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地理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地球的公转--考点突破精品训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68699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考地理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地球的公转--考点突破精品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0届高考地理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地球的公转--考点突破精品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地理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地球的公转--考点突破精品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地理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地球的公转--考点突破精品训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届高考地理精品资料: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考点突破(中国版)考点一 地球的公转强化专练1.(原创题)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完成 (1)(2)题。(1)下列地理事物的数据中,与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相同的是 ( )寒带的纬度范围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相切纬线的最低度数 晨昏线与经线圈之间的最大夹角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 晨昏线与纬线的最大夹角A.B.C.D.(2)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的角度为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相等B.沿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

2、向现象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D.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答案 (1)B (2)C考点二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强化专练2.(原创题)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1)(3)题。(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 A.北温带B.南温带C.北寒带D.南半球热带(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黑夜最短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3)CE时段,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三江平原因气温低而处于农闲时期 B.塔里木河处于汛期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北半球达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季节答案 (1)D (2)B (3)A考点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更替强化专练3.(2009山东潍坊模拟)右图为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回答(1)(3)题。(1)该纬度圈的纬度可能是 ( )、A.0 B.2326SC.30N D.30S(2)关于T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 C.位于北半球、西半球D.位于南半球、西半球(3)关于P地昼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长10小时B.昼长11小时C.昼长12小时 D.昼长13小时答案 (1)C (2)C (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