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68811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在人们的概念中,统计技术主要用于对数学、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变差和异常,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消除变差或变异。而对于受影响因素较多的特殊工序如涂装过程,如何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因素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过程因素之间的规律、预防过程因素变异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保证产品合格率、提升产品质量提供的指导,其成功的案例较少。1 面漆涂装过程的影响因素面漆涂装过程是通过压缩空气雾化、静电雾化或高速旋转分散的方法,将涂料雾化成细小颗粒,在压缩空气或电场作用下,将涂料喷涂在工件表面,并通过烘干或自干方式,使涂膜固化。为工件表面提供一层耐候、耐腐蚀、外观靓丽的装

2、饰性保护涂膜。在面漆涂装过程中,大型的面漆涂装生产流水线,如轿车和摩托车涂装生产线,其喷涂设备通常采用机器人喷涂,涂装场所恒温恒湿,减少了因环境温湿度、人员情绪等因素造成的涂装参数波动,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但是,此类型的涂装生产线投资较大、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较高,对于一般工件的涂装,因生产摊销费用过高而较少采用。国内大多数中低端产品的涂装仍然采用的是人工喷涂的半自动涂装生产线。在中低端面漆生产线上,面漆涂装过程中涂料的黏度和固体含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喷涂过程中的空气压力、面漆烘干时的温度和升温速度等,这些因素的变异均会对面漆涂膜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控制这些过程因素、掌握过程因素变化对面漆

3、质量的影响以及变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对处置突发质量问题、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优质的涂膜质量非常重要。如面漆涂装过程中要求环境的温度、湿度均要控制在基本恒定的范围内温度( 23 2)、湿度(55 5%)。而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就需要对喷漆室进行降温,从而消耗大量的能量,使生产成本大幅度提升。如果温度不降低,将会出现面漆涂膜粗糙、橘皮或干喷的问题,从而造成面漆质量降低,难以达到质量要求。但如果采用降低涂料喷涂时的黏度,适当降低空气雾化的压力,也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面漆涂膜,从而使生产成本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对涂装操作者的技 术要求要高一些。2 常用统计工具在面漆涂装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面漆涂装过程中各

4、影响因素的参数和最终产品质量状态进行连续记录,使用统计分析工具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找过程参数变化时对面漆质量的影响规律,可以为涂装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提供指导。涂装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中比较适合的统计分析工具包括以下几种。2.1 累积百分比和直方图的应用在涂装过程中,对不合格零件和缺陷状态采用累积百分比和直方图的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缺陷,再结合其他统计分析工具的应用,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缺陷,可以有效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2008 年,我公司某涂装车间面漆涂装产品一次下线合格率较低,基本在83%左右,面漆涂装后形成大量的不合格品,严重影响车间的生产效率和产

5、品质量。为解决该问题采用累积百分比和直方图的方式对涂装面漆不合格工件进行统计,经过连续跟踪,发现颗粒、流挂和漏喷是影响涂装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3 项因素导致的工件不合格占所有不合格工件的75%以上,而颗粒缺陷更占到所有缺陷的43姒上;在所有不合格工件中,工件 A工件B、工件C3种工件占所 有不合格品的70%U上。根据统计结构,2009年我们对工件A工件B、 工件C质量状态进行连续监控、跟踪,并对颗粒、流挂和漏喷因素进 行分析,以确定解决措施。2.2 鱼刺图的应用鱼刺图主要用于对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通过对所有造成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查找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控制和解决以提

6、升产品质量。对于影响涂膜质量的颗粒、流挂和漏喷问题,通过采用鱼刺图分析的方法,发现造成漏喷的主要原因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并同环境温度和涂料施工黏度相关。问题原因确定后,由生产车间通过培训和教育,并通过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流挂和漏喷的质量缺陷得到快速控制,但还时有发生,分析是涂料施工黏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对于颗粒问题,通过使用鱼刺图分析,认为造成面漆工件出现颗粒的原因包括悬挂输送链掉渣、喷漆室送风系统过滤效果差、漆内有颗粒、工件表面状态差、操作工擦净质量差、流平室清洁度差、烘干室清洁度差几个因素。对问题产生原因排查后,认为造成面漆涂膜表面出现颗粒的主要原因是悬挂输送链掉渣和涂装环境(喷漆室、

