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岩无碴轨道施工细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68770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石岩无碴轨道施工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红石岩无碴轨道施工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红石岩无碴轨道施工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红石岩无碴轨道施工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红石岩无碴轨道施工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石岩无碴轨道施工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石岩无碴轨道施工细则(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铁路沪汉蓉通道合肥至武汉段工程红石岩隧道无碴轨道施工细则编 制:复 核:批 准:d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红石岩隧道无碴轨道项目经理部2008年3月25日本细则是根据合武铁路(安徽)公司和中铁四局合武铁路工程指挥部的要求,为 了加强新建铁路无碴轨道施工管理,统一双块式无碴轨道工程施工标准,保证工程质 量,实现建设合武铁路无碴轨道优质工程目标而进行编制的。本细则是在认真学习领会无碴轨道施工技术和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合武铁路 施工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施工过程中,当涉及结构安全、系统功能部份的设计文件或设计规范的要求与本 细则有差异时,应以标准高者为依据。本细则共分 7章,另有 1个附录。内

2、容包括:总则、术语、环境保护、施工准备、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沉降观测、工程竣工及交验等。本细则由中铁四局红石岩隧道无碴轨道项目部负责解释。本细则主编单位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红石岩无碴轨道项目经理部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肖飞成 彭玉宝 高秀丽目录1 总 则 32 术 语 43 环境保护 64 施工准备 74.1 设计文件核对及技术交底 74.2 施工调查 74.3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84.4 材料的采购、验收及存放 94.5 施工人员培训及机械准备 94.6 检测机构设置及相应设备配备 95 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 115.1 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工艺流程 115.2 基础验交及复测 125.

3、3 施工测量 125.4 轨枕的检验及储运 135.5 钢筋工程 165.6 模板工程 195.7 轨排拼装 215.8 轨排定位 235.9 混凝土施工 256 沉降观测 316.1 编制依据 316.2 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及原则 326.3 隧道监测断面设置原则 336.4 沉降变形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336.5 监测网的建立 346.6 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356.7 沉降变形监测 366.8 测量监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377 工程竣工及交验 39红石岩隧道无碴轨道施工细则条文说明 411 总则1.0.1 本细则适用于合武线红石岩隧道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1.0.2 双块式无碴

4、轨道施工应积极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的装备、工艺、材料和施工方法。1.0.3 各种原材料质量应符合与合武客运专线设计 250km/h 速度相适应 的国家或铁道部现行相关标准。1.0.4 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中采用的各种部件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技术条 件的要求。1.0.5 施工现场宜保持整洁, 注重环保,防止污染环境, 做到文明施工。1.0.6 无碴轨道铁路施工测量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 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6189 号)的规定。1.0.7 施工中应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无 碴轨道施工技术水平。1.0.8 试验段无碴轨道施工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要求外,尚

5、应符合国家和 铁道部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固定。1.0.9 无碴轨道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 单位一起对线下工程质量进行全部评估, 评估合格后与线下工程施工单位 办理交接手续。2 术 语2.0.1 双块式无碴轨道 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将预制的双块式轨枕嵌入到均匀连续钢筋 混凝土道床内形成整体的无碴轨道结构。2.0.2 双块式轨枕 采用钢筋桁架连接的两块混凝土支承块而形成的轨枕, 是双块式无碴 轨道的主要部件。2.0.3 混凝土道床板 现场浇筑的埋设双块式轨枕或混凝土岔枕的整体钢筋混凝土层。2.0.4 基础平面控制网( CPI)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

6、,为全线(段)各级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准。2.0.5 线路控制网( CPII )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I)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 线路平面控制和无碴轨道施工阶段基桩起闭的基准。2.0.6 基桩控制网(CPH)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 CPI )或线路控 制网( CPII ),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施测,为无碴轨道铺设和运营 维护的基准。2.0.7 精密水准测量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程测量中,用于测量基桩高程的等级水准测量,其精度介于二等、三等水准测量之间,偶然中误差为 2mm/km。2.0.8 加密基桩在基桩控制网( CPIII )基础上加密,为无碴轨道铺设所建

7、立的基准 点,一般沿线路中线布设。2.0.9 轨检小车 能够自动检测线路中线坐标、 轨顶高程和轨距、 水平、高低和方向等轨道静态参数,并自动进行记录整理的轻型轨道检测设备。2.0.10 螺杆调节器 在施工过程中用于架立轨排, 并且能够初步调整轨排方向和水平的设备。2.0.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在一定环境作用和预期的维护与使用条件下, 结构及其部件能在预定 的期限内维持其所需要的最低性能要求的能力。2.0.12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为防止钢筋锈蚀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的最外缘所必需的混凝 土最小距离。2.0.13 变形 线下结构由于荷载、环境等作用引起的随时间发生的位移。2.0.14

