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68831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2重点句: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二)能力训练点1了解全诗的结构。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三)德育渗透 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重点难点(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

2、、点拨来解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教学过程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

3、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划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看、场、琅、炕、咱、梁、煌、翔、想、光、阳。)(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节。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

4、露和太阳。)(2)学习第二节。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

5、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3)小结。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二课时1复习检查(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说说延安精神的含义。2教师点拨,解决疑点。(1)自学三、四两节。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出示灯片: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b我们

6、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学生交流、教师点拨: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

7、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2)自学五、六两节。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5总结: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

8、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6扩展: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形近字组

9、词2根据意思写成语。(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顶天立地)(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琳琅满目)(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雨后春笋)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5 井岗翠竹教学目标: 1 学会课后的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懂得发扬井岗翠竹精神的重要。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

10、文。 4 了解井岗翠竹的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井岗翠竹的伟大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二)了解井岗翠竹的象征意义,以及在新时代井岗翠竹代表的新的含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象征意义,引入新课。提问集体解答:1.菊和莲以什么象征什么?我们学过的诗歌中竹子一般有着怎样的意义?本节课我们深刻理解井岗翠竹的意义 。二、学生阅读课文。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找出

11、线索:竹之功绩。2.具体写竹子时,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竹子?作者是怎样描写井岗翠竹,勾画相关的句子,作批注3小组交流,全班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描写翠竹外型的相关句子,体会作者对井岗翠竹怀着的深厚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帮助学生为后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井冈竹子具有怎样的风采?(见2节)由“修直挺拔”“密密麻麻”联想到什么?(岗哨、伏兵,比喻井冈山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这样写属于何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写作顺序如何? 4 指导学生找到顺序,并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通过学习,你们对井岗翠竹有了哪些初步的认识

12、和了解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的4-9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思考,勾画句子并做批注。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革

13、命战争年代三写竹子分别联想到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一)、写竹,用“搭、做、盛、蒸、做、摆”等动词,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具体写出竹子对井冈山斗争的贡献;(二)、写竹,用反问、拈连等手法,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三)、写竹,一语双关,用了排比、顶真、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叶、枝、鞭,根角度展开联想,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追问三写竹子,作者怎样运用双关手法的?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三 学习课文的10-12自然段 1 自由读10-12自

14、然段,在新的时代,井岗翠竹又有了哪些新的意义呢?勾画相关句子,并做批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签字,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四、拓展学完全文,思考:井岗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更是歌颂了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建设而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的人。板书设计:抗敌的武器 贡献大援军的工具深远的意义远看 革命战争年代 井冈翠竹革命的竹子(过去)生命力顽强(叶、枝鞭、根)近看 (外形)(功绩) (现在)开发宝山(“踩、攀、盛、蒸”)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修竹滑道(搭起、翻越、找寻、踏遍)6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一、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 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解释部分字在词语中的意思。3、 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4、 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二、重点与难点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