7、流平室、烘干室)清洁度差。 2009 年 1 月份,涂装车间成立了攻关小组,从操作工培训、工件挂件方式改进、涂料原材料控制、改进喷漆室等面漆环境清洁度等角度进行改进,通过强化擦净效果、将工件挂机方式由悬链下挂放改进为悬链两侧挂放、采取安装悬链除渣器、定期清理烘干室灰尘、定期更换送风系统过滤袋等措施,有效减少和避免了零件表面颗粒污染,使因颗粒缺陷造成的产品不合格由43%以上降低到9.5%。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截止2009年 5 月,影响面漆产品质量的颗粒、流挂和漏喷缺陷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一次下线合格率从75%上升并稳定在90%左右。2.3 P 图的应用P 图主要应用于对产品合格率和过程稳定性的统计

8、分析,结合不合格缺陷状态对P 图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推断出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因素,通过及时查找和分析造成过程不稳定和不合格品产生的因素,采用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因过程因素异常变化造成批量产品不合格。 2009 年5 月,根据对涂装面漆产品下线良率的统计,剔除异常因素影响后,确定了涂装产品一次下线不良率均值11.11%的质量控制线,后又结合质量改进后的下线良率的波动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确定了涂装产品一次下线不良率均值9.35%的质量控制线。2009年 8月统计显示,燃油箱产品下线良率出现异常,不合格状态显示缺陷状态主要为工件底材划伤。立即对造成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排查,发现产品冲压拉延过程中未反料,使

9、存有划伤的表面在冲压拉延后成为工件外表面造成。确定问题原因后,立即安排冲压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强制反料,避免了因该问题造成批量质量问题。 2010年 7 月统计显示,面漆下线良率连续超过控制中线,对不合格缺陷累积百分比统计显示橘皮为涂膜主要质量缺陷。结合天气变化,认为产生漆膜橘皮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气 温升高后,涂料施工黏度未及时调整所致,通过车间生产时降低涂料 施工黏度,漆膜橘皮缺陷问题得到改善,下线不良率得到控制。2.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主要用于寻找各变化因素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借助已经取得的样本数据,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当过程因素出现变化时,利用所确定的数学关系式,根据

10、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来预测或控制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取值,并给出这种预测或控制的精确度,为过程因素变化提供预见性指导意见,通过预见性措施的采取,减少因过程因素变化造成的质量问题。造成面漆出现流挂、漏喷质量缺陷的原因主要是人员操作技能和责任心,但也与环境温度和涂料施工黏度相关。为查找涂装环境温度、涂料施工黏度对面漆质量的影响水准,准确把握面漆施工环境温度与涂料施工黏度规律,为面漆喷涂提供指导性意见,在环境温度出现变化时,及时调整涂料的施工黏度,得到优质的面漆涂膜质量。开始对某涂料品种面漆喷涂中,在保证产品下线合格率的情况下对环境温度、涂料施工黏度进行连续跟踪记录,通过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

11、行线性分析,初步得出了丙烯酸氨基面漆施工过程中的一元线性方程式:面漆施工黏度= 0.4 X面漆喷涂环境温度+ 32但是,面漆涂装过程中,因原漆的固体含量一定,调整面漆黏度需要加入稀释剂,但稀释剂的过量加入将大幅降低涂料施工时的固体含量,从而造成涂料遮盖力的下降,在采用相同喷涂工艺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露底的质量缺陷。所以在面漆黏度调整过程中,需要控制稀释剂的加入量,保证面漆在施工黏度下的固体含量。3 结语通过统计分析技术的应用,初步掌握了各种因素对面漆涂装质量的影响以及各影响因素变化的相互关系,并通过P 图工具的应用,对面漆涂装下线合格率进行连续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过程变异因素,使公司涂装产品质量得到稳定和提升,为公司正常生产和面漆涂装成本的 控制提供了管理支撑。面漆涂装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