8、沉降 基础设施在竖直方向产生的变形,包括下沉和隆起,向下为“正” , 向上为“负”。2.0.15 工后沉降在铺轨工程完成后 , 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3 环境保护3.0.1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振动噪声、 粉尘、 烟雾、污水和废弃物等排放, 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的现行法规和设计相关规定。3.0.2 在制定施工方案及选址时,大临工程宜利用荒地,少占农田。3.0.3 混凝土拌和站原材料储存场均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 放和垃圾处理等应符合当地政府相关规定。3.0.4 施工现场各种材料的储存必须规范、有序。3.0.5 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机械设备和工艺。3.0.6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声扰

9、民。4 施工准备4.1 设计文件核对及技术交底4.1.1 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内容获取相关设计文件 ( 包括变更设计文件 )4.1.2 无碴轨道施工前,应认真审阅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批 准的施工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 ,对图纸审核后方可使用。4.1.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4.2 施工调查4.2.1 施工前,应熟悉经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收集与无碴轨道工程施 工有关的线下工程竣工资料、施工记录及变更设计文件,并复核。4.2.2 调查沿线地方材料、劳动力资源等情况。4.2.3 落实钢轨、双块式轨枕、扣件、钢筋、综合接地材料、水泥、粉 煤灰、矿粉、外加剂等主要材料的来源。4.2.4 调查

10、沿线水源、电源供应及使用当地电网的可能性等。4.2.5 调查沿线道路、交通状况;钢轨运输车、轨枕运输车及各种大型 设备运输车辆通过地段的限界情况。4.2.6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气象资料。4.2.7 了解与无碴轨道工程有关的工程进展情况、质量状况及对无碴轨 道工程的影响。4.3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3.1 无碴轨道施工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的质量 控制及进度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作业指导书。4.3.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编制依据及原则;2 工程概况;3 施工总体方案4 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5 施工测量方案及人员配置计划;6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7

11、 项目部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8 劳动力组织及人员配置计划;9 材料供应计划及供应方式;10 施工进度计划;11 混凝土拌和站设置、临时工程,通讯及行车方案;12 生产及生活用水、用电供应方案;13 施工机械及试验、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置计划;14 工期、安全、质量保证及环境保护措施;15 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及措施;16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17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4.4 材料的采购、验收及存放4.4.1 无碴轨道的材料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各类无碴轨道材料应按照 规范规定的批量由材料供应方出具质量证明文件, 工地试验室按有关规定 进行检验。4.4.2 各种施工用料应分类堆放,堆码整齐。4

12、.4.3 钢筋、水泥在存放过程中要采取防潮措施。4.4.4 各种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用料都应有明确的标识,骨料堆放场地 应硬化,并有排水设施。4.5 施工人员培训及机械准备4.5.1 施工作业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4.5.2 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法配备混凝土拌制及运输、灌筑等设备。4.5.3 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配备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确保满足 施工生产的需要。4.5.3 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轨道部件规格、型号、数量及外观尺寸和外 观质量分批进行抽样检查。4.6 检测机构设置及相应设备配备4.6.1 施工前应根据质量控制需要设置检测机构,并配备相应的检测设 备。4.6.2 试

13、验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无碴轨道道床混凝土质量和绝缘性能检 测设备、 水泥及混凝土质量检测设备、 高精度测量控制系统 (轨检小车)、 高精度测量设备(全站仪和水准仪器)及施工过程中各种试验设备等。精品文档4.6.3 各种仪器及检测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校验并鉴定,合格后方可 使用。5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5.1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工艺流程5.1.1 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工艺流程见图。图 5.1.1 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图5.2 基础验交及复测5.2.1 无碴轨道施工前,线下施工单位应提供隧道和过渡段检验合格资 料,并提供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及评估报告。线上施工单位应同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一起,

14、对线下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评估并在现场 予以核实,确认合格后,线上施工单位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2.2 线上施工单位应接收线下施工单位的线路测量资料及控制桩,核 实中线贯通情况,并复测控制桩和基础高程。5.3 施工测量5.3.1 无碴轨道施工前,对基桩控制网( CPIII )进行复核。5.3.2 CPIII 控制基桩复测的内容、方法与各项限差应满足下列要求:1 复测控制点间的夹角时,方向观测应不少于两测回,距离往返观测 各两测回。2 控制点间的距离允许偏差为 1/20000 ,直线段控制点间夹角与 180较差应小于8,曲线段控制点间夹角与设计值较差计算出的线路横向偏 差应小于1.5mm,

15、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小于 2mm5.3.3 试验段线路及高程复测成果应满足现行铁路测量相关规定。5.3.4 在复测成果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对线下构筑物的中心、高程、尺 寸进行复核。5.3.5 加密基桩的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 加密基桩测设基本工艺流程图见图 2依据相邻CPIII控制点加密,采用光学准直法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逐一测定加密基桩的位置和高程,并标定点位。3加密基桩间距应根据施工方法确定,一般在 510m范围设置一个, 加密基桩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也可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两侧。图加密基桩测设基本工序流程536加密基桩测设精度应符合如下规定:1加密基桩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限差为士1mm2每相邻加密基桩间距离限差为士 2mm3每相邻加密基桩间高差的限差为士 1mm4加密基桩间偏差应在两相邻 CPIII控制点内调整。5.4轨枕的检验及储运轨枕进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