例子: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冰冻的衣服晾干了;利 用干冰升华吸热进行人工降雨;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1)凝华要放热。(2)凝华的例子:冬天,玻璃窗上形成的冰花;霜的形成;用久的灯泡 内壁变黑。3、人工降雨的过程:用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特殊装置的飞机将干冰撒入一 定高度的冷云层中,干冰就会很快升华,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 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 落,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在一定条件下就形成降雨过程。4.5水循环与水资源1、地球上

10、水的循环: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阳光照射下,海 洋、陆地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随风流动,在高空聚集成云,通过雨、雪或冰雹 等降水落到海洋、陆地。然后又蒸发到大气中,开始了新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水的 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2、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1) 露:是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 花草等,邂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邂现象。(2) 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玻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 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邂现象, 不是冰的升华现象。(3) 霜:冬天的早晨,地面的

11、气温特别低,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为白茫茫的霜。(4) 雪:冬天,高空更寒冷,水蒸气急剧降温,直接凝华为六角形的小冰晶即 雪花。(5) 雹:在夏天,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C的高空,凝固为小 水珠,小水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 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多次上下翻腾, 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在地面上形成冰雹。3、水资源:(1) 地球上的水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可直接利用的 只有不到0.03%。(2) 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水资源受到污染和人类过量使用水。(3) 节约用水的措施:减少水龙头的滴漏现象;用洗米洗菜水浇花;用 拖地的水冲厕所;农业上用喷灌代替沟渠灌溉;使用节水型洁具;养成随 手关水龙头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